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自主中见效益──作文批改浅议陈巍如何批改好学生的作文,语文教师常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精批细改;有的认为可只阅不批改;有的认为应部分批改。我认为,精批细改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教师进行语文教改。应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自评,或工改互...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需要精批细改吗?彭阳县一中张文宽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我所知,不少学校对语文教师每学期作文批改不得少于多少篇有专门规定,语文教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希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个主观愿望无疑是好的。然...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学生从作文批改中受到教益,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精批细改,也不在于教师的简批略改,而在于教师在精批细改或简批略改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假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是一味地下断语,用注入的方法把学生作文中所出现的问题生硬地塞给学生,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语漠不关心。相反,假如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熟练地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不管他是精批细改还是简批略改,都能使学生从作文批改中受到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最好做到精批细改,似乎精批细改的教师是好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就是一篇达到教学要求的作文。是不是真如此呢?我觉得也未必,因为精批细改如果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话,那也是达不到作文批改的目的的。况且,每篇作文的批改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水平。  相似文献   

5.
提起批改作文,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是怨声载道,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带班级虽不多,但是作文批改量却非常大,每本学生习作要做到精批细改、字斟句酌,必须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教师虽然花大力气修改作文,学生的反应却很漠然,甚至无动于衷,教师的辛苦、努力都化作了过眼云烟,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要不要“精批细改”,怎么“精批细改”,这是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也是家长、社会对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已触及到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那么在作文“精批细改”的问题上改革的步子又如何呢?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剖析。 一、作文“精批细改”的现状 作文批改应当达到什么要求,这是一个复杂的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问题。但是,提倡和要求语文老师“精批细改”,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从实际情况看,教师是如何去努力精批细改的呢?据我对淮阴市城乡的部分中学进行的教学调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形(不负责任的批改略去不讨论):  相似文献   

7.
熊满玉 《甘肃教育》2009,(21):24-24
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小学生的作文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往往是小学生稚嫩的思想、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还不太严谨的逻辑思维。要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精批细改小学生的作文?我想这一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令人堪忧,必须走出批改误区在作文教学园地里,批改是一块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作文“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作文则“伐干削枝”,大事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五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手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入文山,不能自拔。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阅”。学生苦作一番,你却不屑一顾,何谈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怎样才能走出作文批改的误区呢…  相似文献   

9.
郭宏谚 《甘肃教育》2020,(4):113-113
"精批细改"是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批改形成的习惯与原则,效果如何?细细思量,有其弊端。首先,"精批细改"使得学生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其次,"精批细改"好似注入式教学。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作文"标准"去框定学生的作文,这样必然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让学生作文过于"符合"老师的要求和喜好,而不一定能写出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最后,"精批细改"的工作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传统英语作文的批改方式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有的教师甚至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面批面评。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教师很快就会失望地发现学生没过多久就把作文批改的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造成了"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的批改结局。因此,改变英语作文批改徒劳无功的现象,是当前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少教师对批改作文颇为烦恼。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唯恐批改不精不细而耽误了学生,结果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辛辛苦苦、费尽脑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的作文,究竟要不要“精批细改”,这是语文教育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家长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这个办法,因为是无效劳动,所以要改。”首先,他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承受精批细改的沉重负担。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说:“现在还是提倡精批细改,家长也要求老师精批细改,也不算老师一天有多少小时。老师一天24小时,和别人一样,当中要睡觉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还有做一点家务的时间,譬如洗…  相似文献   

13.
有感于作文的“精批细改”王如学校领导历来注重作文批改工作,往往以是否对每篇作文“精批细改”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精批细改”是指对学生作文中小至标点大到布局谋篇的不当之处,都要—一改正过来.并有眉批与总批。结果,翻开作文本,只见斑斑点点“一片红”....  相似文献   

14.
从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发觉,每次作文后,教师辛辛苦苦地花了很多的时间,将学生写的作文批改出来,发放下去,进行讲评,结果收效甚微。学生对批改的结果大多数只看个分数,不能很好地细看评语,对于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并不领情,不能很好地去重视、去珍惜。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作文批改的新尝试,指导学生互改作文,由学生代替教师改。学生既好奇又新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鉴赏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批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把作文批改好。到底怎样批改才算好呢?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传统的意见,认为要“精批细改”。另一种则主张“教师批,学生改”。两种方法哪一种好呢?这首先要弄清批改  相似文献   

16.
带着习作重点去批改作文忻州市播明联校范俊珍近年来,语文界的同行们对作文批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或减少作文批改次数,精批细改;或指导学生自批自改……然而,操作起来总是不那么得心应手,效果较差,或教师负担过重,做不到多写多练,或教师倒也轻松,而家...  相似文献   

17.
说到作文批改,语文教师往往头痛,花不少精力“精批细改”,效果却不佳。我以为,个中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了习作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批改中倾注爱心,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的桥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那么每次作文学生都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启示,作文批改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说到作文批改,语文教师往往头痛,花不少精力“精批细改”,效果却不佳。我以为,个中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了习作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批改中倾注爱心,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的桥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沟通,那么每次作文学生都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启示,作文批改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批改作文,这确实值得研究。有人主张精批细改,有人主张粗批略改,又有人主张教师改和学生改相结合……我认为:无论何种改法,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人要问: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什么,那么,我的回答就是:教师批改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去把自己的作文写好,而不是代替学生改好作文。然而,在教育革新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少人仍囿于传统的“精批细改”中不愿自拔,满以为只有这样,工作才算认真负责。令人遗憾的是,领导检查教师批改的作文仍以此为标准,否则,准会扣一项“作文批改马虎”的帽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教师只好硬着头皮,违心地做到所谓“精批细改”,谁修改的圈圈点点,“密不透风”,那才算“工作认真”哩!然而,究竟这种“细改”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朱德熙在《谈谈作文教学》一文中说:“据我所知,作文本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