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一得录     
指导学生作文,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自己先认真地写一篇。这样,效果要好些。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曰:“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江水转暖,鸭子为什么最先知道“春江水暖”了呢?它下了水,经过了自身的体验而后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对于这篇文章怎样展拓思路,怎样取材派料,怎样谋篇布局,这种种情况,只有自己先“经过经过”,做做“下水鸭”,摸清了“水”的“冷暖”,才能心里踏实。指导起学生来,才能有门有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的优美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犹如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画,令人心旷神怡。不过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鸭子争先恐后下水是为了觅食,倒不在乎感知了一江春水的水温变化。实验证明,在-100℃的低温环境中,鸭子还能正常活动,是家禽...  相似文献   

3.
问1:有人说“冰比水要冷些”这话对吗? 答:冰和水谁冷谁热,应看它们温度的高低.生活中,常见的冰温度往往低于0℃,常见的水温度往往高于0℃,且用手摸上去,冰还要熔化从手上吸收热量,因此,冰摸上去比水要冷.事实上,冰和水的温度也有相同的时候,如0℃的冰和水;也有冰的温度比水高的时候,如在20600大气压下,冰的温度为76℃. 问2:冬季,当气温降至0℃时,河水能否结冰? 答: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0℃;二是能够继续放热.冬天,当气温为0℃时,河面上水的温度也为0℃,达到了凝固点,但水温与环境温…  相似文献   

4.
例1太阳灶内盛有20℃的水2吨,若在太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了30℃,问水从太阳灶中吸收了多少热量?错解错解原因概念不清,没有正确理解“升高了”与“升高到”的物理意义,导致了水升高的温度的计算错误.本题中水温升高了30℃,表示正解例2在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50千克于木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500千克20℃的水吸收,则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t?(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ZX107焦/千克)错解焦/千克因焦,所以由得错解原因思维的片面性.解题中没有注意到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水温却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所选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当是《惠崇<春江晓景>》。首先,从这首诗所展示的画面来看,它逼真地再现了早春时节清晨时分江岸江中清新明丽的景色。“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条碧波荡漾的春江在缓缓地流动,一片绿色的竹丛之外燃烧着三两枝鲜艳夺目的桃花,向人们报告着盎然的春讯(迎春)。春回大地,河流解冻,一群鸭儿在碧江之上扑腾嬉逐(探春)。——只有清晨带露的桃花,才如此鲜润,引人注目;只有清晨刚出围的鸭群,才这样活跃:一江春水好象在一夜之间突然回暖了!  相似文献   

6.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容变化查理定律”一课,约在每年的9月份进行教学,这时气温较高。而“查理定律”的定量实验,却要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时,在不同温度时的压强和0℃时的压强,一般要用冰水温合物来降低气体的温度,使冰水混合物降到0℃。  相似文献   

7.
悠悠湘江水     
母亲说过,离开家乡的人都有“乡魂”在身的,如果是真的话,我想我的乡魂应该系在那悠悠的湘江水上吧! 悠悠湘江水,碧云般轻轻盈盈,如一袭玉带缓缓东流。梦中的湘江水总是勾起我无限遐想。多次放舟于江面,嬉戏于水边,高歌于江岸。江水柔柔, 如丝带鹅绒;江水清清,如碧玉石盘;江水静静时如慈母,江水舞动如少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赵海霞老师就人教版第八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中《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晚”提出:从本诗中的四句所涉及到的景物——桃花开、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河豚欲上时,均属早春景色,并非晚春,诗题中的“晚”应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9.
霍寿喜 《学与玩》2024,(2):28-29
<正>“干”“湿”的秘密“干雪”和“湿雪”的说法其实来自民间,区别标准是降水形态:“干雪”中全是固态水,而“湿雪”中则含有液态水。众所周知,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只有空气温度在0℃以下的时候,雪花才不会融化。有的雪花在降落的途中,所在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以下,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降落到地面而成为“干雪”;有的雪花所在高空气层的温度在0℃以下,但到接近地面时,却遇到一层或多层高于0℃的气层,雪花还没来得及全部融化便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水的温度降到0℃就会结成冰。那么,是否水温一旦降到0℃,就一定会结成冰呢? 不一定。气象学家在观测云的时候,发现有一种混合云,云的中上部温度已经降到-20℃至-30℃,  相似文献   

11.
古小诗品味     
春回大地,何时而回?谁人捕捉到了“春回”的具体时刻?晋人谢灵运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有如卧床多日之病夫始出外界,见春已迟于他人。宋人王安石观察曰“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唐人韩愈比之捕捉得早,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呈张水部》)。宋人苏轼偏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但鸭知水暖春回已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同前),为时已晚。中唐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  相似文献   

