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许多人找到了甚至建造了这座“桥”,驻足观望,  相似文献   

2.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早前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就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自由王国,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其实,找“桥”并不难,难的是“过桥”。  相似文献   

3.
没有桥就顺着河走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禅悟道。一日,大师带领徒弟外出,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师傅问:“这河上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呢?”有弟子说:“我们趟水而过。”师傅摇头。  相似文献   

4.
丁磊同学问:《母亲架设的桥》和《巴黎的桥》两篇文章中“桥”各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两篇文章看起来是写桥,其实都不是写桥。《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写桥,是写人记事,以母亲架桥一事为依托,叙述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情,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是一座凝聚深厚母爱的桥:它是母亲在劳动时能让“我们兄弟”走过峡谷的安全之桥;这是一座伟大精神的“桥”;是一座性命攸关的桥——由此取得一家一年的口粮;这还是一座伟大毅力的桥;不依赖别人,母亲每年要修十几回。它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摸不着。“桥”在文中是物,“桥”是母亲勤劳一生的见证,“桥”叫我想念母亲,记住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横跨在小河上的桥断了。这天,来了一位画家,他看到这里的风景后,惊叹不已,便走一路。画一路,当他看到小桥后,便叹道:“真是一大缺憾!”说后便走了,留下很漂亮的画,可桥仍然是断的。几天后,来了一位数学家,当他看到断了的桥时,说道:“这座桥之所以会断是因为……”说着,他写下了一堆公式满意的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身为扬州人,对家乡的“二十四桥”自然是情有独钟,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弄不明白“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近日查阅了一些资料,试图探讨“二十四桥”的真相。一来能对有关二十四桥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研究,二来也能确定唐代扬州城的位置及范围。  相似文献   

7.
[话题]桥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桥”:横跨江河之上的石拱桥、铁索桥;飞架都市上空的天桥、立交桥;联接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心桥”、“鹊桥”。这些“有形”、“无形”的桥,勾勒了一幅幅世情画面,讲述了一个个或动人或令人深思的故事,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思路导引]桥是一个美好的事物。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乃至在生与死之间,爱与恨之间,一座桥联系着我们,一座桥让我们抵达。当我们历尽劫波,相会在曾是遥远的风景里,回首身后一座座“…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中的“桥”与“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许多人找到了甚至建造了这座“桥”,驻足观望,周围的风景美不胜收,于是坐在“桥”上歇息,迷恋于、陶醉于“桥”本身的舒适和美丽,不知不觉中,便把这座“桥”当做了那扇“门”,把一生的光阴都耗费在了“桥”上。在这里,所谓“门”就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桥”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人生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拆字诗趣话     
学校门前有条小溪,小溪上有座桥,叫清和桥。清和桥上流传说一个动人的拆字诗故事:一天放晚学以后,师生俩结伴到桥边散步。望着桥头石碑上的“清和桥”这三个大字,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同学,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用桥头上‘清和桥’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10.
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察尔汗盐湖上,有一座用湖盐铺成的“盐桥”,全长32公里,约合一万余丈,因此被人们称为“万丈盐桥”。它是古今中外最长的桥梁,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这座盐桥横跨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湖,但整座桥却不用一吨钢铁,一根木料,甚至连一砖一石也不用。而且,盐桥从浩瀚的湖面上穿过,却没有一座桥墩、一截栏杆。最令人惊奇的是虽然盐桥的建筑不用任何钢筋水泥,它的承载能力每平方米却达到了600多吨,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座现代化桥梁。这座“奇桥”的养护,或许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省力省钱的了:如果桥面出现凹坑,筑路工人只要…  相似文献   

11.
多多的心愿     
春天的早晨,多多和小狗一早起床,很快地吃完早饭,就坐上黄色的小汽车出去玩了。 他们经过一座立交桥。“咦?这座怪桥,怎么从来也没见过?”多多问小狗:“你认识这座桥吗?”小狗指着桥说:“认识,这叫立交桥。”多多又问:“立交桥为什么要造成高高低低的呢?”小狗说:“高高低低的桥可以让汽车分散地向各个方向开,汽车就不会挤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很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参与,时间久了,家长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织了参与式家长开放日活动——“桥”。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介绍自己看到过的桥、交流对桥的认识、参与桥的游戏、制作桥。这次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转换了家长参与活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扬州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这个古老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解开。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这首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又无定论的疑案: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  相似文献   

14.
叹息     
母亲去英国学习考察,回来时带给我许多画片,其中有一张是《叹息桥》。叹息桥在英国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内。听妈妈说是由于它连接了教学楼与考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考试后过桥时为自己的成绩而叹息,于是便把它命名为叹息桥。有时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的精细,连这“叹息”都有专门的场所。在叹息桥上一次叹个够也没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桥名就叫叹息呀!你不叹息几声,怎么对得起这座桥?于是不免觉得自己周围似乎缺了一个叹息的场所:在众人面前叹息吧,还没叹几声,就会被“为什么叹气”之类的问题给问倒。其实,叹气就是因为心中不悦。…  相似文献   

15.
趣桥历险     
刘淳 《生活教育》2011,(7):68-68
“解散——”教练员一声令下,同学们齐声欢呼,三三两两奔向眼前的各座趣桥。我却一下没了主意:先玩哪座桥呢?无论哪座桥,对生性胆小的我都是极大的挑战啊。尾随蒋恬若和朱乙璇来到一座桥前。这座桥是由近二十块吊着的木板连接而成的,每块木板的两端各用一根铁索吊在半空中的一根横杆上,因此这座桥被称为“秋千桥”。此时,已有几位先行者登上了桥,他们晃晃悠悠,  相似文献   

16.
我的心中有一座“桥”,“桥”的这一头是我可爱的家,“桥”的那一头是我亲爱的母校。“桥”上走着的是我,我爸爸就是“桥”。从我上学的第一天开始,爸爸就教我如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班级,热爱学校。  相似文献   

17.
智救美羊羊     
胡凡良 《辅导员》2010,(7):35-35,26
上期咱们说到喜羊羊刚说完“叙事秘笈”,那本来断了的桥竟然“咔”的一声神奇地连接在了一起。时间紧迫,喜羊羊第一个冲过了悬桥。可是大家过了桥,没走多远前面便又没有路了——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站在桥的这边,如果对对岸充满好奇与期待,那么一定会迫不及待地登上阅读这座桥梁,去了解和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9.
一、导语设计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桥”是通向光明、胜利的桥。 今天,人们在总结脱贫致富的经验时,从心底由衷地讲出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修路要是遇到水就要架桥,在发展经济的大路上,这“桥”是通向小康的金桥(板书:“桥”)。所修之路如果横穿过铁路、公路,还不停车让道该怎么办呢?对,修立交桥(板书:在“桥”字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喜欢玩平衡台,有些幼儿会自主地将平衡台拼成一座“桥”,从“桥”上走来走去,但由于合作意识不强,常常因为谁先过桥、怎么拼桥等问题闹得不欢而散。为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一健康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