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丘永清 《广西教育》2006,(7A):63-6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5.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用数对表示位置。2.经历从用列和行描述位置到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抽象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位置,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图"抽象到"坐标图"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相似文献   

10.
教学时间:2011年11月教学地点: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规则的合理性,会根据相应规则,用数对确定平面内物体或点的位置。2.感受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严谨与美。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3.经历观察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思考应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周维娜 《教育》2022,(4):45-47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对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是数学课程改革新增的内容,主要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  相似文献   

13.
<正>《确定位置》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0~81页。【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2.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发展空间观念。3.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课标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3~84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安排的“确定位置”这一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学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为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案例中的问题情境,趣味性和有效性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处理协调,不但展示出数学课的简洁美和逻辑美,还放射出浓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83~8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19.
使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同学们在一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学习了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学期"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在这学期(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位置"时,学会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转眼间又到期末了,同学们还记得"位置"中的知识吗?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复习吧。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例1、例2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使学生在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中感受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方法,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和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