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作文一直以来就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三学生想要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量。鉴于此,作为一名高三的语文教师,笔者从联系教材、集体查找、教师列举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引导高三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进入高三,无论学生、教师都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和收官阶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对高三的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在高三阶段体育教学需要高质量完成三个任务:健康保障、应考备考、思想引领。本文即针对这三个任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3.
祝贵春 《山东教育》2005,(29):47-48
作为一名躬耕于高三语文教坛近20年的老教师,在了解了今年山东省语文试卷得分情况尤其是作文评分情况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不揣冒昧发表一下自己对高考作文阅卷的看法,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材料作文似乎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怎样让考生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写一篇文从字顺、结构完整的议论文,是每个高三语文教师刻意追求的目标。笔者在指导高三作文训练中,给学生提供了“引、提、联、议、结”五部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7,(13)
高考作文从来都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一篇作文的好坏有时候甚至能决定一个考生整个高考成绩的好坏。因此,高考临近,考生们一定对高考作文怀着许多复杂的心情。《高中生》杂志社联系了一些高三一线教师和一些高考研究专家,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朋友们打造了这个"高考作文模拟题库",并针对个别话题提供例文,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学校针对教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考试。答卷基本涵盖三块内容:教育学领域,学科知识领域,教学技能领域。比如语文卷,从学科的角度,测查了教师的文学常识以及阅读含量;从教育学的角度,测查了语文教育的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等;从教学角度,测查了教师备课、批改、分析、评价几个方面的能力。笔者阅后感到结果并不理想。事后,教师们就此活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感到自身需要很大的提高,并要求学校创造更多条件。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7.
谢明辉 《现代语文》2006,(12):112-113
最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向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文固然需要熟练的表达技能,但更需要创造性。作为高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中学五年的系统、全面地专门性作文训练之后,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能达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然而,面对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其主要原因是考前那种纯粹为应试而设计的僵化的“套路模式化”作文训练方法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湮没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高三作文训练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训练,高一、高二侧重培养写作习惯和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高三则需要培养综合写作能力,培养应试作文的能力。前些年,高三作文训练一般以给材料写议论文为主,但是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高三作文训练敲响了警钟。如何在高三作文训练中改变原来的文风,始终是高三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在这里结合作文训练实际,对高三阶段作文指导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对语文教育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我感到这些文章中似乎缺少两件事,一是高三学生的思想实际,一是今年考场作文的实际。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研究者,我参加了今年高考评卷工作,我想结合上述两个“实际”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我感到今年的作文题在有效地防止宿构,破除  相似文献   

10.
2017年的全国卷作文,集中体现了组合材料型作文题目,融合了2017年所有的考点。这种材料组合的作文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甚至旁征博引,有很多经典名句流传后世。事实上,高考语文作文作为考试的大项目,其材料作文的组合可以体现出很多宏观的考试要求。最新的作文考试研究已经体现出高考作文目前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规律,从2017年到2019年,作文题目的考试就已经体现出了很多多元化的特点。在面对高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题型训练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高考作文辅导的时候,都找出了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并且找到了其备考策略。面对新题型时,高三学生应该主动出击、深度研究,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和阅读面,并且寻求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找到突出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正>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三语文课堂越来越缺乏生机。然而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却在直线上升,如何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三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探索的一点实践经验。一、重视培养学生兴趣高三语文教学课时少,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大容  相似文献   

12.
高三复习阶段的时间非常紧张,而任务繁重。作文作为语文高考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语文的"生死"。"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在高三的复习阶段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练就一双"妙手"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应当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作文训练的重点,制定作文复习计划。以下几点是笔者训练中的分点,也是重点。  相似文献   

13.
许春卉 《学周刊C版》2013,(1):162-163
虽然带过五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课,但是笔者一直觉得在作文教学这一块底气不足。尤其从2008年起,江苏省高考作文在阅卷时取消了"切入分",转换成有6个层次的评分标准,那一年大部分的考生作文不仅低于之前很容易拿到的50分,甚至连45分这根线都守不住。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层次处于江苏省考生平均水平偏上一点,所以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三阶段,就非常惧怕写作文。怎样才能在高三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有一个适度的提高,确实是我们高三语文教师需要去好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同学们已告别了青涩的高一、繁茂的高二,迎来了日渐丰盈的高三,这将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中你们将收获什么?你们作好了丰收的准备吗?或许你们来不及细想便已一脚迈入了紧张的应考复习中。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作为曾经也像你们一样在这茫茫学海中苦苦泅渡的过来人,我想对你们说:过程精彩了,结果定然丰硕。但如何保证我们的应考复习是一个精彩的过程,的确需要大家在刚进入高三时就要仔细思量,对各学科的复习要有一个全面的安排。在此,我想就物理学科的第一轮复习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三作文写作备考的语文教师,笔者比较注重作文的备考工作。有位著名的语文教师说:"作文备考成功则语文成绩优秀,作文备考失败语文成绩难以令人满意。"我认为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6.
朱平 《地理教育》2002,(5):40-41
同许多省市一样,重庆今年是第一次参加“3+x”(文、理综合)高考,这对于高三广大教师和应考学生,无疑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参加今年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主观卷的阅卷工作中,笔者感悟于学生答卷,现从试卷特点、试题评析、高考复习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试卷特点重庆今年使用的是旧教材版“3+文综”考试试卷(试题地理部分刊载于本刊本期第36-37页),文综试卷总分  相似文献   

17.
高三语文复习课容量大、节奏快,常常呈现的状态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紧张地听记;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疲惫。究竟每节课学生有多大收获和提高,似乎无从衡量,所以高三语文复习课难上,它可能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作为一线高三教师,引发了对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效率的思考:如何改变当前高三复习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师授课模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高、复习效率低的情况呢?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要不要审题,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看过一篇《话说“审题”》(《语文教学通讯》2006第10期)的文章,谈的是庄子、韩愈、鲁迅、钱钟书等不审题却写出好文章,而现在的考生审了题却写不出好文章;审题是为了评卷方便,显示教师高明。其结论是高考作文要“我手写我心”,率性而作.无需审题。我认为,高考作文需要审题,因为高考作文不等于教师写研究文章。写研究文章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无需审题:而高考作文是写别人给定的题目,需要了解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与写作要求,这就有个审题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高考作文展望从1999年起,连续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笔者认为:话题作文作为命题方式上的新探索,有容易被猜中、押上的缺点,但其优势更为突出,因为它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淡化审题难度,放宽文体限制,鼓励创新思维,便于优秀考生脱颖而出,所以受到普遍欢迎。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2003年的高考作文,还会延续近几年“开放中有限制”的话题作文的模式,还会继续倡导自由表达、展示个性的写作。具体而言,可能会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作文是高考的重难点,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作文方面有所偏重。但作文指导仍是令教师头疼的一大问题,如若只依据课标要求讲解写作知识,或单纯讲述,都显得过于空泛,学生缺少理解,写作效用不大;盲目大量训练,收获甚小等。因此要从想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体提高,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较好的应考和写作方法,整体构思就是其中之一。一、角度整体构思首先要寻则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像摄影需要找到反映人物形象气质的角度一样。角度,就是看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