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到"感恩",人们自然会想到"感恩节",这是美国人首创的节日.在中国,"感恩节"没有确定下来,但人们已经知道了"母亲节"、"父亲节"及"教师节".对于"感恩",初中思品课中不太明确,只提到:学会与父母平等交流,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与长辈.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的提出 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职学生的家庭有不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供子女上学绝非易事.然而,在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懂得感激社会,不懂得感激他人,也缺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由此也就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对中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相当必要.笔者在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实践探索后建构了一套"中职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四种途径和每种途径所含的六种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的助长剂。学会懂得感恩,能化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友谊情感也在感恩中得到升华。青少年更应懂得"知恩图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自己曾受到的恩惠,班主任更应以此为契机,教育青少年"知感恩,图回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目前中学校园的教育现状出发,详细阐述"感恩"教育的意义,从根本上分析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学校应该如何进行"感恩"教育,最后表达了对"感恩"教育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6.
"啪",鸡蛋碎了,真可惜!虽然鸡蛋有着"坚硬"的外壳,但也难以抵御外界的力量.看着碎了的鸡蛋,让我不禁想到我的那35个孩子,他们不正是家长们的"宝贝鸡蛋"吗?于是我灵机一动,一场"鸡蛋宝宝"的"感恩"教育活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感恩教育悄然成了校园内外的热门话题,不同形式的活动报道纷纷占据着各种媒体的醒目位置。毋庸置疑,相向而行才是感恩教育的有效轨迹、魅力轨迹。可现实中,这条"魅力轨迹"常常被忽略——有的热衷"单向煽情",精心选择一个感恩主题,专门邀请"知名演讲家"到场,演讲活动一到精彩处,常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实施"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缺少一颗会感恩的心.每一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厚重的感恩文化体系,并以此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报恩更应该是每个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感恩、报恩理应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社会责任。真正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  相似文献   

10.
一、"编"的内涵 "编",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金文中.《广雅·释器》称:"编,绦也",绦,就是丝绳.到后来,就用丝绳把竹简顺次排列起来成书简,称作编或编次.《孔子家语》:"删诗述书,定礼礼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辞源》:"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文大字典》:"收集材料,以编成书."可见,"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编辑是一种文化活动,处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编辑的内容具体是指:制定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这是广义的"编".  相似文献   

11.
袁静:我是一名幼儿教师,2008年,我与另外两位老师合作开始进行科研课题<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活动>,并于2010年5月上报资阳市教育局教科所申请政府奖项.三年来,我所教授的这批幼儿从小班、中班到大班茁壮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培养幼儿感恩意识"与"美育渗透"相给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具体以下几点体会: 以"感恩"为支点,充分挖掘幼儿的"真、善、美"天赋.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扩大内需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而议论的焦点则是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有钱不花",另一种是"没钱可花". 说到"有钱不花",这里有数字为证.一九九八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七点八,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四,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增长了百分之十七点一,达到五万三千四百多亿元.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中不乏"感恩"的内容."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使"感恩"没有成为众多青少年自觉自愿的行动.正因如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必要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  相似文献   

14.
"新月派"的形成及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月派是20世纪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但对于新月是否成"派",连这个派别里的重要人物徐志摩、梁实秋都曾予以否认.从前期的沙龙新月社到之后的以<新月>杂志为核心的新月派知识分子,新月诗派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贯穿始终的由沙龙新月社种下的"自由"、"理性"精神却一直不变,这是"新月"所以成"派"的重要原因.因而成就新月派的不是口号、不是其组织形式,而是它的精神.融合中外文化而又自觉皈依传统的文化、文学的自觉意识,是新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相似文献   

16.
陈功军 《文教资料》2008,(13):58-59
作为一种构成元素和审美素材,"巴旦木"在维吾尔族装饰图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旦木"纹饰的盛行不仅体现了地处沙漠深处的维吾尔族人民对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圣果"巴旦杏的感恩、热爱所产生的"巴旦木情结",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从生活中去挖掘美感、提炼美感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布置感恩作业,到"施恩索报"、"现施现报"现象,再到让受助者签"道德协议",感恩教育频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感恩教育被热议是伴随着感恩教育实践的深入而出现的,而对于这些问题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争论,缺乏整体视角上的系统研究,理论上仍然存在很多模糊之处,严重影响了感恩实践的开展与效果。这就需要深入探讨感恩热点问题背后的深层根源,并积极探寻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古时有"八端"之说,"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以为"八端"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八端"中之尤其重要者,"百善孝为先","不孝"在古代就是犯了最重的律条. 陶星的事迹,就是一个字:"孝".读陶星的"孝",让人明白了"反哺"的含义,让人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谛.我为陶星感动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忧--为很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为很多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元明 《江苏高教》2007,(1):138-139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软肋.感恩意识是人与人相处的良好"黏合剂",是和谐社会之"圭臬".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感恩教育应当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公民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并向学生身上蔓延,使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净化与熏陶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成了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