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4.
分析《庄子》音韵和词义修辞格的使用特点,指明汉译英实践中音韵和词义修辞格一般的处理方法,结合中华大文库译本,分析其中的修辞格处理。通过分析译本中双声、叠韵等音韵辞格的翻译及比喻、夸张等词义辞格的翻译,指明译本处理音韵和词义辞格时的特点,及其在实现译本整体翻译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音韵、音调和音节等形成了诗歌的音乐美,而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英汉诗歌韵律的差异性和各自独到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保持诗歌音韵的协调和节律的和谐,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乐美,从而再现原诗歌的音乐性和欣赏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唐诗,是意境美、音韵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艺术。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唐诗的英译,其困境早已是翻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依然不乏唐诗英译的上乘之作。本文精选出自翻译大师手笔的唐诗译作,加以分析,联系翻译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唐诗英译对音韵美感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美在于音韵节奏美、意象美、形式美以及修辞美等美学特征,这也恰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对诗歌的翻译更应注重对原诗美学特征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把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中去.本文以翻译美学的视角对部分英语名诗进行分析,探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将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修辞美移植到译作当中,从而使原诗的关感在译作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英语谚语的音韵、修辞特点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 ,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 ,为了表达的生动 ,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 ,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 ,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 ,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林小兰 《红领巾》2004,(2):42-45
英语谚语有着独特的语音形式和丰富的修辞色彩.在音韵方面,采用多种韵格如头韵、双韵、谐音等以增强声音效果.在修辞方面,为了表达的生动,采用常见的明喻、暗喻、重复、对语、轭式搭配等辞格.因此,英语谚语颇具音乐美与形式美.文章分析了谚语音韵、修辞特点,并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把谚语的涵义与韵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翻译方面,我国本土翻译家们结合切实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一些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汪榕培先生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总集《诗经》时提出了传神达意,翻译时做到了"以诗译诗,形神皆似",在传达原作的音韵美方面堪称模范。  相似文献   

12.
从译者的对比、主题、意象、音韵等方面对《诗经.燕燕》三个译本进行细致、创造性的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即对诗歌的翻译首先应该兼顾意象与音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界定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引用美学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张培基教授的译作《巷》为个案,从选词与美、音韵与美、意境与美以及补译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采用变通和补偿传达美学意境,达到文学翻译的真正对等,对于与美学有关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5.
王佐良先生翻译的培根名作《谈读书》体现了汉语音韵节奏单双音节合理搭配,四字格词组大量运用,排比对仗,平仄相间等特点。通过对其分析可知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应该重视汉语的音韵节奏,充分发挥汉语音节计时语言的优势,注重语言的音乐美,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6.
美学视角下的广告英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红 《文教资料》2009,(22):65-67
本文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展现广告英语的音韵美、简约美、创意美等语言艺术魅力,并探析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但诗歌翻译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不能恪守忠实,译者除此之外,还要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译作与原作"神似"。  相似文献   

18.
李悦 《海外英语》2015,(3):123-124,128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叠词能够通过韵律和音调的美感表达出语言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叠词翻译是古诗英译一大难点,如何既传达诗意又保留音韵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