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门刀术     
杜飞虎 《武当》2001,(1):36-38
自然门刀术为自然门中秘不示人的精密套路,自然门刀术讲究实用,舍弃花架子,步法灵活,刀法轻盈,短小精悍,自然而然。笔者跟随自然门武学大师杜修嗣先生多年,对自然门刀术略知一二。现整理出部分技法,共同研习。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妥之处,还请广大读者和武林前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林俊岸 《武当》2014,(11):15-16
汉唐之际,贤侠剑道之宗风,漫传于世,泛波于俗,以武演道、以武隐真之修真炼气之术流入人间,演化为先天拳等太极拳之修为。武当玄真神剑门李慎强说:“正阳祖师(钟离权)参天地之造化,合兵家之奇,将先天导引修真术六势,演为二十四势,称先天拳。”(李慎强、谢文剑《无极门武学揭秘》)唐时,李道子传有先天拳一脉;宋时,陈抟老祖将先天拳演变为无极拳;明时,张三丰祖师纳拳于丹道,创太极丹道。因先天拳原属宗传,习者不多,世间少知。  相似文献   

3.
凌召 《武当》2001,(2):64-66
追溯流通门武学的渊源,当从其创派祖师余卜说起。余卜于清末民初年间,生长在号称“鬼国冥府”的丰都县城一家开棺材店的家庭里。家境虽然比较富裕,但是,在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下,每年长江一发大水,城防部就要前来抬走二三十口棺材,去盛殓被大水冲来的尸体。  相似文献   

4.
蔡星生 《武当》2001,(5):11-12
武当玄门五形拳谱,是笔者在挖整、继承武当纯阳门拳剑功三秘技时,由武当龙门派纯阳门一十二代宗师刘理航老先生所传,并嘱托我,要全面继承纯阳门武学,适时还道于武当,同时认真研读五形拳谱,深入领会其中道家武学要义,以期提高武学水准。现摘其拳势古谱公诸于世,以求玄门五形拳同仁交流我流。  相似文献   

5.
潘天寿     
魏华 《收藏界》2011,(7):138-138
作为一位现代山水花鸟画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对自然之美尤为崇拜。他拜大自然为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永恒的禅学意味,俱臻妙境,使花鸟画达到至高的审美境地和哲学的境界,创作了许多佳作,成为缔造自然美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车星辰 《武当》2007,(11):35-36
武当三丰自然派二十四代传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著名武当武术大师、技击家刘焕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元月22日凌晨1时,在深圳撒手人寰,享年79岁。闻此噩耗,我悲痛之极,遗憾万分,久久难以从失落哀痛中走出……  相似文献   

7.
人之呼吸功能。不可须臾脱离,一为摄氧,二为呼出二氧化碳,以实现新陈代谢。呼吸于人,乃自性所为,本生来俱会,似毋庸学习。然而,细究起来,其中颇含学问。病患者更值得反思和改进。近代深受推崇之自然医学,便十分重视呼吸环境、呼吸理论和呼气要领之探讨。张氏荣辑先生的“呼气健身操”,经世界知识出版社介绍,于八十年代先后在台湾和大陆出版。现将张氏“呼气健身操”介绍给读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寻真先生《真的是超出了吗?——与胡孚琛先生商榷》一文中,以其一己之见评述龙虎丹法,并力指胡先生立论不当,谓:“胡孚琛先生所谓的三家四派之法,其实质并未超出陈撄宁先生所研究之范畴,且不识丹道之原理,一味巧立名目,叠床架屋,只能使学者坠入迷雾之中”。可惜全文读罢,反使学人有迷雾重重、槛外人语之感,令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8日,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风景区名人陵园举行了隆重的“万籁声先生骨灰迁葬祭典仪式”。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广东潮汕自然门武友会、山东枣庄自然门研究会分别派来了代表。澳门万籁声武术健身会会长、湖南自然门弟子及厦门的万师早年弟子施载煌先生(武术七段)也参加了祭奠。为弘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鄂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山风景区内兴建“鄂州名人陵园”。万籁声老师成为第一个进入“名人陵园”的名人。陵园绿树环绕,万老陵墓坐落其中,犹显幽静自然。墓碑上刻着“武林泰斗一代宗师万籁声大师之墓”,左右两侧刻有万师所书“以武侠精神矫正萎靡之意志以武术技能起此委顿之体格”,正是万师一生所努力的以武报国、强种强国之信念。墓碑两侧雕刻着腾龙,以示不朽之精神,鞭策着众门人,继续努力,发扬武术  相似文献   

10.
秦进 《精武》2006,(4):19-19
1.目视定物 选择寂静之所,习者自然站立,深呼吸数次使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双目集中,全神贯注于前方一静态物体。  相似文献   

11.
李皓 《收藏》2011,(4):67-69
荆州自古为文物鼎盛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张濂希先生是荆州近现代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尤为出类拔萃,自成一家。先生虽以书画饮誉江汉数十年,桃李遍荆楚,但目前除少量书画作品流传外,先生之部分诗歌存于未正式出版的《张濂希诗存》,其轶闻逸墨仅存于零星报刊杂志和友朋门生之间。笔者经过长期努力,得以较全面地鉴赏先生艺术作品并有幸收藏数幅墨宝。  相似文献   

