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理结合相得益彰我讲︽治平篇︾的一点尝试吉林辉南县六中张信智洪亮吉的《治平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论专著。它是一篇文理结合,即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结合较典型的论文。为说明治平既久,人口膨胀,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一论点,作者详细阐述了一户人家的繁...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题为《治平篇》,“治平”指社会安定。文章指出:“治平”久了,会引起人口增加,生活困难,这是治平中潜伏着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是值得忧虑的。本文作者生于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这正是清朝前期的所谓治平之世。作者在这治平之世就能看到潜伏着的人口问题,说明他很有敏感性。当然,作者对人口问题的见解,既有积极可取  相似文献   

3.
选自《洪北江全集》的《治平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洪亮吉之作。这是一篇具有独到见解的议论文。篇名“治平”,所谓“治平”者,社会安定之谓。作者生活在乾嘉之世。考诸史实,清初康、雍、乾三朝共一百三四十年,相对来说,政局是比较稳定的,故称“治平”。但作者从“治平”的表面现象,却看到了它所潜伏的一个决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人口倍增,造成生活困难的问题,从而毫不含糊地表明了自己的隐忧,所谓“此吾所以为治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5册有一篇《治平篇》的课文,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篇人口专论”。比英国资产阶级学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尚早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人口理论的文章。作者洪亮吉(公元1746年—1809年),字君直,一字雅存,号北江,江苏武进人。进士出身,曾在乾隆身边的翰林院任编修之职。学识渊博,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善诗文。洪  相似文献   

5.
刘峰 《语文知识》2000,(5):61-61
高中语文第六册邓拓杂文《欢迎“杂家”》有一处说法值得商榷:清代学者洪亮吉,他的文集和历来其它学者的文集一样,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就包括有他的人口论著作,比达尔文还早半个世纪(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文中“达尔文”应是“马尔萨斯”。依据有三:一、高中语文第五册《治平篇》(作者洪亮吉)的”预习提示”明确说:本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专论人口问题的文章,写于乾隆58年(公元1793年),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公元1798年)发表早五年。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我国人口较少.但清朝经过康、雍、乾三朝共一百三十四年,政治局面比较稳定,人口迅速增加.作者看到因人口增加而引起的穷困情况,指出“治平”(社会安定)中潜伏着严重问题,这在当时可谓有先见之明.北江先生,著《意言》二十篇,论天地、鬼神、寿夭、人口等问题,都有独到见解.现在人类“人口爆炸”问题已成为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学者在几百年前就已预见到这一问题,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治平篇》是清代学者洪亮吉谈人口问题的文章,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专论人口问题的文章。作者要谈的是“治平既久”会带来严重的人口问题,即社会长治久安,人口繁衍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治平”中潜伏着严重的不安定因素。作者根据论述的需要,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结论,皆用数字说理,十分具有说明力。一是中心论点从教学中显露。文章开头一段中,没有哪一句话可直接拿出来作中心论点,但我们读完第一段后,又分明感到作者已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看看作者为我们列举的一组数字: 时间   …  相似文献   

8.
【原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分析】俗话说,冷饭炒三遍,吃起来总觉乏味,陈词滥调式的老生常谈人们总是要摇头的。《治平篇》的作者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多子多孙的封建意识,敏感地及时地发现潜伏着的人口无节制膨胀的危机,这种敢于求异的思维方法,使问题的提出带上了新意,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尤其是文章的一开头,即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人口问题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必将影响治平,通过现象揭示了本质问题,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刻。  相似文献   

9.
高中课本第五册《治平篇》一文,其中“禁其浮靡,抑其兼并”中的“靡”,课本注释中注音为 mǐ,实为不妥。查《新华字典》和《辞海》,“靡”字系多音多义字:(一)mí,浪费;(二)mǐ,①无,没有②倒下。通读《治平篇》全文,“禁其浮靡,抑其兼并”应释做“禁止官吏浮华奢侈,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由此观之,这里的“靡”字应做“浪费”解释,因此读音为 mí而不读做 mǐ。  相似文献   

10.
《类篇》是司马光等编撰的。此书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开始修纂,至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完成。其编纂目的就如《类编≥“附记”中所说的:“今修《集韵》,添字既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欲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别为‘类篇’,与  相似文献   

11.
<正> 洪亮吉(1746—1809年)生于江苏常州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五十八年(1793年)任贵州学政,著《意言》二十篇,其中“治平”、“生计”两篇阐述了其卓越的人口思想。马尔萨斯(1766—183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外萨立州的一个乡绅家庭,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毕业后,1798年在萨立州任牧师时,匿名发表了著名的《人口论》。①洪氏人口学说比马氏人口论虽早五年,但基本上均属同时代之作。两学说内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由于两国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的巨大差异,两学说不同之处甚多,且命运有异。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五册这《治平篇》中有“高、曾之时,……”和“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两句,按照课本注释可知,前者的“高、曾”是指高祖,曾祖;后者的“曾、元”是指曾孙、玄孙。那么古代各代辈分的称谓怎样,又怎么排列呢?  相似文献   

13.
把《瓯北集》中有关人口问题的十多首诗歌中的思想进行梳理整合,即是一篇比较成体系的“人口论”。它与洪亮吉的《治平篇》相比各有千秋。从他们的“人口论”可以看出,到了乾隆中叶至嘉庆年间人口的剧增的确已成问题,它已经引起心系天下苍生的进步士子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赵翼有关人口问题的诗歌的研究,可以看出赵翼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从中可见其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14.
高语第五册《治平篇》中的第三段这样写道: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学《治平篇》,应达到读通课文,理解精神实质、明确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的目的。教《治平篇》,要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方法。现在学生手边一般来说就只一本课本,能“导”学生“读”的材料最现成的就是课文“注释”,因此要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注释”不够的要适当补充,“注释”不当的要指出订正。下面就本着这一原则,对课文导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说明。课题,补充注释“篇”:首尾完整的文章,多为议论文,如《劝学篇》。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五册《治平篇》的正文前有一段如此的“预习提示”:“文章开头提出论点,随即举实例进行论证,然后驳斥一些不正确的见解。全文布局严谨,立论鲜明,论证步步深入,驳论有理有据。语言浅显明快,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这一段“提示”仅仅69字,...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的一篇重要著作。这是毛主席在一九五六年讲的。当时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8.
洪亮吉的《治平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专论人口问题的文章。关于此文的写作背景,课本中的预习提示有所涉及,但内容不够详尽,下面根据史料予以补充。 清朝初年,因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战乱,到处满目疮痍,人丁稀少。直到康熙初年还是“有可耕之田,无可耕之民”。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政策。比如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曾颁诏:以上年人丁为基数,“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时更进一步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头税政策改为地亩税,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  相似文献   

19.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一类人物。因此,《野蔷薇》可以说是《蚀》三部曲的续篇,是茅盾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在他的《治平篇》中,提出了国家承平日久,社会安定,带来了人口急剧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社会问题。这一观点,无论从当时或现在来看,都是颇有见地的。那么,洪亮吉何以能有这样的认识呢?这里需要对清代前期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状况作一番考察。清初,由于明季丧乱,战火连年,以致户口凋残,土地荒芜。根据顺治十八年的统计,当时的耕地面积有五百四十九万多顷,而人口只有一千九百二十多万。随着清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人丁稀少。赋税不足的情况愈觉严重,因此清初几位统治者(康、雍、乾)为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