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小故事组合而成。“生命桥”主要讲了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追赶到悬崖边,老羚羊牺牲自己生命,而使年轻的羚羊越过悬崖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师:昨天,老师已经带领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学习了疑难词语.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几个词. (屏显.生齐读.) 无非无怪无法无聊无非无从 师:这几个词是我们理解《藤野先生》的切入点.今天,我们就从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人手,解读《藤野先生》,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离不开语境.这几个词语分布在哪些句子中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壮歌》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抒写了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4.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5.
正一、说说主要人物和大概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一文,谁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生:吴王和少年。师:对。这两个人谁为主?生:少年。师:我把"少年"写得高一些。现在黑板上有三个词: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把课文的大概内容给大家讲一下呢?  相似文献   

6.
<正>《生命的壮歌》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抒写了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市小语会年会暨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一位教师执教《夏日绝句》,从“英雄”这一定位入手,让学生经历“呼唤英雄—赞颂英雄—追思英雄—学习英雄”这一过程。尤其是对“项羽”英雄形象的树立,教师用了多种方法:诗词中感悟,成语中感悟,典故中感悟,人性中感悟。可以说是想方设法,不遗余力。请看“赞颂英雄”环节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生:人杰、鬼雄。师:请你把这两个词在黑板上写出来……谁理解这两个词?生:人杰是人中的豪杰,鬼雄是鬼中的英雄。师:人杰还可…  相似文献   

8.
文琼 《湖南教育》2004,(14):40-42
回顾内容,创境激情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2课《丰碑》。谁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课文讲了在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自己却由于衣服过于单薄被冻死的感人故事。师:是的,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留下了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世说新语>二则》,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明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将珍藏在你脑海中的故事说出  相似文献   

10.
看到这期关于读的话题,我略有感触, 是偶然的事例让我发现阅读教学中书声琅琅的背后掩藏的问题。有一天,看见侄女课文中《蚁国英雄》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我一时兴起, 叫她把课文读给我听。侄女立即手捧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录】师《:圣经》上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始。”在我看来“: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始。”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地活。当灭顶之灾袭来的时候,生命迸发的智慧,值得我们敬畏。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朗读课文——《生命的壮歌》。(生倾情读文)“蚁国英雄”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着火了。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导入师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其中的“三国”是一个分裂的时期 ,后人对当时的历史局势作了一首词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古人对三国的评价 ,同时考虑回答这是什么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放映《三国演义》序幕片段 )生 :(齐答 )《三国演义》。师 :(满怀激情地启导 )歌中唱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其中的“英雄”你知道多少呢 ?生 :有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黄盖……师 :说得好。这些历史人物在小说和戏剧中的形象 ,有时和历史真实大大不同 ,究竟…  相似文献   

13.
王崧舟 《小学语文》2009,(12):28-30
一、起——核心词的听写与理解 师:同学们,《两小儿辩日》一课大家都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师:同学们,课前咱们听了《英雄的赞歌》,歌中唱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在今天(10.1)这个举国欢庆的特殊日子里,让咱们一道来领略英雄们豪迈的情怀。(播放课件:走进战争年代)二、瞻仰元帅激发情感师: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战斗历程成就了一代英雄。(指着多媒体屏幕上十大元帅图)其中有一位既是元帅,又是诗人,他就是———生:(齐答)陈毅。师: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陈毅:一柱天南百战生,将军本色是诗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元帅诗人光辉的历程。(多媒体课件展示陈毅元帅的历程,生默读)师:陈毅元帅的一…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学生视界的教学行为改进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案例,呈现了一线课堂的本真面貌,力图通过研究学生的视界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蚁国英雄"的教学为例,尝试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选择最契合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基于学生的学习本能,强化师生的交往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周汉荣 《考试周刊》2012,(61):41-41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当学生因产生独特感受而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是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还是放过?本文例子说明只有善于聆听学生的发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的理解,或许才能带给你无法预期的精彩与掌声,而你的收获也将是意想不到的。案例一:真诚地面对学生的真诚《“蚁国英雄”》主要讲述了外层的蚂蚁被烧死而成为了“蚁国英雄”的故事,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为了激发孩子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我郑重地对学生说:“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整个蚁族,多么令人敬佩呀!要是你是这蚁群中的一员,你会选择怎样的岗位?”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听了一节四年级语文公开课:《蚁国英雄》。执教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向听课者们展示了在教学设计上环环相扣、引导上循序渐进、力求润物无声的课堂。可是,我却感觉有什么地方很不对劲。课下细想,我恍然大悟,原来困惑我的是班上发言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教师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用极大的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只有几个学生和老师一起演绎语文的美妙,有  相似文献   

20.
[课例] 四年级《全神贯注》(苏教版小语教材)教学片断 师:谁读懂了“端庄”与“端详”这两个词?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 师:今天我们不去说这两个词的书面意思,我们来看看举手的同学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谁愿意上台表演一下这两个词!(一男生一女生来到讲台前。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