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光里的牛     
在我的床头边,挂着我最珍爱的一件礼物--一个夜光挂饰,是母亲送的.它是母亲在鸡足山特意为我买的. 鸡足山在我的家乡.作为世界佛教的圣地之一,它有着魔术和磁石般的吸引力,尤其对它的信徒们. 母亲是信佛的,自然也神往鸡足山.虽然将年近半百,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母亲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
过年帖     
赶年集 过年,从赶年集开始;而乡下的年集最热闹. 一进腊月,我就盼着放寒假.因为,母亲已经答应我,放了寒假带我去赶年集.可真的放了寒假,母亲却又说先把作业写完了.对于母亲的这个额外要求,我一点儿都不反感.倒不是我多么喜欢写作业,而是我喜欢《寒假作业》的封皮.那封皮太好看了:几朵雪花定格在"空"中,六角形的花瓣好大好漂亮...  相似文献   

3.
车子晃动离开村庄的时候,我的心一阵酸楚,想必是母亲在天堂回眸的眼神掠过我的心.想到从此回家再也没有母亲,想到自己从此永远失去母亲,止不热泪纵横! 暖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到我泪水漫流的脸颊,这阳光同时也照射到公墓的坟场,就是不知道它能不能透过厚厚黄土,温暖母亲冰冷的身子?  相似文献   

4.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其中最拿手的是鱼,她能用鱼做出几十种菜式,而且每一种都那么鲜美,那么令人回味. 做鱼使母亲认识了父亲. 那是在高中毕业会餐时,母亲做了一盘糖醋鱼参加了会餐.父亲那时和我一样,还是个毛孩子,而那一天他的座位刚好在母亲旁."真棒!我以后也要娶个会做鱼的老婆,这样才对得起我钓的鱼!"当父亲吃到这盘鱼时不禁赞道.而母亲则在一旁羞红了脸……  相似文献   

5.
糖醋鱼     
家乡的糖醋鱼,母亲炒的,色泽鲜、味美.甜里带酸,加上其他一些佐料,可称得上"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6.
邂逅杨丽萍,是极其偶然的. 周末回故乡,在园子里帮母亲浇菜,董亮伟老师来家里告诉我,猴年正月十八,村里接本主,举行"春王正月"活动,杨丽萍要到起凤村采风.  相似文献   

7.
怀念秋天     
母亲说,我的生命诞生在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 我喜欢秋天,它总是赋予我无限的灵感以及一种永不满足的想要奔向自然的欲望;我渴望秋天,于是当它又一次来临并要匆匆离去时,我在已溶入自然的校园里拼命摄入它的每一个景象、每一条轨迹、每一点色彩.  相似文献   

8.
周骏 《大理文化》2011,(4):41-44
收藏亲情儿时怕打碗,准确地说,是怕打碎碗后母亲毫不留情的揍。其实,母亲平时并不凶,但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每逢我手中的碗不小心"哐啷"掉地,破碎声将落未落时,母亲的巴掌就条件反射般,裹挟着风声骤然而至,常常打得我晕头转向,待到回过神来,面对母亲声嘶力竭的怒吼,眼中泪水欲滴,又硬生生憋回去,唯恐再次挨揍,更不敢抬起头来,面对她那张因愤怒而略显变形的脸。  相似文献   

9.
母亲     
为了纪念母亲,我想在这里写点什么。但偏偏不巧,我所知道的母亲并未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什么了不起的材料。母亲的名字叫千枝。迄今为止,千枝二字算得上是能引起我无限怀念的名字。因此,对我来说,那只是我母亲的名字,我觉得它决不应该是别的女人的名字。幸而除我母亲之外,我还不曾遇见过叫  相似文献   

10.
牵手     
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走路,从此,母亲便牵着我的手,走过石桥,走过石径,也走过岁月.   转眼间,我六岁了.又是母亲牵着我的手送我进了学堂.……  相似文献   

11.
孤独的树     
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在与父亲大吵一顿之后终于离家出走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母亲的出走是痛下决心的,是破釜沉舟地永不回头.在家里我们便注意起父亲来了.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电话     
母亲从乡下来电话,说她很想念她的孙女儿.我的女儿是母亲六个孙子中唯一的丫头. 听着母亲缓慢的话语,在这个夏雨飘零的夜晚,我从心底涌起一阵阵的酸楚.我忽然感到,生于一九三六年的母亲,在经历了六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后,在心理和生理年龄上都确实是苍老了.  相似文献   

