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8,(5):60-66
新经济地理学发现了"集聚的自我强化",将集聚力分为技术的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两个方面.通过样本城市中类产业的数据,考察技术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来源.结论表明,正的技术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方面,而劳动投入和中间投入品的增长会带来负的技术外部性和金钱性外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网络及其跨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传统强调集聚经济的城市内生增长理论不再适宜用来单独解释“流动空间”塑造下的城市与区域组织。城市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提出,则为新常态下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起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不应将集聚外部性、城市网络外部性进行割裂,而要统一于共同的微观基础。推动更深入的细分领域产业链条的有序衔接,有助于跳出地区同质化竞争冲突,从而实现区域价值链的垂直嵌入攀升。强化城市网络互联互通,实施借用行为,优化产业布局,能够有效促进都市圈外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城市化水平与我国其他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需要新疆抓住机遇,结合实际,促进城市化发展。新疆作为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合理分工,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城市的发展。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载体,产业不断向园区集聚,在累积循环作用下,产业园区向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产业集群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产业转移的视角来探析新疆城市化问题,基于分析,提出推进新疆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区因其聚集经济效益构成了生态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生态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生产要素、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文章选择产业空间集中度指标测度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构建评价体系,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生态城市化水平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系统.本文基于外部性的视角,从集群企业共生和合作的微观基础来揭示产业集群演化的实质和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产业集群外部性的动态化、产业集群的最优规模、产业集群的稳定性等作了简要的评介,并对我国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赵淑玲  曹康 《红领巾》2005,(2):136-138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的重要手段.城市化整体水平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影响了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同时,对区域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1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之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的多。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集聚过程中所形成的集聚效应,重点探讨了其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整体考察还是基于发展阶段差异下的分区域考察,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形成的专业化服务环境,明显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产业多样化外部性则导致了城市化不经济的出现,并因此阻碍城市化的发展;地方竞争外部性也表现出对城市化发展较为不利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总结了共性技术的特征是基础性、共享性、风险性、外部性、超前性、非独占性、社会效益性;分析并归纳出产业共性技术的形成的供给机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分工越来越细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给大中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主要针对其负的外部性,对大中城市汽车的外部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作为社会经济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其价格对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探讨,建立以基准地价为核心的土地价格机制,来进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永久性转移,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而我们一直奉行的城镇化战略,其实是计划思维在城市发展战略选择上的反映。事实上,小城镇难以成为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有效载体,"小城镇战略"违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顺应市场的力量,积极推动劳动力的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认为区域城市化是区域产业集聚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区域人力资本提升,从而推动区域城市产业集聚与升级。由于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特殊国情,城市群发展战略将是区域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在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中,可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进来,加大政府的投入与支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界的沟通,赋予其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以灵活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效益。现代印刷业是新兴都市产业,产业集聚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问题是制约印刷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必须破解企业经营用地的瓶颈问题。结合城市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印刷企业发展现状,从行业趋势、地区差距和企业集中度等三个维度,分析总结郑州市在推动印刷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经验,提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集群优势,规划专业产业园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过程中频繁出现的经济现象,由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导致的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黄山市五城镇的荼干产业已出现了产业集聚的雏形,并成为推动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形成规模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还有很大的差距.总结五城镇茶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对于促进黄山市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池州市五大主要产业园区进行调研,分析比较探讨其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目前池州产业集群的类型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且正处于园区化向集群化的转变过程中,产业集群仅处于雏形阶段。因此,必须借鉴国内成熟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依据现代产业集聚理论,发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强化制度供给,加强产业园区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过渡。  相似文献   

18.
物流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量集中、城市规模扩张为物流业集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极大的市场空间,现代物流业对城镇均衡稳定发展也发挥着支撑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基础上,重点研讨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基于产业聚集视角研究提出安徽省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产业总体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其特点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产业的逐步发生集聚态势,而与之配套的辅助产业在空间上仍然表现分散化的态势。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而区域新技术投入、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出口、原有的产业优势、产业外部联系等等因素以及规模经济因素是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的真实原因。继续引导区域技术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以优势产品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是提高长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的合理之路。  相似文献   

20.
面对长三角、京津冀国家产业发展区的南北夹击,山东半岛产业集群要获得快速的发展,需要有以高等级技术人才为代表的高级生产要素及良好产业集聚环境加以配合.目前山东半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将对半岛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为此,必须从政策、制度及金融、信息和物流等多方面运筹,以尽快提高半岛区域产业集聚度和发展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