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随着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和性术的进步,通讯网络系统已经在海上油气田成功应用,本文根据海上油气田的生产特点,结合海洋石油工程实例,介绍了通讯同在海洋油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我真的想去海底走一走……到地心旅行,去倾听地球的心跳,寻找地球物理工具,监测地球系统各圈层的脉动,查看丰富多彩的深地世界,这是我追寻的梦!在“我的地球物理梦”主题征文中,张训华如是阐述自己的梦想。他是一名海洋地球物理研究学者,倾半生剑指重溟,倾听海洋呼吸,探寻地球深部奥秘,为海洋描“画像”,为祖国摸“家底”;  相似文献   

3.
海上城市前不久,日本政府通过一项决议:在离东京城约120千米的海面上,建造一座巨大的“海洋通信城市”,作为未来25000个海洋城市的“首都”。建筑蓝图上的“海洋通信城市”是高出水面80米的悬浮式垂直型海上城市。这座海上大都市  相似文献   

4.
冷疏影  张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2):1490-1498
“海洋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的新探索,实施11年取得明显实效。该计划有力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海上考察需求,搭建了海上调查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锻炼了青年骨干,推动了海洋调查资料积累与共享,带动了海洋科学整体发展。面对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新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对“海洋科考船共享航次计划”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亟待进一步提升该计划的战略定位,优化和创新其管理机制,加大资助规模。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趋紧迫,海上的石油燃气开采日渐频繁。但是我国海上石油开采起步较晚,作为海洋地质地貌调查起步更晚,而海洋勘察所使用的勘察设备多依赖进口。本文通过BZ28-2S油田已铺设海管路由调查,简单介绍一下CM2旁扫声纳系统、GEOA-COUSTICSSBP管线仪系统等设备的应用以及对海上外业所采集图谱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陆龙骅 《百科知识》2007,(4S):10-12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持续变暖的现实趋势,对比分析地球历史事件,历经了30余年的全球变暖主因之争即将画上句号。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共识已经形成,直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而言,化解“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就是关键。文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维的海洋科技变革理念和符合业务系统性管理的中国方案——海洋负排放,即合情合理合法地干预海洋、利用海洋应对气候变暖,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已经变化了的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11):4-4
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期在武昌造船厂建成下水。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造的该船,以海底“可燃冰”调查为主,能在海上航行60天无需补给。  相似文献   

9.
在海洋下面200米深的水域,是一片长满微生物的“隐形森林”,它对地球的影响力与陆上森林不相上下。在这个表面水域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浮游植物,主要是单细胞的蓝绿藻、矽藻和其他藻类,它们形成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负担了地球上光合作用的大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建设“海上山东”的根据 “海上山东”不仅是个经济概念,而且有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内涵。 1990年山东代表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意见,199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的决定,省人大通过决议,将“海上山东”与“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列为两项跨世纪工程。经过将近五年全省上下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取得引人注目的成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变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海洋作为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起着关键作用。印太交汇区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热动力引擎所在地,其海洋状态及其变异在调节全球热量分配和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在印太交汇区开展的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方面的国际计划,梳理该区域已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进一步量化我国自“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和丰硕的科研产出。结合近10年我国在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及科考调查取得的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未来在该区域加强深海观测,开展多圈层、多学科领域交叉合作的国际观测计划框架,突出顶层设计和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漫话北极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深刻思索,使科学家们在大科学潮流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课题,那就是“整体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地球只有一个,而且地球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任何一个或者几个子系统发生非规律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其他系统的变化。这种“牵一发  相似文献   

13.
另类飞行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手机、网络、雷达等信息传播工具相继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也许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将看到一些飞行器利用这种电磁波的海洋的“浮力”任意停留在地球上空的各个角落,并且利用这种“海洋”中的“电磁波浪”,像帆船一样在“海洋”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还有一类飞行器,也许它的活动范围更广,众所周知,天空中的飞机之所以会降落,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90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并将其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短短几年的战略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充分体现了科技在建设“海上山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此,我们采访了山东省的几位海洋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海市蜃楼”最近,日本政府已通过一项决议:在离东京城约120公里处的海面上,建造一座最大的海上城市─—海洋通信城市。日本最大的13家建筑公司承包了这项宏伟的工程。建筑蓝图上的“海洋通信城市”独具风采:它是高出水平面80米,5000米见方的垂直型...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7):2-2
全球第一个四维度“数字海洋”原型系统目前由我国科学家建成,这是我国自2006年正式实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以来在此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科技新时代》2009,(5):9-9
“悬浮的微颗粒每漫反射掉1瓦/平方米的太阳光线,地面上的太阳能收集器就会少收集5瓦/平方米的能量。”——针对有些科学家提出向大气平流层撒播名为浮质的微粒、部分阻挡太阳光以达到冷却地球目的的方案,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大气物理学家丹尼尔&#183;默菲进行了研究后,指出该方案将危及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8.
毕东海 《百科知识》2007,(9X):24-24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包围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至今没有海洋,上面也没有水。  相似文献   

19.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5,(9):78-80
人类首次捕获“地球中微子”;“人脸识别系统”将保驾奥运0.01秒内揪出闯关者;我国首创哺乳动物转座因子系统;我国首次开展东北虎心理行为学研究;水稻基因组全图绘制完成;烟草体细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获突破;科学家发现自然杂交形成的新物种;浙江惊现桃花水母 数亿年前珍稀物种数量罕见。  相似文献   

20.
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量的星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而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可以说地球是一个水球。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风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