13.
<正>母亲75岁生日即将来临,一天晚上,我问她有什么特别想实现的生日愿望。"可以是个很大的愿望哦,哪怕需要我们三个共同出力完成也可以。"我鼓励道,话一出口,我又有点小犹豫,母亲万一有什么特别难以实现的愿望怎么办?要知道我和两个兄弟的日子并不宽裕,真要筹措一大笔钱帮母亲庆生,对我们来说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想到母亲想象力有限,能有什么心愿呢?我又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三题     
陈修平 《大理文化》2017,(12):30-33
正母亲是一棵树端午节一过,母亲就坚持要返回乡下老家,语气非常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不开车送我回去,我就自己坐车回去!"母亲说得很坚决,"接我来城里时,跟你们说好了的,过完节我就回去,你们当时也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却要留我在这里。"我和哥哥、姐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的屋檐,庇护着我们,还有它们。它们是我们的邻居,也是我们的朋友。同在一个屋檐下,该如何与它们相处呢?我想,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话题。猫母亲家养了一只猫,确切地说是领养的。那天,母亲在回家的半道上发现了这只猫,见它很可怜地依偎在那里,母亲就动了恻隐之  相似文献   

16.
远逝的湿地     
周愚 《大理文化》2004,(1):35-36
许多人恐怕都记不起了,洱海源头茈碧湖畔,曾经拥有的那片湿地.那坦荡浩淼、恣肆随意的样子,深深地镂刻在我的记忆里,漫长岁月的年轮辗过,不见模糊,反而袒露出清晰,仿佛告诉我的心灵:说说吧、不要回避了,别折磨自己. 湿地沿着茈碧湖西岸向南向西,它或河或汊、或泽或塘,星罗棋布,大小不一,像湖的儿女,依偎着母亲,在群山怀抱的坝子中任情嬉戏.被葱茏掩映成形态各异的它们,伴着时光,把那滤净了的清流,沁入茈碧湖,滋润湖的心田,极孝顺地供养着母亲.  相似文献   

17.
亲情三题     
一 记得那是个寒冬早晨,风很刺骨,猎猎地吹拂着.母亲不由分说把棉衣脱下来,硬套我身上的,带有她体温的棉衣,掳走了母亲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弟弟穿着父亲厚厚的对襟棉袄,却仍然抵御不了侵入骨髓的凛冽.两个罩在父母宽大衣服里的小身子,冷得上牙与下牙比赛似地瑟瑟作响,却满心欢喜,为着母亲让我带弟弟先回家的吩咐.父亲住进医院以后,我和弟弟就在母亲的一个朋友家吃住.我不喜欢,甚至是厌恶那个枯瘦如柴,满脸阴郁的女人,特别害怕她冷漠的、闪烁着刀锋般,看谁都像防备小偷一样的眼神.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她死死盯着的目光,令我战战兢兢,睡不踏实吃不饱.母亲的吩咐无疑是一道特赦令.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强悍     
母亲是在沙发上老去的。她一点点向一侧歪,神志像是被空气里的冷逼出了体外。茫然了大概两秒钟,不知要倒向哪个方向,然后,缓慢地倒在左边沙发的扶手上。没有人打扰她。这是她一天中最安详的时光。她的口水流成一根亮线,亮线成了水珠,滴在了枕住她的头的左手臂上。母亲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老了。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印象。这像是一场梦。这个图景,令我吃惊。它令我震动不小。母亲沉溺了大概十来分钟后,动了一下。橘色的沙发也扭动了一下,然后母亲再次进入深深的沉睡中。  相似文献   

19.
正绝不放弃"野兽!你们这是想要谋杀我的儿子!"2019年5月20日早间,法国新闻广播电台传出了撕心裂肺的声音。这是一位照顾了植物人儿子10年并坚信其有一天会奇迹般醒过来的母亲,在主治医师决定对她儿子放弃"延命治疗"时发出的哀嚎。理论上说,如果放弃延命治疗,这位母亲的儿子将在3至7天死亡。所谓"延命治疗",就是当生命走向末路,不得不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老家在大理弥渡。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大项目之一,东川铜矿开发提速,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东川矿务局到弥渡招工。1960年,一心想到外面闯一闯的母亲,不顾父母反对,报上了名,招工进了东川矿务局,被分配到因民矿。从弥渡坝子来到乌蒙山区,还是被称为地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