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你们知道我的偶像是谁吗?不说不知道,一说保准吓你一跳!他就是--庄子.哈哈,可别误会哟!"庄子"就是我们班的庄益,之所以叫他"庄子",是同学们对他的"爱称".  相似文献   

2.
刘辰翁《南华真经点校》与以往众多解庄者以注疏的形式阐发《庄子》义理有很大的不同,他采用了随手批注的评点形式,记录其对庄子的评论,主要是是对庄子"诡奇"的表现手法、"画意"和"味"以及"真"进行了阐释。这些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庄子》的艺术魅力,也因此开了《庄子》评点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遥寄庄子     
《庄子》,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经典著作;庄子,一位满腹才华潇洒不羁的思想大家。他的思想令人称道,他的境界令人神往,他在庸俗陈腐的尘世中踽踽独行,他在世俗争斗的惊涛骇浪中逆风呼喊。我们记住了他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们记住了他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他的人格魅力于历史的长河中永存,他的思想光芒在人类的哲学殿堂里闪耀。  相似文献   

4.
解读庄子,我们需要读一读高中语文课本中《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庄子具有一种清洁的精神,“庄子钓于濮水”表现了庄子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清洁精神,他以荒唐来对付诸侯的荒唐,以偏激来对付黑暗到极致的世界。在庄子看来,天下黑暗而污浊,没必要用实实在在、正大堂皇的言语同世人讲论,他更多地运用寓言与神话,运用想象与虚构,以极富神采之笔,描绘出了一个个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完成了他的十余万言巨著《庄子》。  相似文献   

5.
把庄子"忘己以体道"的思想同伽达默尔"一个人只有失去自身才能发现自身"的思想加以比较.伽达默尔发展了海德格尔的一个观点:与一件艺术作品遭遇,就是接受一次"冲击".运用伽达默尔的思想走近庄子,可以得到一种道家诠释学."冲击"的哲学意蕴何在?柏拉图认为哲学始于惊讶,亚里士多德进而认为,哲学始于惊讶,但"并不终止于惊讶的对立面",即惊讶的消失.庄子与伽达默尔把我们带到了哲学思想的开端.我们发现自己处在哲学的源头处:一种惊讶的状态.在惊讶的状态中,我们陷入未知领域之中,失去了置身于熟悉领域之时的确定感.无论是在庄子的认识论,还是在他的伦理学与美学思想中,忘己都是体道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了深刻的美学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庄子美学思想:庄子哲学思想超凡脱俗,其在美学上具有遗世独立的仙境美;他将人生看做一场大梦,从这种思想衍生出了梦幻美;庄子看到事物成与毁的转化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残缺美的美学范式;庄子具有人格美。他有宽广的胸怀和高远、深邃的思想,富有仁爱精神,追求真性情。这些都使他具有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它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中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位庄子称他为宋荣子,另一位庄子称他为列子。庄子对这两个人的态度似乎颇有些不屑,还调侃他们"未数数然也"。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常人眼中修为如此之高的二位贤者,在庄子眼中为何如此悲催,如此不逍  相似文献   

8.
陈启庆 《莆田学院学报》2010,17(3):15-18,26
庄子话语言说策略是庄子表达修辞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的是"由谁说"、"说什么"、"以何种态度言说"的问题。掌握并洞悉庄子的话语言说策略,至少为我们走近庄子并走进《庄子》一书增加了一条门径乃至捷径。  相似文献   

9.
<正>《庄子·秋水》有个故事:庄子在濮水边钓鱼,突然走来两个衣着华贵的人——楚威王派来的使者。楚威王有意恢复霸业,四处笼络人才,听说庄子来到楚国,立即遣人带着重金赶往濮水,打算聘请庄子做楚国的相国。使者见到庄子,恭敬地对他说:"老先生,您好!我们是楚王派来的特使,君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许,烦请先生随我们入宫,一起为君王分忧,为百姓造福。"令使者没想到的是,庄子手持鱼竿不为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4):32-35
"鱼乐之辩"中蕴含着庄子对不同主体之间交往、理解与相知何以可能的思考。庄子认为人与他者的"共在"同时构成人际交往过程中理解与冲突的根源,而人的生存境遇的差异性和自师成心的执着,更阻碍了不同主体之间的相知和理解。然庄子对"不相知"的强调并非否认相知的可能性,而是包含着追求自由与宽容,尊重和承认不同个体、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的道德内涵。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有限的视域超拔出来,化解"我相信"对他者的道德独断,同时保持自我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庄子还反思了惠子名理辨析的知识论立场,指出相知和理解的真实不能仅停留于语言的说理辨析,更应关注精神境界层面的沟通和对话。  相似文献   

11.
庄子把道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毕生都致力于追求道的超越境界。庄子笔下的道具有超越性、无限性和普遍性;庄子的道是混沌的道,万物为一,没有差别;在庄子的世界里,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庄子以自己独特的道的视角,来审视当时主流的礼乐文化。在阐释自己的礼乐观时,庄子将其道家化,赋予礼乐更多"道"的特征。庄子的礼在道统治之下,面对现实社会中礼治的无道和失序,他提出了道治下的理想秩序。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的现实生活的不自由.因此,摆脱现实中的困境和身心受到的羁绊,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一直是他的追求,而"相忘"正是他寻求到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相忘"本意于其人生哲学,但庄子追求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审美的人生,这就使得"相忘"真实地揭示了审美欣赏时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特征.庄子还进一步论述了审美欣赏的最高境界--"蝶化"的境界.探讨和研究庄子的这一思想对更好地、全面地理解其文艺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4.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陈绮 《中文自修》2012,(11):47-48
庄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史学家们总是这样评论这个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也是学术思想最繁荣的时代。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庄子,不仅饱受战乱带来的贫穷,也忍受着"百家之争"带来的纷扰。他对一些派别自我吹嘘、互相贬损的争辩充满了厌烦与不屑。但庄子还是积极的,他最终把这种厌烦与不屑升华为了"万物齐一"的思想,并由此成就了《齐物论》这篇影响久远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圣人"作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庄子<齐物论>中突出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很大程度上否认了现实生活中真理的存在,所以庄子哲学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痕--不可言说与已经言说的矛盾.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圣人"形象实际上成为了弥合庄子哲学悖论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庄子在道家"法自然"、"为无为"等思想指导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反对肆意掠夺毁灭自然,反对把万物区分为有用和无用,反对人类使用高效率的有害技术.尤为可贵的是,他能突破狭隘的功利主义局限,从美学价值出发,强调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应该吸收庄子关于自然环境保护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庄子作为道家后学,可谓是"反思者的反思者",他拒绝接受现有的是非标准,也在对政治和养生的态度方面区别于道家主流。庄子的思想因此表现出某种反常性与启迪性,并希望通过这些性质达到改变、超越人自身的效果。这些性质与努力也集中地表现在他对"蝴蝶梦"和丑怪的言说中,而运用"吊诡"的"卮言"则是庄子独有的启迪性语言。在与古希腊哲学的对照中,庄子思想的上述特征可获得更为清晰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他的道家思想深受庄子的影响.阮籍以庄子的最高理想境界--"逍遥游"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又深得庄子批判精神的精髓.阮籍追求心灵的自由逍遥,批判束缚人身心的虚伪名教,但其实又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捍卫者.这是他与庄子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