12.
李康 《武当》2003,(12):15-15
先师王选杰先生去世三周年了,回首前尘,不胜悲怆。老师高怀清抱之德,孜孜探索之志,悲天悯人之情,气吞万里之功,一直使我感动,为之激动,难以释怀。无庸置疑,王先师将影响我的今后乃至一生。 第一次见到王选杰先生是在1998年的夏季。在此之前,先生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贯耳。当时,为了探索内家武学之奥义,以及丹道与内  相似文献   

13.
太极阴阳手     
李慎强 《武当》2003,(7):3-4
吾自幼修习玄门内外丹法,于外练金丹法虽不敢言知其精髓,然亦能浅窥其中动静之机枢,阴阳之巧变。后又随济南刘成德老师学习洪(均生先生)传陈式太极拳法,闲暇之余多读周夫子《太极图说》和陈鑫先生之《陈氏太极拳图说》,颇多感悟。吾之所习玄门秘传三丰清虚自然拳与陈式、杨式等诸家拳法,势虽各异,然其  相似文献   

14.
隆戈先生与人交谈时总是拿那双深藏在眼眶里的眼睛盯住你,脸上总带着自然的微笑——这使他满脸都是褶皱,加上已经“花白”的头发,使你搞不清楚他的年纪——实际上他只有43岁。但这位出生于蒙得维地亚的乌拉圭人却有着“显赫”的头衔:乌拉圭足球教练协会主席、拉美足球教练联合会执行秘书长,还有就是隆戈先生自己说的,来自拉美的“足球大使”。 现任上海豫园队执行教练、技术顾问的阿列尔·隆戈是今年3月份,拉美足球教练联合会应上海豫园俱乐部之邀派来中国的。联合会主席法里亚斯在委任信中写道:“任命阿列尔·隆戈先生为驻中国代表,以开展并促进各项活动,推动本协会足球教  相似文献   

15.
梁晓波 《武当》2014,(10):11-14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门派传承中一向认为,太极拳创自张真人(三丰),其源流如《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所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其术本于自然,而为形不离太极,为式十三”。民国年间,唐豪先生提出“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者”。加上《自序》中说,“余幼时,见先大父露禅公”以及对“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的解释,于是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杨式太极拳对其源流的描述即称,“约1850年左右,第一位陈家沟陈氏拳械的外姓传人杨福魁(字露禅,1799-1872),辞别其师陈长兴,返回故乡永年设教。  相似文献   

16.
李逊之,名宝让,字逊之,是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先生次子。自幼读书习字,并从父亲亦畲先生学习武式太极拳,李亦畲太极拳著作遗稿多存其手。 逊之先生性情和蔼,虽太极造诣非凡,却怀艺不矜。1928年永年县国术馆成立,先生常赴馆谈坐,笑语移日,终不谈拳,乡人几无知其为一位深得家传的太极大帅。但其挚友赵俊臣先生深知他拳技精湛。赵俊臣先生曾问赵蕴园(赵俊臣之子)、刘梦笔、魏佩林、姚继祖四人是否想跟逊之先生学太极拳,四人回答愿学,赵先生说:“那你们要听我安排。”一日,赵先生见逊之先生高兴,就命四人藏于墙后,他问逊之先生:“老哥有一事相求,  相似文献   

17.
文治禄 《武当》2013,(2):22-22
混元太极拳全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成形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已故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开创。冯先生是近代著名武术家陈发科和胡耀贞两位先师的入室弟子,深得两位先师之真传,他在其武功练达化境之后,遂将心意六合拳内功之精髓和陈式太极缠丝内功有机地融为一拳,使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0):41-41,52
文章以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太极拳拳理和技术动作的范围研究,而是应该拓展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医疗保健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人学,它可以强健人的身体,防身技击,更能够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人的性格缺陷,使人不仅能够在身体方面适应自然界,还可以使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全面论述了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只有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才能使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李美燕 《收藏》2009,(1):130-131
容天圻先生之“秋月”琴得自一老翁亲至其家兜售。容先生在初获“秋月”琴时,琴身已有多处毁坏,于是他按古法加以修补,使这张琴的声音再现。1976年底,容先生曾携“秋月”琴赴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在亚太音乐会议主办的古琴欣赏会中演奏。容先生将“秋月”琴定为宋时名琴,唐健垣先生于《琴府》一书中参见容先生藏“秋月”琴有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20.
郑钧 《武当》2005,(6):58-59
家父郑悟清(原名梧卿),字风臣,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农历九月初六日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家父先天体弱多病,10岁入私塾学孔孟,16岁从贾学徒,20岁委以会计事务,任职8年,积劳成疾,医药无效,几至不起。有同学好友李俊秀系中医世家,太极拳爱好者,授以腾挪(1923年),经3月效果显著,深感拳艺之精妙。1928年,先生识代理架之优越,拜于和庆喜门下,利用自然装点自然,天人合一理,颇有见识。至此时,先生之堂叔经商归来,亦善学者,讲解儒家理学,并将原来的金刚捣碓,更名为金刚三大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