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简称东方所)所长应怀樵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振动工程与波谱技术专家,中国虚拟仪器的早期开拓者与奠基人。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等校力学系及中科院力学所的博士生合作导师,东方所名誉所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振动与噪声控制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信号处理、虚拟仪器、测控技术、振动与噪声控制。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6):F0003-F0003
北京东方振动和哚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振动工程与波谱技术专家,中国虚拟仪器的创始人与奠基者,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及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的力学和机械系的博士生合作导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振动与噪声控制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测控技术、信号处理、虚拟仪器、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1):93-93,F0003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分会与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方所)2011年12月23日在北京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举行“中国虚拟仪器DASP突破世界十大难题”暨“云智慧仪器首次试验成功”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2):I0005-I0005
应怀樵 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所名誉所长、中国虚拟仪器的早期开拓者与奠基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振动工程与波谱技术专家,1965年在“地下铁道核爆炸振动噪声与动力学测试分析”研究中使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取代传统硬件模拟积分的方法解决了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振动是诱发水电机组故障的主要原因,其信号包含着大量与水电机组运行状态相关的信息。实时地对设备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监测有助于及时掌握设备状态信息,防止突发事件产生,确保生产效益。文中以水电机组的振动状态为监测对象,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相关参数,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虚拟仪器技术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必将在水电机组状态监测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陈予恕,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振动所所长,天津大学一般力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56年天津大学机械系内燃机专业毕业,1963年获原苏联科学院机械所机械非线性振动专业副博士学位。1984~1986年加拿大Guelph大学非线性动力学专业访问学者。1998年获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任加拿大Guelph大学、Manitoba大学、加拿大WestelrnOntario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还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主任、非线性动力学学报主编、美国JVC(国际振动控制学报)编委、IFTOIMM非线性振动技术委员会委员。在他主持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包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还承担了国家“973”子课题1项及国家教育部“九五”重大项目启动基金1项,博士点基金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其中被SCI收录41篇、EI收录44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装备、装备保障振动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分析了现有振动监测设备特点后,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软件规范的PXI总线作为虚拟仪器的测试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PXI总线和虚拟仪器技术的振动测试校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集成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院苏义脑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油气钻井工程专家,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一五863重大项目“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总体专家组组长,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苏院士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在钻井力学、特殊井工艺、井眼轨道控制和井下工具研究中多项创新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郝志勇工作时做的是内燃机现代设计方法、汽车振动噪声控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教学与科研,闲下来的时候就是球场核心和百米冠军。他喜欢用生活中的故事讲述国际先进的"中国技术"。归国——开启研究新方向"我在西安交大读的本科和硕士,在天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ISVR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先后在西安交大、天津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直到现在。我最初并不懂得如何选择职业,是西安交大的肖永宁老师让我  相似文献   

10.
谢定义教授1952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水利工程系。1962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陕西省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5,(1):80-80
我国科技人员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虚拟仪器。日前,由吉林大学完成这种“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项目在长春正式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吉林大学成功研制的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低廉,兼容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林,女,1955年出生,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中国大坝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3.
作为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是科学家们的终极追求,然而,目前为止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人获此殊荣。在科学界有这样一位:他提出"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取代传统仪器"的理论,提出"云智慧仪器试验室"与"云智慧故障诊断中心"的构想。2011年他的云智慧仪器初步试验成功。他被国人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被评论界誉为"距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之一",他就是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教授。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动力学专家,非线性振动工程带头人陈予恕,从事非线性振动及工程应用40年。在我国率先开展非线性振动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在完成了多个国家非线性振动和机械工程非线性攻关项目之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和力学交叉重大项目“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编号19990510)”。  相似文献   

15.
虚拟仪器--测试技术的新领域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陈隆道  周箭  许昌 《科技通报》1999,15(1):24-29
虚拟仪器是计算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仪器种类。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虚拟仪器的概念,硬/软件基础,着重介绍了以LabVIEW为例的虚似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虚拟仪器技术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宋伟  杨波  刘海峰 《中国科技纵横》2010,(4):240-240,237
燃烧噪声预测是傅燃机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柴油机的研究过程中更为重要。本文以JL474Q型柴油机为具体研究对象,对燃烧噪声的预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1,(3):5-5
谢和平(1956.1.17-)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岩体力学专家。湖南双峰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协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8.
柳春图1935年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后,在中国科学原理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海洋工程研究部主任、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力学研究所学术顾问等。曾兼任国际断裂学会常务理事、副主席,远东及大洋洲断裂学组织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北京力学学会理事长等。现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断裂学会理事、远东及大洋洲断裂组织常务理事等。培养了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两部专著《板壳断裂力学》、《夹层板壳的变形、振动和稳定性》,均为国际该领域内的第一部专著,后者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交大在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方面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建成的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使这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和系统.该实验室现设有固体力学研究所和测量控制力学研究所.研究目的是为机械结构设计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技术,使机械结构在实际运行条件下不致因强度和振动问题而出现事故,避免机械结构的恶性破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降低噪声污染与振动构成的危害;为发展新型结构、开发新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士橹小传     
陈士橹是我国著名飞行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陈士橹长期致力于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新的理论和方法,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新型飞行器设计和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