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尔兰有蛇吗?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看到了一则流传甚广的,有关爱尔兰人巧妙利用动物的奇闻。奇闻讲爱尔兰的冬天冰天雪地,在铺满冰雪的道路上,蹒跚缓行的老人们手拄的“龙头拐杖”,竟然是一条条冻得直挺挺、硬梆梆的蛇。还说爱尔兰人不但用蛇做拐杖,而且别出心裁地把一条条冻成“花环”的蛇,拣回家穿成串,编成门帘挂在门前,用来挡风御寒。待到来年春暖花开,这些苏醒过来的“龙头拐杖”和“门帘”们,便会知趣地溜走。  相似文献   

2.
吕凤翥 《集邮博览》2001,(10):13-13
近年来,新加坡邮政部门发行了一些颇有特色的小本票。这些小本票设计精美,体积小,便于携带;自粘式邮票,使用方便;带有悬挂圆孔,便于存放;有的带有封口纸,可用来粘贴信函封口,并按专题系列发行。例如,有一套“问候”系列的小本票,大小、形式基本相似,它们具有下述特点:(1)每个小本票是三折式的;(2)在封面、封底上印有10枚封口纸;  相似文献   

3.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8,(10):33-35
早期《申报》上出现过多种名称用来称呼“邮票”,现汇总于下。  相似文献   

4.
王铁 《中国集邮》2001,(1):10-11
宇宙间的无形大道,总是以时间和空间的物象内容及形式,给人类以观瞻会意之利。圣人以为,美之所存,道之所存也。道以美而显形,美以道而传世。道法自然,美以载道,这是中国历代哲学美学家们用来表述世界的最基本的手法,也是艺术家们心向往之的最高境界。近观《世纪交替千年更始——迈入21世纪》特种邮票,可谓其力遒韵雅,妙想神姿。在传统与前卫的交融思路中,赋予了时间与空间的物象内容。其效果是,给无形大道缀上了视觉语言,让人在道与美的境界中,领悟陶醉,心驰未来。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海外网讯97”中介绍过英国发行的水果粘贴邮票和在邮票上做选择题的问候邮票。以“伦敦2000”世界邮展期间发行的微笑者系列个性化祝贺邮票(图1)为标志,皇家邮政近年来在改革的道路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去年7月29日英国还发行了《微笑者》卡通小张邮票,其可用来加印个性化照片的“原装”下边纸上印有填字游戏的题  相似文献   

6.
何捷 《上海集邮》2002,(6):42-42
邮政内部作业使用的日戳,按规定限用于内部业务单式上,不得用来盖销邮票和用于邮件收寄、投递和收款等处。但是,一些邮政局(所)对邮政日戳的使用比较随意,越俎代庖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兹将笔收集到的日戳混用信函择要辑录于后,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史维 《上海集邮》2006,(12):45-45
早期邮票有在票面加凿针孔图的品种,其作用或类似加盖,或类似防揭印记等,无外乎是发行方一种技术性的措施,现在已很少再使用了。但是,在本期封面的加拿大小型张邮票上,却再现了这种凿孔工艺,不过它是用来作为边纸的装饰:一羽鸽子从邮票图案中展翅飞出。真该佩服设计的独具匠心了。  相似文献   

8.
    
跳,有抢眼的意思。以这个字来评价“壬辰龙”邮票,应该不会引起争议。 您看那龙,扑面而来,张牙舞爪,大有活脱脱从方寸间跳出之势。只有用黑色邮戳镇压一下,似乎才能把它锁在半空中。以往生肖,经典不过于金猴,那猴子再活灵活现,可也难出如来的手掌心。而这条龙,气势在先,威风八面,呼之欲出,无人可挡。鲜见邮票构图如此之”跳”,初见之下,心犹好龙之叶公。  相似文献   

9.
刘德鑫 《集邮博览》2001,(11):33-33
简洁质朴的素描 素描就是用单色画的画。它的特点就是用单色的线条和色块塑造物体的形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是一切画种的基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体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掌握艺术的取舍和夸张的手法。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画种,用来表现人或物的形、神,借以抒发对生活、对自然和对人民的热爱的感情。以素描形式创作的邮票与其他画种的邮票相比比重很大,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邮政局开办的包裹业务从收寄、分拣、装袋、运送、投递通知单到领取,包裹单上的戳记录了全过程。一、邮政日戳邮政局各支局所和营业机构,每天办理包裹收寄、投递通知和交接业务时,用来盖销包裹单上所贴邮票的邮政日戳,可分为收寄日戳、投递日戳和领取日戳。  相似文献   

