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永亮  柴葳 《记者摇篮》2005,(1):62-63,60
陆小华,男,1960年生于江苏徐州,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新闻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现为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刊物《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  相似文献   

2.
走近新闻     
走近新闻马培军作者简介:马培军,男,32岁,金陵晚报社综合新闻部记者。参加新闻工作10年来,当过校对、夜班编辑、记者。参与编采的版面及新闻作品,先后19次获全国晚报及省、市好新闻奖;1995年获南京市首届优秀编辑(记者)提名奖;1996年,入选南京“...  相似文献   

3.
青春无怨     
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使新华社女记者郭玲春出了名.同行们甚至戏称她为“会议记者”。当记者,郭玲春是“半路出家”。1971年底,郭玲春抱着“一切服从竞安排”的信念,和爱人于胜——一个靠勤奋从东北的“夹皮沟”苦斗出来的大学生,双双离开文化部调进了新华社。在编辑岗位上,郭玲春默默地为人作嫁衣裳,一干就是十年。要不是利用回沪探父母的机会偶尔采写的  相似文献   

4.
尚代江     
尚代江,山西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生于1942年2月,人大工业经济专修科毕业。中共党员,在新闻战线已奋斗了32个春秋。 1965年他调入阳泉报社,当过记者、编辑、组长、主持过编辑部的采编、出版工作。1974年初调入新华社山西分社,在新华社记者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其中有10多年时间担任分社工业(财贸)记者组长。尚代江同志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和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全省经济有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写过许多新闻主题较大,在全国有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以及“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新华社“十佳编辑”、“十佳记者”,是新华社编辑、记者的最高奖。这次受到表彰的几十名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采写或者编审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闻作品。他们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队伍的突出代表,是全社同志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6.
刘江,1985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历任欧美编辑室副主任,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副社长、华盛顿分社社长,现为新华社副总编辑。1995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编辑。刘江1991年因成功组织海湾战争对外报道,受到新华社表彰;1993年在索马里战地采访时遭枪击负伤,受到新华社通令嘉奖;1994年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十佳”记者称号。他的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和新华社优秀新闻奖。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记者到基层采访,冷不丁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新华社是干什么的?弄得我们的记者非得尴尬地解释半天不可。也是,新华社对许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天天在广播电视里听到新华社消息,陌生的是她又不象报纸有自己的版面。新华社是依赖报纸的版面和电台、电视台的声音而生存的,报纸刊登新华社稿件的版面叫时事版,编辑新华社稿件的编辑叫时事编辑,和新华社打交道的编辑部门叫时事部。无疑,新华社播发的稿件就叫时事新闻了。时事新闻是和行业新闻、地方新闻相对而言的。但奇怪的是,新闻教科书和新闻理论书里面,却很少论及“时事新闻”。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10,(6):27-27
何平(1957年—),新华社总编辑、中国记协副主席、高级记者。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76年至1977年在北京近郊农村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历任国内新闻编辑部记者、采编室副主任、部主任助理、新华社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兼国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沿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新华社大力进行音像技术建设,完成了视音频编辑系统、便携视频采集系统、音频采编系统的系统建设,实现了新华社视音频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数字化视音频采集传输,使得记者在任何一个新闻现场,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把图像传回总社,音像记者对于突发事件、重大的报道也可以像文字、图片记者一样在第一时间把素材传回总社,“新华社多媒体记者”从概念变成现实。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音像新闻编辑系统,实现了收录、上载、编辑、配音、上传等新闻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和音像节目/素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全…  相似文献   

10.
宋汉炎 湖北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1945年生,湖北仙桃市人。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2年分配到湖北日报社工作,任记者;1989年任记者部副主任;1992年任出版部主任;1994年任副总编辑;1998年任总编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闻作品多次获湖北新闻奖、全国新闻奖。著有论文集《新闻与美学漫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书法家,新华社高级编辑暨高级记者,原《新华社每日电讯》总编辑,记者观察杂志社特邀编委会主任姬乃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13日13时35分在北大医院不幸去世.享年71岁。  相似文献   

12.
吴复民是1986年底全国高级新闻职称评委会评出的全国首批高级记者之一。她196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进入新华社上海分社任经济记者,四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新闻实践上建树颇丰,推出了“纵论式宏观经济新闻”新体例,为宣传和推进上海的改革开放形势,发挥了新华社记者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短新闻在我国新闻界突然交上了好运: 1989年10月,中国记协发起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1990年7月,这一评奖活动又从首都新闻单位扩展到全国。现场短新闻发奖大会之后,新华出版社仅用了20多天就赶排出首届现场短新闻获奖作品集,紧接着,几位年轻记者编辑的《新华社中青年记者短新闻选萃》又举行了首发式。与此同时,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召开以短新闻为中心议题的新闻研讨会。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促使短新闻繁荣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前年开始,新华社一些对外英文编辑、记者、发稿人的办公桌上,陆续配备了小型电子计算机。编辑、记者不用打字机,通过电子计算机就可汇集和编辑英文稿件,经负责人审阅后、即以每秒2400字的速度快速传送给主电脑进行对外新闻广播。目前,这套电脑设备已承担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新华社英文对外新闻的编辑、发稿和广播业务。这是新华社为实现新闻编辑室的电脑化而迈出的重要一步。所选用的机器是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及美国数据设备公司的外文编辑通讯电  相似文献   

15.
王慰平简介:钱江晚报副总编辑,钱江晚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编辑。1984年进入浙江日报社,1986年底参与《钱江晚报》创刊,先后担任记者、编辑、编委;后"携笔从戎",主持钱江晚报广告、发行业务,在媒体经营领域提出并实践了诸多创新理念,助推钱江晚报收获骄人经营业绩。其在新闻及经营领域的作为皆获得肯定:多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省好新闻奖等奖项,2007年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浙江省第三届飘萍奖,两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报业协会评为"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获中国广告协会"全国晚报十大杰出广告人"称号,其策划、编辑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获浙江出版界最高奖"树人奖"及全国首届牛顿杯科普好书奖。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00,(2)
席文举,男,汉族,高级编辑。1943年出生于四川省阎中市,1967年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1968年至1971年在自贡日报担任记者,1971年10月调到四川日报工作至今,先后当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委、1987年起任副总编辑。采编的新闻报道多次获奖。1991年获全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1992年出版《新闻批评心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新闻批评的理论专著,获四川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992年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新闻专业期刊优秀论文、优秀栏目评选揭晓,《军事记者》的论文《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者张世刚)获银奖,《军事记者》编辑的论文《浅论高艾苏的亲历性新闻》(作者杨玉辰)获铜奖,专栏“‘三个代表’与新闻宣传实践征文”获铜奖。 本刊两篇论文一个专栏获奖@李德忠  相似文献   

18.
人物名片袁云,1963年7月生于浙江绍兴。1985年至今,一直在绍兴日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现任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被聘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新闻摄影工委副秘书长。系新华社、中新社签约摄影师。2003年被浙江省记协、省残联评为“爱心记者”。2004年获得绍兴市“市长奖”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绍兴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2006年11月获浙江省新闻界最高奖“飘萍奖”。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十杰”记者称号。20多年来,袁云有200余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2013,(7):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2013,(8):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