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经济与物流的关系,并根据区域经济有关理论重点阐述了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温州市产业结构水平仍然落后,并且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两头在外(采购、销售在外)的问题,以温州市为例,研究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选取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指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物流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验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要想更有力地推动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其物流业,重点发挥其已有优势,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专业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稳定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经济产出、物流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入手,构建包含区域经济产出、社会物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基于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并结合其他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能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重庆市物流行业发展对重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以及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推动作用,通过证实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来说明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重庆市物流行业发展对重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以及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推动作用,通过证实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来说明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潜 《科学中国人》2007,(9):118-1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的新兴地区,其地理位置优势、经济环境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都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业随之迅速发展,本文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解释了该地区实施区域物流战略的必要性,并且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和其发展目标以及潜力,从绿色物流、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人才吸引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对长三角的区域物流发展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战略。  相似文献   

8.
物流产业处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于: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可实现企业和产业间的链条式合作;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相生共赢。  相似文献   

9.
贺玉德  马祖军 《软科学》2015,(3):102-106
通过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分析,构建CRITIC值为权重系数的DEA协同发展模型,以2003~2012年四川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度分两个阶段,2002~2008年较为平稳,2009~2012年有逐渐下降趋势,政府应注重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和物流产业联动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中心地区得到优先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的推进型产业。但是物流业在各地的盲目投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在对影响物流业发展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探讨物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定位;采用定量的实证分析证明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加倍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物流体系发展中的种种不足的分析,提出合理发展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测算1997—2012年我国各区域物流碳排放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区域物流碳排放集中度模型,从七大地区角度分析区域物流碳排放强度的演化过程,并基于碳排放地理联系率模型,从全国和七大地区角度分析了区域物流碳排放和区域经济碳排放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区域物流碳排放总体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大部分区域物流的发展是以较高的碳排放增长换取微弱的经济水平提升;区域物流碳排放与区域经济碳排放,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表现为空间一致性较高,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空间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2.
常凯  王勇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79-80,69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着降低成本压力、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的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整合区域物流是各个经济区域需考虑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区域物流整合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整合区域物流所需要投资、区域物流稳定性以及区域物流灵活性运作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区域物流整合决策的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了四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物流业已经成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基础产业.目前对物流的研究,主要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业如何规划方面,而对物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具体的度量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具体研究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当地经济互动关系,建立三大区域的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数理模型,并根据模型解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从本质上认清三大区域的物流与经济关系现状,从而为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性,提出规模差异、相对差异的概念及测度指标,以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状况,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情况进行测度,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能为实现特定经济空间内区域物流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物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有助于了解区域物流的本质特征,并为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结构打下基础。基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的相关理论,针对绍兴地区区域物流网络结构演化,运用了赫佛因德指数(HI)模型和区域分布非均衡系数(α)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因研究需要,结合绍兴地区城市的空间地理分布,文章把绍兴地区分为越北域面、越西域面、越东南域面3个区块。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这10年期间,绍兴地区总体(HI)聚集指数和分布非均衡(α)系数数值偏高;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程度偏低;各域面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差距大。研究方法与测度指标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及据此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定绍兴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增长的物流能力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健 《预测》2011,30(5)
本文选择9个表征物流能力的指标,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计算出全国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同时结合GDP增长率数据,形成面板数据,研究3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物流能力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1个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力度较大,但地区间存在差距,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保持区域物流能力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物流大系统.  相似文献   

17.
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服务于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命脉和实现一体化物流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从承担单一功能的运输服务到综合运输服务,再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中,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文章在理论层面研究物流通道空间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物流通道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发展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区域经济环境与区域物流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过程及发展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关键要素,从而揭示出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最后,论文提出了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缩小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经济区划和区域经济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变化与区域增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扩展的生产函数作为分析的框架,构建了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分析模型.利用中国2 5个省市区1 981~2 0 0 0年的GDP及其构成数据、劳动力投入数据、商品出口以及它们的派生数据所构成的截面数据,计算分析了中国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变化对区域增长的作用情况.对模型的估计发现:( 1 )不仅区域资本、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对区域增长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且区域出口的增长对区域增长的作用也是积极的.其中,以资本投入增长对区域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劳动力增长的作用;再次是出口增长的作用.( 2 )区域出口波动对区域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且这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