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先生的《雷雨》一样久演不衰。它从诞生的三十年代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宠儿。剧本除了以错综复杂的矛盾、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吸引人外,更以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曹禺曾在谈《北京人》的创作体会时说:“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感情写出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人物的灵魂深挖一下,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挖一下。”正是由于曹禺以一个戏剧家的艺术眼光对人的深刻观察、用心感受,才使得他给我们展示了众多…  相似文献   

2.
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深刻矛盾”,曹禺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吸收、融合和剥离,形成了他具有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文化和戏剧美学观念,构成了他戏剧作品的独特的文化意蕴。这种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结构艺术上:一类是单线倾斜动态封闭式,如《日出》;一类是复线守衡静态开放式,如《雷雨》、《原野》、《北京人》等。从曹禺前期戏剧所表现的“深刻矛盾”和艺术结构特征来看,那种“动力的动力”正是构成他前期戏剧创作的诗化现实主义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田永生 《现代语文》2008,(12):60-61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核心元素,戏剧就是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曹禺大师的《雷雨》在这方面堪称经典,四幕话剧在方寸舞台上,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现以教材中节选的第二幕为例,让我们体会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是如何层层刻画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先生的《雷雨》一样久演不衰。它从诞生的三十年代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宠儿。剧本除了以错综复杂的矛盾、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吸引人外,更以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曹禺曾在谈《北京人》的创作体会时说:“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感情写出来。”  相似文献   

5.
"堆积"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独特意向,这种意向有的可从曹禺的文学活动中看到,有的是他诉诸文学作品、读者从中归纳领悟到的.在曹禺所审视的大大小小的人生舞台上,他把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堆积到同一戏剧环境里,把积久的矛盾冲突、欲望、情愫堆积在某几个人物身上,把几代人的生命轨迹堆积在某一时段里加以展示,用戏剧的外形、诗的内核,关照社会惠,思考人性,审视命运,从而获得了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慑力.  相似文献   

6.
曹禺作为现当代戏剧界著名的作家受到了西方戏剧巨擘易卜生戏剧的巨大影响,易卜生主义以及易卜生戏剧的结构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易卜生的第一部心理悲喜剧《野鸭》在曹禺的《雷雨》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在人物对应、结构艺术、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及其相似,但是在情节框架、写作方式和矛盾冲突中,《雷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因此,毫无疑问这两篇文章有着极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窦娥冤》选取第三折,这一幕为窦娥反抗性表现最为强烈的一幕,也是整个戏剧的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的核心焦点。更深层次探究戏剧的角色塑造艺术,还需从整体出发,厘清情节脉络与矛盾冲突。因此,从戏剧矛盾出发,分别从《窦娥冤》的整体人物冲突、多种对立面间的人物塑造与偶然因素的参与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剧本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曹禺是中国的戏剧史上泰山北斗级人物,其一生创作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日出》《原野》《雷雨》被称作“生命三部曲”.探究曹禺的童年生活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结合他一生的爱情生活历程及女性形象的转变,论证了这些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正是曹禺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剧作家以卓越的艺术才能为我们展现了人物之间令人震撼的复杂关系,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独特、最耀眼的就是蘩漪。本文试图从戏剧的矛盾冲突入手来分析这位女性的爱恨情仇。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平行研究角度浅析《哈姆雷特》与《雷雨》的悲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敏 《文教资料》2014,(28):15-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其代表作《哈姆雷特》集聚了多种艺术成分,体现的人物特性完美而又悲剧,反应的人文主义思想鲜明又强烈,这些都是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曹禺,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的处女作《雷雨》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雷雨》的诞生奠定了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第一人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戏剧发展开拓了道路。本文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将两部戏剧的悲剧主题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更深入地解读两部作品,从而更好地了解两住剧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中美文化背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日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戏剧。它采取的是“人物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侧重于生活“横断面”的描写。众多人物,多重矛盾冲突线,相对独立的许多“人生片断”和生活“横断面”皆以陈白露为中心联结,贯穿着陈白露心理矛盾冲突的曲折发展过程。然而这种联结贯穿不可能是机械的,而是犬牙交错、时断时续、相互穿插的。那么,剧作家是如何使众多的生活“横断面”有机地穿插组合而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整体的呢?稍作具体分析,就能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1、一个看上去是随意的穿插,不仅把另一种生活“横断面”巧妙地引入了剧情,而且对正在展开的矛盾冲突起到了突出和强化作用。如第一幕开头的一场戏。主要的戏剧冲突是陈白露与方达生。方达生听说多年前的女友堕落了,从远方的乡下匆匆赶来,亲眼目睹了陈白露  相似文献   

15.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悲剧。剧中错综复杂的周鲁两家的血缘或亲属关系和矛盾构成了全剧发展的条条线索,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要读懂《雷雨》先要读懂周朴园这个人物。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戏剧家曹禺创作的名剧《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成为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剧目之一,它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悲惨的人物形象、独具特色的家庭内核及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展现了此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曹禹的戏剧语言,精湛优美,简洁含蓄,明白晓畅,细致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高度艺术化的语言。他的剧作,无论是人物对话,体态语,还是舞台指示语言,都独具特色。一、简洁含蓄、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在戏剧中,对话是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及其思想的重要手段。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中曾指出:“对话很重要,是文学创作中最有艺术性的部分”。曹禺戏剧的人物对话,是其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一)雅俗共赏的语言曹禺剧作的人物语言是简洁易懂的。他戏剧的人物语言大都是日常生活普通的语言。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正>《雷雨》严格按照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三一律",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多年里的恩怨纠葛,集中在两个场景,不到24小时内展现出来。虽曹禺先生自己也认为《雷雨》太像戏,但是《雷雨》的独特魅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雷雨》阅读教学中,明确戏剧体裁特征,彰显《雷雨》样式的独特个性,欣赏《雷雨》魅力。一、品析表现方式,比较戏剧与小说的体裁区别小说和戏剧都要叙述事件、表现矛盾冲突和塑造  相似文献   

19.
曹禺早期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普遍存在着的人物“出走戏”的结构模式,其中蕴含着作者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现认为生的常态是“困境”,而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欲望的泛滥,批判了“出走”(逃避责任)的行为,认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这种生命哲学观是对“五四”过分强调个性张扬的反思,然而这种反思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峙中也难免会产生道德的困惑。这种困惑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播种状态的反映,也是产生曹禺早期剧作和后期剧作不同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剧本≠戏剧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把《雷雨》、《窦娥冤》、《威尼斯商人》、《雷电颂》等四篇课文放在一起,列为“戏剧”单元,这是不恰当、不准确的。首先,它把“戏剧”等同于“剧本”,混淆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查《辞海·艺术分册》,剧本是这样解释的,“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而“戏剧”则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因此,这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