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互联网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交际空间.一个巨大的同一性实验室。青少年在网络交际中,通过虚拟角色的扮演,发展着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分为积极同一性和消极同一性;要帮助青少年发展积极同一性,克服消极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黄静 《考试周刊》2008,(8):206-207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同一性的形成在青春期形成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的理论为背景,揭示造成青少年同一性迷失和角色混乱的原因,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解决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3.
徐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40-240
在青春期,个体需要面临身心、认知方面的变化,可能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他们不能确定"我是谁",也对"去向何处"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这些问题,他们的自尊因此就会混淆、下降、不确定。这种自我认同危机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自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显示差异。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有可能引起角色混乱和消极同一性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多样化及教师在此阶段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避免教师语言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依据自我同一性理论,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包括网络成瘾问题都可以在其自我同一性上找到根源。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者的同一性发展水平落后,不能很好地解决同一性危机,并进而表现出诸多症状。而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助于减缓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550名12~22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青少年同一危机量表"(AEIC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为研究工具,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3)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形成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青少年自我价值感低、个人意志被压制、社会适应能力差,导致自我同一性危机。应注重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注重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更新升级、注重代际文化差异研究,对青少年进行成长指导,从而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有可能遇到自我同一性危机。相较于一般大学生,高职“9+3”学生在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信仰、价值等方面存在更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让他们更容易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困境。本文以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为基础,以S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案例,探究“9+3”教育计划下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现状及成因,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高职院校“9+3”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问题,为承担“9+3”教育计划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支柱,他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和困扰,自我同一性危机是他们面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人格的完善。了解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助于学生自身及成人对这些危机进行及时的调适。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     
[理论依据] 埃里克森将人的社会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应完成的任务,其中青春期阶段(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会使他们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自我以及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栾国霞 《文教资料》2007,(11):124-126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都带有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当代中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多元文化和文明制度,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青少年最容易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变化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同一性发展过程面临新的问题,也更容易导致同一性危机,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休闲娱乐和信息接触的重要方式,其极易引发成瘾的系统设计和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会损害青少年构建自我同一性的心理能力,引发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早闭、扩散或延缓,造成同一性危机。为了降低短视频对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应针对青少年不同同一性风格进行分别指导,满足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求,降低短视频成瘾可能性,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短视频使用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论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身体,特别是在心理上没有完全成熟,但却和大学生一样面临职业选择、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同一性危机。了解职校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助于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处于12-18岁上下的青少年会经历Erikson人格理论所讲的"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危机,若个体不能够顺利地克服该危机,那么在这一阶段将很可能出现由于角色混乱、自我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从而引发问题行为的危险。本文从危机开始,引出问题行为,旨在剖析并理清其中联系,引导青少年成功预防或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5.
通向自由之路——哈贝马斯“自我同一性”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的交往行为结构,哈贝马斯把行为主体的同一性分为自然的同一性、角色的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三个阶段。哈贝马斯认为前两个阶段的行为主体在处于道德的临界状态时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同一性的危机,只有到了全面的语言伦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同一性才能真正地实现主体的自由同一。本文从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出发,通过论述哈贝马斯对自我同一性基本概念内涵的规范和有关自我同一性形成与发展理论的批判,结合道德发展的逻辑,对哈贝马斯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形成、危机与重构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自我同一性的涵义和功能加以界定,并述评众多心理学家对自我同一性的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同一性危机、同一性程度、同一性扩散等。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环境、社会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依恋、自尊等方面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对于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未来,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四十年来,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国内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国内自我同一性研究聚焦在对自我同一性测量工具的修订、影响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因素及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自我同一性与其他心理侧面的关系方面。培养和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积极发展,对于充分利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青少年的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同一性的形成是青少年期最主要的发展课题.目前在这个关键期内,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的是繁重的学业任务。反观现实,过度的学业竞争正以一股异化的力量影响着青少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它必然不利于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其消极影响体现在客观的自我概念认同、自我的内在独立性形成,以及连续的积极自我投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前,自我同一性主要研究观点为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青少年和大学生处于同一性完成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但同一性各状态会有反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既有年龄特点又有性别特点;认知发展、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是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我同一性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未来其研究方向主要有认知发展因素的作用、同一性发展的研究以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同一性的建立过程是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未来成长目标整合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对自我的理性认识,自我价值的综合认定中,明确自己理想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依据自己的确定理想目标,不断审视自我角色,增强自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同一性的确立是统一的。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机,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