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学校化的重建,因而,课程改革对生物学教师有着一定的挑战。教师只有通过积极回应挑战,才能创造出自身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从而实现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转变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成为“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下面就新课标下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及要求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经调查了解到的农村教学状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谈谈看法。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1.教师惰于钻研教材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新课程呼唤地理教师专业化,而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就是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是制约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自发的成长过程,而是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教育训练和实践锻炼。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现,以其“概念重建”、“队伍重整”、“文化重塑”等课题给教育界带来新的挑战。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大挑战,归根结底,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如何让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去引领新课程的发展,是整个教育界,甚至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我们认为此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量,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1.新课程目标对教师的挑战。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仅仅关注认知性目标,教师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用新课程指导地理教学,谋求最大的教育效益。丰富地理教学的内涵,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和积极建设,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就适应“课改”要求、优化地理教学的几项举措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规划我国21世纪前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件,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范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大举措。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作为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 ,面临课改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要做探究学习的合作者 ;要具有创新精神 ;要做地理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中要变“演员”为“导演”,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按照地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地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所以,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育》2006,(4):80-80
地理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迫使地理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课程改革是一个需要实验、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勇于追求,敢于创新,在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可贵成果,为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深化地理教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把新课程改革中提炼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探索与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充分的交流,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继续举办“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现将大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1.新课程标准内容研究;新课程标准结构体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转变教育观念,着眼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对地理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新课改的兴起,让初中地理教学方面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做以下思考。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1.现行地理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实施和发展着,这期间需要地理教师与时俱进,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内涵,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尝试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次新革命。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秋季开始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深度与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巨大的变革对高中地理教师既是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实验教材是各实验省区应用较多的版本之一,栏目设置科学合理,其中位于每一单元之后的“问题研究”可以说是此套人教版地理教材最  相似文献   

14.
陈成刚 《成才之路》2013,(11):68-6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转变。我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师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5.
美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从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整体教育观、发展观,谋求“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和谐统一的课程生态观,呼唤教师课程意识等方面对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应采取一种对教育教学的探究创造精神,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6.
刘朗清 《教师》2008,(9):25-26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应如何演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呢?这是地理教师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经多年教学认为:教学“四有”地理,构建有“理”、有“用”、有“趣”、存“德”的“四有”地理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养,代表着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育的变革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将引发教师教育在课程与教学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根本性的变化还在于教师的培养机制方面。美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对高师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师美术教育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形成新的师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使美术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倘若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专业人员——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应当成为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因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终究取…  相似文献   

19.
当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 ,用新课程指导地理教学 ,谋求最大的教育效益 ,丰富地理教学的内涵 ,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就适应“课改”要求、优化地理教学的几项举措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一、加强学科联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不管是课本中的知识本身 ,还是教学知识的方法均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在地理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综合…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向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走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创新和突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少教师面对新课程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那么,教师要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应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