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艺术教育的丰富性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相互交融;艺术教育和形象性是唤发兴趣培养创造力的原动力;艺术教育的定向性是磨励意志,形成创造力的继续动力;艺术教育的情感性是超越自我,发展创造力的内驱力;艺术教育的开放笥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不竭成功之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创新教育的基点是引导探究;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学习”;创新教育的支点是发展情商。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管理者,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把握教育思想创新的前瞻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大教育”、“大艺术”观,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凸显区域文化和特色课程,改革和完善学分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创新队伍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布置了跨世纪教育的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提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好,培养创新精神也好,必须施之于全面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大家都把“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至理名言,今后是否也要把“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素质教育”的观念确立起来,素质教育不能缺少美术教育也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的。美术教育怎样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怎样开展以艺术审美陶冶性情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是美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 ,把艺术教育当作教育的核心内容 ,认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美国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 ,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 ,这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是一门融艺术性、趣味性、规范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当今,也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广大中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目前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课外的舞蹈课及其他艺术课程。  相似文献   

6.
宋国珍  章启慧 《河北教育》2006,(6):F0002-F0002
艺术教育,多少年来一直被视为教育的一个侧面,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她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光彩与魅力。她不再是教育的附属品,而逐渐融入教育的主体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坚持“以艺促德、以艺陶情、以艺辅智、以艺健体”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个性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优美的旋律、绚丽的色彩,颂扬和塑造美的生活”这一主题,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及其表现美、创造美的才能,充分展现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雅的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进步教育,进步教育就是明教育和现代化的教育.当代艺术教育必须树立“大艺术”教育观念,学校教育需要艺术教育的唤醒。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大连市第十四中学本着“务实、创新、实效”的原则,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搭建平台,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实施艺术教育工程,把艺术教育融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赵清正 《江苏教育》2006,(2A):35-35
我校积极实施“文艺兴校”战略,创新艺术教育发展机制,创建艺术教育特色,打造艺术教育品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多次获全国、省、市级奖励,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0.
胡荣 《生活教育》2010,(10):44-49
优美的艺术活动陶冶情操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东林小学要培养的是小艺术家,这里所说的“艺术家”不同于专业艺术家,而是能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改革及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和深化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艺术欣赏和审美欣赏这个关键,加强人精神的传播和渗透;同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强化课程的改革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全部的艺术教育当中;将能否成为促进全面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达成的重要手段,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支撑和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雅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有娱乐、审美、教育三大功能,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近几年的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与更新.着重培养引导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及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艺术特长教育在普及教育占有一席之地,是整个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采用适合学生声乐训练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杨瑰 《辅导员》2014,(14):100-100
近年来,我们娄底一小积极创建全面发展理念下艺术教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依托艺术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发挥艺术教育育人功能,提高了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培养了学生艺术实践与创新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成为学校开展德育1=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对信息较为闭塞的山区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校确立的“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综合发展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一打基础,二见成效,三结硕果”的6年艺术教育总目标,加快了我校素质教育步伐,走出一条适合山区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众多学校始终是个薄弱环节,似有“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的现状。有近百年历史的镇安县城关小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学校班子成员,一方面抓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学生家长深人细致地宣传素质教育,并通过县有线电视台开设“素质教育”专栏节目,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素质教育。从校情和学情出发,作出了关于“深化艺术教育”的决定,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奠定基础,突出个人专长”的育人原则;提出了“以术科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同时针对艺术教育建立健全了检查、指导和考核制度;针对不同年级分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及实施艺术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中学教育》2002,(2):9-12,23
1999年我校被命名为全国美育实验学校。多年来 ,我校努力贯彻“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 ,按照美的规律 ,加强艺术教育 ,切实办好美育实验学校。我校历来重视对艺术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开发 ,重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面对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教育文化的多元性,我国的教育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已经引起教育人士的重视。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沈阳音乐学院时指出:“一个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只有艺术修养的人才会成为创造型人才。”由此看来,作为人文教育中坚的艺术素质教育直接关涉到创造型人才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力,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艺术整合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在科学和艺术活动中,培养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感受探究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体验成功创造的乐趣,因此,科学艺术教育活动为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依据。一、兴趣是创造行为发生的前提,科学与艺术教育活动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源泉。新《纲要》中提出科学领域的第一大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人们对外…  相似文献   

20.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中学素质教育及“音体美”艺术教育的问题现状,以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提出了“音体美”中学生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