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是检验和评价社会发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以及符合和满足的程度的依据和标准。生产力尺度、人的尺度和制度尺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三个最主要尺度。  相似文献   

2.
本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人的完整发展为价值元点的实践哲学,透析传统发展观的困境,探索发展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历程,阐述了发展的人主义内涵。通过借鉴西方发展的历史教训,反思我国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发展和现代化的唯一尺度。只有社会发展同人的完整性处于和谐状态时,才能使现代化趋向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是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是以人为核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进步过程.社会发展的类型,丰富多样,划分社会发展的类型、目的在于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特征,使社会发展中的各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传统发展观片面强调单纯的经济增长,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和价值需要.科学发展观既看到了生产力的发展,更看到了人的发展,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衡量社会发展两种尺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文化既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又是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基于地方文化生态多样性的现实考量,地方高校以文化传承和文明育人为切入点,强化与地方社会发展的共融共生,服务经济社会进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这是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增长点,也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机制系统,他提出了两类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不断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激进动力,群众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穷二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动力,人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他的动力机制理论,既有对社会发展深层结构的正确剖析与阐释,也有对社会发展认识上的局限,因此,必须客观、理性地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反思走过的近百年来历程发现,人类社会在以工业化的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主要指标的传统社会发展观的指导下①,在促进社会工业生产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自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威胁。传统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究竟如何认识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多年来,理论界各派意见分歧很大。除去理论观点不同以外,方法论也是一个重大问题,人们总是以一种动力观点排斥另一种动力观点,很少进行综合分析。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分层次的动力系统。所谓层次性,包括原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三个层次。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由原动力到根本动力再到直接动力是联贵的,系统的;三个层次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的总系统;每一个层次为总系统下的子系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进行综合地考察,了解三个层次各自的不同地位和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一、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过去是研究得比较少的。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们对利益的需求,特别是物质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女性作为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她们的发展水平,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自“五四”以来,尤其到了文革后的新时期,关于女性题材的小说日益受到广大女作家的独衷和青睐,而且以她们富有实绩的艺术成就,形象地记录了中国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从觉醒、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化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如何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当今制造利润的主要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使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成人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成人教育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亟待于研究、改进。尤其是课程设置需要改革、创新。应找出问题,根据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改进课程设置,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三大价值,都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幸福。其中,真的问题直接与科技进步相联系,善的问题直接与社会道德风尚相联系,审美对于这两都有重要的推动和成就作用。一个幸福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法制的社会、道德的社会,也应是一个审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出了新的模式,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对生产力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生产力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存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具有实质内容与深远意义的变革,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是人类社会运作模式的自主性的和整体性的变革,而且必然还包含着并要求具体体现为人类社会诸主体的生存观念的重大变革,这就是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生存1”)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 生存观念(“生存2”)。传统的唯经济发展观之所以只能从“生存1”法理解人的生存,在于其人的假设是“经济人”与“动物人”,而可持续发展之对应于“生存2”,就在于相应的人的假设是“全面发展的人”,也只有从“全面发展的人”所蕴含的“生态人”去理解,“生存1”才能得到积极的和建设性的理解。所谓“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中的“生存”也需要从“生存2”去理解,发展只是实现生存的手段,“生存2”才是发展的目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振兴道路所指向的目标绝不只是“生存1”,而是“生存2”。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正确性的保障。构建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措施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普遍发生作用的规律,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因时代和人们实践活动不同,规律作用及体现的具体形式也会不同。人们对世情国情及其走势的判断和采取的对策体现着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和谐世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丰富、拓展、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人类社会有机整体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和谐进步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它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出发点和目的,以及衡量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指向。要在这个价值目标指引下,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增进民生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要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中推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适度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杠杆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