11.
水井     
朱军 《上海集邮》2002,(12):21-22
水井是在地层中凿孔或埋设井管用以汲取地下水的建筑物,是开采地下水最主要的形式,对人类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水井出现以前,人类逐水而居,只能生活在有地表水或泉的地方。后来,人们在生产劳作中发现,在地表以下也有水(图1,博茨瓦纳,在吸吮地下水的黑人。部分图刊封三)。因此,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吕凤翥 《集邮博览》2001,(12):13-13
1987年,澳大利亚发行了一枚有关糖尿病的邮资封,邮资封的构思和设计别出心裁,利用信封的正反两面,以漫画形式图解了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整个正面是一幅完整的漫画,把国名和邮资安排在右上角,游离在漫画之外。打破了通常那种邮资图的形式。漫画的标题是《糖尿病病人血流里的每日戏剧》,以通俗幽默、生动活泼的手法向人们宣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这也正是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的宗旨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山 《上海集邮》2003,(4):24-27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许多集邮。  相似文献   

14.
几乎所有的集邮教材都写“邮票的属性”,不外乎说:邮票的基本属性是邮资凭证,派生属性是化载体和特殊商品。在介绍邮票的化属性时,罗列它们的传播功能、艺术功能和史料功能;在论证邮票的商品属性时,主要强调它们的增值功能和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无面值邮票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10):19-19
面值,是邮票的三大要素之一。但是,有的邮票没有印邮资面值,而印有邮件种类名称或代表特定面值的字母(或字),这些邮票都被人们称之为无面值邮票。如集邮十分熟悉的我国区票中的珍邮——“稿”字邮票,就属于无面值邮票。  相似文献   

16.
三军仪仗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纪17-1,图1、J20-1,图2、军2,图3)为一支执行礼仪任务的部队,依任务的性质既可由海、陆、空三军共同完成,亦可由某一军种独立承担。通常用来执行迎接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将领的来访;参加重大典礼和殡葬仪式等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卫东 《收藏》2001,(8):64-65
1840年邮票问世以来,无论艺术家把她打扮得如何婀娜百态,但总体是以方方正正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故有“方寸”之说。随着集邮活动的开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标新立异,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大量发行邮票,除题材新颖、印刷精美外,还在形状、材料、齿孔上不断创新,各种异形邮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8.
云纹     
贾关法 《上海集邮》2002,(10):19-19
悬浮于空中的云,在我国古代被视为上帝降祸、赐福的预兆。《周礼》记载:“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左传》等典籍记载:黄帝受命之时,天上出现景云,故黄帝以云记事,百官师长皆以云名。  相似文献   

19.
帽子戴错了     
刘祖鞭 《上海集邮》2002,(10):15-16
清代,男子的冠帽分为礼帽和便帽。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式又分为冬天戴的暖帽和夏天戴的凉帽。《燕京岁时记》:“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礼部奏请。”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集邮”?“集邮”从字面上解释意即“收集邮票”,收集邮票做什么?一般是满足收藏癖好或怡情益智,培养正当的休闲娱乐,或会友共赏,发展人际关系。如同学中有人集邮,影响所及,大家跟着集,或同事朋友之间亦是如此感染,这在物质较缺乏,休闲娱乐不足的年代,确是一个非常实惠的嗜好。但集邮也是一个花费很大的娱乐,没有多一点的经济来源,也是玩不起的,因为每一个对集邮发生兴趣的邮迷,无不梦想拥有较好、较珍贵的邮票。这种欲望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盘旋,但却不容易如愿,除非你家财万贯,可以尽情地花大钱购买珍贵邮票。否则,尽管你喜爱邮票的热情在燃烧,望着珍贵邮票却只好看着流口水,到最后总是失望地停下来或暂时离开集邮,因为实在玩不下去了。这就是“集邮”收集邮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