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华社2005年4月2日电:今日11时50分,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踏上远洋征程。这次大洋科考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所以又叫环球航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横跨三大洋的远洋考察。此次三大洋科考,"大洋一号"从青岛港进入太平洋后,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再沿南大西洋中脊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穿过马六甲海峡,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日上午,"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告别欢送的人群,长鸣一声汽笛,缓缓驶离青岛码头,开始了长达300天,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的远航。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人就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如今,他们的夙愿正在变成美好现实。"大洋一号"环球远航,正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的今天,"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考察任务,将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做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大洋一号”启航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大洋一号”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实现我国海洋工作者提出的“进军三大洋”的奋斗目标,在我国的大洋事业发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考察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关于“大洋一号”“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是我国精心打造的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执行了多次调查任务,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24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结束,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这次南极科学考察于2004年10月25日开始,历时约150天,航行超过49078千米,破冰累计约24千米,是我国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员经受住了极地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完成了多项科考任务和中国在南极建立第3个考察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次科学考察中,历时63天、总行程3078千米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备受瞩目。2005年1月9日,冰盖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 om e A地区,并开展了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对南大洋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也…  相似文献   

5.
一、时政要闻(2005年4月—2006年3月)1.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环球科学考察任务。2.4月7日,我国第四次珠峰综合科考行动全面展开。此次科考的主题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为期两天的亚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8月29日,《青岛日报》挂出一条新闻: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科考在青岛起航。据报道,这次环球海洋科考是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科考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航次集资源、环境、气候考察于一体化,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7.
问答一角     
问答一角问:太平洋、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在哪里?答:像国与国之间有国界一样,三大洋之间当然也有分界线。“不仅是三大洋,世界所有海域的分界线都在国际水道组织中加以确定。这是为编制世界共同的海图而设立的机构。在编制海图时,如果在海洋范围、名称方面各个国...  相似文献   

8.
南极考察船     
自1984年中国首次组队进行南极科学考察至今,先后派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其中前三艘各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后两艘则为中国极地运输、考察专用船.  相似文献   

9.
南半球拾趣     
2004年,我有幸出访澳大利亚、巴西、智利三国。横跨南半球,飞越三大洋,行程八万余里,领略了南半球的风土人情,饱览了大洋洲和南美洲的绮丽风光。访问中趣闻多多,现撷取点滴,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特点。初步学会根据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辨别方向。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临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及目前我国四个极地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挺进三大洋     
历史课上,你一定听老师讲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它将为我国现代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5,(5C):42-42
本次历史性环球航行于4月2日从青岛开始,考察船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进行为期300天的环球科学考察。环球综合科考的主要任务是对海底矿藏、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进行重点调查,特别是对深海热液喷口附近极端环境生物进行调查研究,寻找新的生物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建国4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海洋战线传来了喜讯:我国海洋工作者已经胜利完成了15年前对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人民立下的雄心壮志: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踏上南极洲,并将工作目标转向对海洋实施综合管理的更高层次,海洋事业出现欣  相似文献   

14.
世窗中国     
《八小时以外》2014,(4):14-15
在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普里兹湾海域深入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丰硕成果,在海洋生物方面,采集到蛇尾、海星、海鞘、海参、海蜘蛛以及甲壳类、双壳类、鱼类、藻类等多种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1.2005年11月8日,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载着120名南极科考队勇士正式出征,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由此拉开帷幕。2.2005年12月24日,中国第22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向南极内陆冰盖发起新的挑战,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第三个考察站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南极考察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域由早期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气象观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海陆空及外层空间的全方位科学考察。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而中国的南极科考为世人瞩目。雪地车压倒美德成"老大"雪地车、全地形车等特种车辆是南极洲科考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中国新款雪地车经过多年使用和改进,牵引力和速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郑宇 《小学生导读》2012,(Z2):70-71
人类对南极考察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域由早期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气象观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海陆空及外层空间的全方位科学考察。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而中国的南极科考为世人瞩目。雪地车压倒美德成"老大"雪地车、全地形车等特种车辆是南极洲科考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中国新款雪地车经过多年使用和改进,牵引力和速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海洋科学家,也是一个10岁男孩慈爱的妈妈。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她经常到大洋去考察。去年,她作为首席科学家助理参加了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日日夜夜。在海上,她不断给儿子写信,告诉他在海上考察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使儿子也仿佛跟科学家妈妈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大洋环球科学考察。这位可敬可爱的女科学家是谁呢?她,就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韩喜球阿姨。好了,就让韩阿姨也给我们讲讲她在船上经历的有趣难忘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9.
1984年6月,中国科学院开展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至今已10年.海洋生物考察研究共出海15个航次,出海考察分海上大面综合调查、登礁考察和渔业资源试捕调查三部分.海上大面综合调查11个航次,共有采集站位591个,站点几乎遍布整个南沙群岛海域.登礁考察先后有9个航次,共考察珊瑚礁和暗沙29座,其中有封闭型环礁、通道型环礁、淹没型环礁和水下浅礁等生态类型.渔业资源试捕调查4个航次,金枪鱼延绳钓1航次和底拖网试捕3航次.10年来,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的科学考察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研究成…  相似文献   

20.
1896年,一股中国旋风席卷欧美。旋风来自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这位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带着自己的棺材,历时190天(3月18日-10月3日),访问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等8个国家,横跨三大洋,行程9万多里。所到之处,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的热烈欢迎,万人宅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