12.
水的怪脾气     
同学们都知道,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却有一个怪脾气: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水的这种“怪脾气”会给人们造成一些损失,例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力量,足以把水管、水泥制件等撑破。当然,这种“怪脾气”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特别是保护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当气温逐渐下降,水温也随之下降,降至4℃时,水的体积最小,也就是说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水,4℃最重。这样水面上4℃的水就沉到水底,水面下高于4℃的水就浮了上来,浮上来的水温度降到4℃又沉下去。这样经过多次交换,所有…  相似文献   

13.
浴池里的水温,最佳温度是40-42℃左右。但实际上在夏天42℃的水温就会让人热得受不了。可见,合适的水温也会因气温的不同令人感觉发生变化。 那么,同样都是30℃,浴池里的水就令人感到冷,而气温却会令人感到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人的皮肤表面的温度有关。由于水的导热性很强,能把人的体温一点一点地夺走。所以,当人进入30℃的水中,皮肤的温度也会下降到近30℃。可是,空气的导热性较差,夺走体温的速度比较慢,皮肤的温度能持续保持在36℃左右。 人的冷、热感觉,并不取决于外部的温度而是取决于皮肤的温度,所以即…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水的蒸发”教学记湖北江陵县教研室薛烈龙上课后,首先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每组两支温度计,这时,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为室温。让学生用其中一支温度计测杯内水的温度,测得水温比室温低2℃。教师问学生:“如用同一支温度计先恻水温,然后,从...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赵海霞老师就人教版第八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中《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晚”提出:从本诗中的四句所涉及到的景物———桃花开、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河豚欲上时,均属早春景色,并非晚春,诗题中的“晚”应如何理解?对“晚”的理解关键要看画中的景物究竟是属于早春出现的景物,还是晚春出现的景物。而早春与晚春出现的景物又因地域的不同而不能单纯以时间划分。一般说来,我国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称北方,气候偏冷,景物的变化较晚。长江以南称南方,气候偏暖,景物的变化也比较早。所以,要想知道诗中所描写的是早春还是晚春,那…  相似文献   

16.
《测定物体温度》一课,有几处教学时容易处理不当。 其一,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在水中液柱静止时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值。而教师说:“当液面静止时再读数。”并没有讲清如何读数,一定要求学生的视线与液柱顶端相平。 其二,测冰水水温。冰水混合温度一定是0℃,然而有的小组测  相似文献   

17.
冰的温度低于0℃时不会熔化,当冰雪熔化时说明温度已经达到或高于0℃了.但冬季下雪时天气不觉得冷,而化雪时却感到天气比较寒冷.这就是所说的“雪后寒”.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水温降到0℃,水就会结成冰。那么,是否所有的水其温度降到0℃,就一定会结冰呢? 不一定。气象学家在观测云的时候,发现有一种云叫混合云,云的中上部温度已经达到-20℃至-30℃,甚至-40℃,还有许多并没有冻结的雨滴。据说,有的科学家成功地使纯净无瑕的水冷却到-70℃仍未冻结成冰。这种温度低于0℃还不冻结的水叫过冷却水。  相似文献   

19.
一、弄清题意 ,注意挖掘隐含条件例 1 完全燃烧 4 0g煤油所放出的热量 ,被质量为 5kg ,初温为 30℃的水全部吸收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温会上升多少 ?(已知煤油的热值q =4 .6× 10 7J/kg)分析与解 先求完全燃烧 4 0g煤油放出的热量为Q =qm1=4 .6× 10 7J/kg× 0 0 4kg=1.84× 10 6 J .再利用吸热公式求出水改变的温度为Δt =Qcm2 =1.84× 10 6 J4 .2× 10 3J/ (kg·℃ )× 5kg=87.6℃ .若认为这是最后结果 ,就落入了出题者设下的“陷阱” .实际上 ,“在 1标准大气压下”是本题的关键 ,它隐含了“水温最高为 1…  相似文献   

20.
毗邻印度洋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素有奇海之称。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在红海海底发现了四座“烟囱”。这些“烟囱”又深又长,宽仅数米,科学家们称之为“海底深洞”。从“深洞”里溢出的热水温度高达56℃。在“烟囱”附近还生活着一些奇异的生物群落。科学家还在位于红海的阿特兰蒂斯(Ⅱ)海渊的200米深海底,发现水温为59.2℃、但盐度却达257的为大洋7倍的海底盐泉。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有的地方海底水温竟高达几百摄氏度以上。同样神秘的“烟囱”也在大西洋多处发现。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亚速尔群岛(葡萄牙)水下2500米深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