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力在哪里”、“物体的形状政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三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建立了有关力的概念,本课继续引领学生认识摩擦现象、摩擦力,并以此展开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来自《春风拂面》一课,本课由四部分组成:回顾与提问——组织学生通过“找词语”的形式来描述不同类型的风,提出一些关于“风”的问题;猜想与计划——引导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事实与证据——搜集资料,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白志江 《科学课》2009,(7):36-37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课每个教学知识点都渗透或强调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点。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资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系,以学生活动推进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材解读 本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科学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原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解释与模型”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材叉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教学由以下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罗敏  梁永江 《科学课》2008,(6):32-33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都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的:第一个任务是怎样才能知道有风;第二个任务是怎样测量风的方向和大小;第三个任务是探究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广慧 《生物学教学》2006,31(10):37-38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实验教学改变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把“探究”列入活动建议。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5章所安排的3个探究活动都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本课是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安排的一节生物学实验设计专题学习课,旨在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一课属于“认识事物性质”的实验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推理和实验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围绕教学重点,我反复琢磨教材、处理教材,按照“出示目标——推想假设——设计方案——操作实践——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进行此部分教学,让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是让学生研究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现象。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收热量这一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的第1课,也是小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起始课,是《科学》教材的绪论课,因此上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科学是……”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借“吹泡泡”这个学生熟悉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能提问题、会提问题的能力,知道“科学”就蕴藏在身边,蕴藏在周围,并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秦玲 《科学课》2008,(9):40-4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力图体现观察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注重体现开放性,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商议活动规则,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规律,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和延伸,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类比探究、习题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电动势”。先观察电源引出电动势,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探究;通过定义电动势来落实本课的目标;通过理解电动势来强化目标;最后感受生活中电池,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6.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流动的水》一课是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册内容是科学课的起始教材,重点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为后续科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与生命”“浮与沉”之后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一、环环相扣铺垫探究程序本课是依据大纲中提出的“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这一思想指导教学的 ,并遵循了自然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考虑到本课知识内容偏难 ,教学对象是对于科学探究的程序还不是很熟练的三年级学生 ,于是先以第一条摆的秘密为知识载体 ,潜移默化渗透探究程序。引出科学概念 :“科学上把这类物体的运动方式叫做摆动。”接着出示研究摆动的实验装置——摆 ,并介绍摆线、摆锤 ,铺垫良好的认知情趣。接着教师介绍摆的计数方法 ,不同时间内计数等 ,最…  相似文献   

19.
顾新芬 《科学课》2009,(4):20-22
一、合理选择探究问题——培养探究能力的起点 案例 学生一开始接触科学课,教材安排了“吹泡泡”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教育。“吹泡泡”是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小游戏,教材通过“怎样能吹出更大的泡泡?”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以实现“第一课”的预期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生了“无可奈何”的事情:学生没有按照布置带诸如洗衣粉、洗洁精、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盘山公路》一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盘山公路和往汽车上搬重物的场景引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部分内容是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探究“直接提升重物与使用斜面比较”和“斜坡坡度大与小的比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部分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