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动手做(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会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简单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做.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过程】 一、七巧板拼图游戏。初步感知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你们看它们分别像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 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种拼图玩具,由宋代的“燕几圈”演变而来。七巧板用正方形薄板分截成七块几何图形,其七块图板聚合起来仍呈正方形(见附图1),分开后可拼排成各种象形和概括性较强的图形,其规则是拼出的图形必须由七块图板组成,不能多用一块,也不能少用一块。自清朝嘉庆年间养拙居士著有《七巧图》刊行于世,使七巧板广为流传,并且很快传到世界各地。在国外称之为“唐国”(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又名“智慧板”。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游戏,拼出各种变化多端的物体图形,不仅妙趣…  相似文献   

4.
奇趣七巧板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一张正方形的小薄片被裁成七块,便可以拼出变化万千的图案来。在七巧板拼出的世界里,有日月山河,有飞禽走兽,有风景建筑,甚至还有人类的喜怒哀乐。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复杂的。用七块板就能拼出无限多样的形象,这无疑是难度极高的图形挑战,当然也就是功效奇佳的智力训练。事实证明:一个伴随着七巧板游戏长大的孩子,其右半脑和左半脑的均衡发达程度与整体智力水平,都显著高于其他儿童。千变万化的七巧板。把上面呈正方形的七巧板剪下来,再沿边缘黑线剪成七块,你就拥有了一副属于自己的七巧板。用七巧板可以拼…  相似文献   

5.
一、七巧板的由来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竞能拼出下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创呢,这种玩具是怀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根据小学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掌握七巧板的制作方法;利用七巧板拼出有创意的图案,体验数学之美;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化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在线学习,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教学重点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和在线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七巧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后展示学习成果的技能…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上,老师往往会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运用好这些工具,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七巧板七巧板设计科学,构思巧妙,所以广为流传。它由五块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以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菱形组成,可以随意拼出150种图案。利用七巧板可以渗透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相关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对组合图形的一些相关认识和计算等。  相似文献   

8.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七巧板是我国民间一种古典智力玩具,用它可以拼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教师演示七巧板拼图。2)让学生在七巧板中找一找有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由此引入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在课的一开始,通过白板的文件链接功能,给学生演示七巧板拼图游戏,并让学生上白板来拼一拼,玩一玩。通过摆、拼七巧板,  相似文献   

9.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益智游戏.七巧板的七块板分别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构成,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三种不同尺寸.由这七块板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形.本文列举两类有关七巧板的问题. 一、拼摆图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校步入了正轨。在这短短的近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积极,敢于提问、争论、反驳,改变了过去那种沉闷的学习气氛,恢复了往日天真活泼、爱说爱动的本性。这是课改为他们注入了活力,我们也意料到了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创意,时时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如在学习《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时,在学习了用七巧板拼出给定的图形之后,我又挤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学生拼出的图案,数量之多,想像之丰富,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先请看一下我们未来的各种“家”们的创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顺应孩子的思路,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提供宽广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张扬个性,并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如在数学活动课《七巧板》一课中: 师:用七巧板拼出的一些图形,通过我们的想象还可以编出一些小故事呢!瞧!(师指黑板上的人、树、兔)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种拼图玩具,由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七巧板用正方形薄板分截成七块几何图形,其七块图板聚合起来仍呈正方形(见附图1),分开后可拼排成各种象形和概括性较强的图形,其规则是拼出的图形必须由七块图板组成,不能多用一块,也不能少用一块。自清朝嘉庆年间养拙居士著有《七巧图》刊行于世,使七巧板广为流传,并且很快传到世界各地。在国外称之为“唐图”(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板。  相似文献   

13.
“七巧板”是中国很古老的游戏。在西方,七巧板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形”。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七巧板的简单平移或旋转,即可随意地拼出形状不同的花鸟虫鱼、走兽牲口、工具器皿、舟车人物等图案超过1600种。在数学中,用七巧板可拼成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而且在这些图形中可以进行等积变换。“勾股定理”也是我国最经典的数学发现。据考证,勾股定理的发现超过4000年,它是改变人类50大科学定理之一,是世界上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超过500多种。这里运用几何画板简便制作一个“勾股板”。它不仅能简便证明勾股定理,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七巧板起源于我国唐宋时代。最早称作“燕几图”.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东方魔板”(如图1).它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七巧板仅由七块组成。即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但用它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竞赛题出现以七巧板为背景的一些有关面积计算问题.现举例说明. 例1(2002年山东济南市中考题改编)如图1,用一块边长为2的正方形厚纸板,做了一套七巧板,沿画出的线剪开.现用它拼出一座桥(如图2),这座桥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B.3;C.2;D.1.解析:仔细观察会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1/2,  相似文献   

15.
<正>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好伙伴。七巧板一般由一正方形分割成七块板组成,不同板块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幼儿玩七巧板,可以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识别图形的能力,培养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对物体形状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另外,七巧板拼出的图案都在似与不似之间,仔细玩味,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十五巧板     
十五巧板是根据七巧板创造的一种传统的拼图玩具,也叫“益智图”。因为十五巧板的块数比七巧板的块数多,且拼板的几何图形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用这种拼板更容易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而且拼出的图案也十分逼真。  相似文献   

17.
自公元263年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运用对几何图形面积进行分割与拼补的方法(史称“割补术”)计算圆周率丌起,人们一直在运用“割补术”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距今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智者运用图形割补原理、利用“七块几何模板”,创造出一种智力游戏工具——“七巧板”.玩弄“七巧板”,可以拼出多种  相似文献   

18.
【提示】 在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2002年1l月15日,龙沙区初中数学学科每月一次的教学研讨课在第34中学举行,授课教师邢颖,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片段】 师: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大家自学有关七巧板的知识,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七巧板? 生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发明,用它可以拼成上百种有趣的造型,或似人物、或似鸟兽,惟妙惟肖。(随后,又有几个学生简单介绍了七巧板的有关知识。) 师: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2: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生3:我是上网查到的。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用你们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自己想拼的图形,并把它贴在黑板立,向大家展示。然后说明自己拼图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 一张正方形的小薄片被裁成七块几何形状,便可以拼出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的图案。  相似文献   

20.
百变七巧板     
《顽皮娃娃》2011,(27):16-17
茱莉叶塔和艾略特在玩七巧板,快看看他们都拼出什么图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