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命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爽爽 《考试周刊》2008,(2):152-154
哈代曾一度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他擅长以悲剧的眼光审视人生.<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的乡村妇女形象.小说除了给人以庄严凝重、崇高凄凉的审美体验以外,还蕴涵了作者深厚的理性主义,蕴涵了对人类历史逻辑矛盾深邃反思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3.
二月河在其"皇帝系列"小说中创作了许多以"凄艳"、"残缺"为美的悲剧爱情故事,形成了"才子佳人"和"风尘知己"等多种悲剧爱情模式。它们既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体验、认知有着密切关系,又深受《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影响。对此进行严谨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略"皇帝系列"小说及其爱情悲剧的浓郁魅力和强烈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角色中,曹七巧可说是一个异数。她一步步自我异化,最终走向疯狂。以人性的扭曲[1]为终点,无疑是一部人性的悲剧。然而细绎导致七巧的悲剧命运原因,却会发现这一悲剧是由三个主要原因造成的。首先,她的家庭出身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其次,曹七巧嫁给患痨疾的丈夫使她得不到"情欲"的满足;再次,姜家上上下下对她的态度让她倍感孤独,七巧不得不用金钱来保护自己,最终为金钱所困。三重因素恰恰构成了七巧人生悲剧的三个维度、三个层面,即社会悲剧,情欲悲剧和人性悲剧。不难发现,七巧悲剧命运的多向度展现出《金锁记》这篇小说的复杂主题,也为小说的文本诠释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阿宫》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军旅作家党益民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集中叙述了秦末以降阿宫艺人的悲剧人生,揭示了艺人生命悲剧产生的根源,即情欲与伦理的激烈冲突,在叙事过程中融入了以方言和风俗为主要形态的渭北地域文化元素,凸显了人性的光芒和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为了金钱而嫁入豪门,被金钱锁住了情欲,并用这枷锁劈杀了自己的至亲骨肉,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七巧有一个心魔对黄金和情性的双重渴望.七巧一生都游离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边缘,处于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巧被逼"疯"了."疯"了的七巧把悲剧延续到了儿女的身上,酿成了更凄惨的悲剧.七巧的心魔、七巧自身的性格矛盾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代表作品,文章试从人物的命运和作者的抒情风格方面来探讨小说的悲剧性.作者认为,小说的悲剧主要是人物命运的悲剧;而贯穿于小说首尾的抒情描写,又为小说的悲剧性起着重要的渲染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文学思考生命、审视人性及揭示主题最为直接、透彻的视角.明清家庭小说几乎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浓烈的感伤主义情绪,有着强烈的悲剧精神,悲剧主题是这一类别小说的共性特征.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家",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作者于其悲剧的结局中寄托着一种寓意,即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一部突出描写市井妇女人生悲剧的长篇小说。其中的潘金莲、李瓶儿更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悲剧人物。她们是情欲的化身,理的反抗者。作者以西门庆之家为典型环境,通过两人由叛逆到回归以至悲剧冲突的全过程,深入发掘了晚明社会变革时期市井妇女人生悲剧的内外根源,深刻真实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具有普遍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小说《缅甸岁月》中人物塑造表现出的自然主义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几乎都被强烈的欲望左右,他们的人性中充满难以抑制的物欲、情欲和复仇欲,从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命运。作者借这些人物的命运预示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灭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肖赞茗 《文教资料》2008,(24):27-28
"美国的悲剧"无疑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名小说<美国的悲剧>的中心所在,正如作者所言"它只会发生在美国,而不会是世界上的其它任何国家",美国社会是"美国的悲剧"产生的根源.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对场景的鲜明对比、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时间与空间的描写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标志着海明威悲剧艺术的巅峰。小说既融合了悲剧的精神理念,又蕴含了喜剧性的生态智慧,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待自然矛盾复杂的态度。在彰显了人类精神力量之伟大的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态整体意识和对悲剧个人主义的反思。小说反高潮的结局颠覆了西方悲剧思维模式,将征服自然的英雄神话转化为警示现代生态危机的寓言。  相似文献   

13.
钟菱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154-156,162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大多是凡人悲剧,而非英雄悲剧。二、注重表现主人公身上的欲望即物欲、情欲是张爱玲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三、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强调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烘托悲剧色彩。张爱玲创作悲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跟她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二是跟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小说中最有个性的一部.通过这部小说,身处末世的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艰苦的突围和无奈的坚守,而这种相互矛盾的突围和坚守,恰恰构成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现实中作者的悲剧,以及那个封建末世的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刘晓萍 《文教资料》2008,(28):31-33
<傻瓜吉姆佩尔>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两篇小说同样是塑造了一个傻子的形象.而且均以行骗者/傻子(被骗者)/拯救者的模式,却铺就了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造成了两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生走向与结局.两篇小说将行骗者的乐、被骗者的悲及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拯救者的爱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个悲剧的主题,这是人性的悲剧,是生存的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为了烘托出悲剧的氛围,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被赋予象征性含义.两篇小说的作者在作品中均表现出一种悲剧的意识,但是因为作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又呈现出一些不同:辛格的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更为含蓄温厚,而余华的则显得辛辣直白.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9,(2):10-14
"家族小说"是叶广芩富有特色的代表作,特殊的家庭背景与经历使得她的小说氤氲着悲剧的氛围。作者通过构建京剧等悲剧符号来表达对历史变迁的凄凉感受,并以人物、传统文化的悲剧命运为载体,以"转换叙述视角"等叙述技巧为手段,使得小说在平和委婉中具有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透过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可以看到她对历史及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压抑、扭曲、孤独、荒谬和异化这些精神困惑排斥人类最深层悲剧的理性认识,去体味并剖析新写实小说中小人物生命的失重与尴尬,以及掩藏在作者"零度情感"与"生命本相"叙述语境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8.
马孝林 《考试周刊》2008,(1):179-180
萧峰的悲剧是整部<天龙八部>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有了萧峰,这部小说才有了神采,才让人时而热血沸腾、怦然心动,时而又黯然神伤、悲愤感慨.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呢?本文试图从侠义性格、儒家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人性的"嗔"、"贪"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他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纳博科夫创作的《洛丽塔》无处不凸显华美新奇的文体风格。其写作风格华美多变,象征、非确定性的讽喻技法和美学诉求体现在浓郁诗意的精致妙喻长句中。小说不是诗,却"一切皆在诗的高度之上"。然而在这绚丽的风格下,却是贯穿全文的病态情欲所交织的悲剧审美情感。文章从充满张力的文本风格出发,分析绚丽语言背后人物赤裸的欲望诉求,达到对小说悲剧的审美。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思想受到了古希腊戏剧家的命运悲剧观、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观及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卡斯特桥市长》被认为是哈代最重要的悲剧主题小说,它代表着哈代悲剧小说创作的高峰,标志着哈代悲剧理论已经真正走向成熟。这部小说是哈代命运悲剧观、社会悲剧观和性格悲剧观的综合运用,他既为小说主人公亨察尔设定了一系列带有巧合性和偶然性的命运,又塑造了主人公亨察尔带有典型矛盾性的性格。同时又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秩序、两个阶级冲突之下的社会悲剧。此外,哈代作为一名"进化向善论"者,其自身乡土情结的升华也为《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书写创造了一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