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语第十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一)———分辨事物和联想○龙宅俊(省教委教研室)“分辨事物和联想”是本册第一个侧重指导读的训练重点,安排在第二组教材中。〔训练目标〕1使学生能在有明显的文字标志和没有明显文字标志的情况下,学会分辨实在的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读写例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读写例话”的特点,寓讲于练,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以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分辨事物和联想》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引导他们分析理解题目中“事物”、“联想”、“分辨”这三个关键词语,接着,我出示了下列几道思考题:  相似文献   

3.
“分辨事物与联想”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要落实这个训练重点,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一般有哪些形式,联想在阅读和作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这些都不能靠给“联想”下定义、对它的形式和作用作理论阐述来解决,而必须结合课文,在充分...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儿童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富于幻想,正处在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儿童的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月光曲》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组一篇很有特色的讲读课文,体现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分辨事物和联想”。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因“物”联想,想象丰富,虚实相生,感情深沉。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一特色,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托物联想,借事联想,触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1.初步感知,激发兴趣。预习课文时,教师介绍…  相似文献   

5.
《月光曲》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要在学生学习《灯光》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十一册的阅读训练是在借助分段、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安排的,共有三个重点:分辨课文内容“主要的和次要的”;“分辨事物和联想”;阅读中注意“外表和内心”。怎样把握好阅读训练重点,加强阅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7.
崔虎林 《成才之路》2014,(15):90-90
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之一。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在启发联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运用启用联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正确分辨、记忆英文字母、单词词义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一些音形较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训练,而且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训练思维。使学生能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学会用创造性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素质,使学生受益终身。一、重视发掘课文中蕴含的创造原理,训练学生思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发现新联系解决问题的创造原理,其中发现的新联系可分为以下四种:1 在事物原有联系中间纳入了一些环节,发现了新联系。例如《称象》这篇课文,“象”和“秤”之间直接联系无法解决问题,而曹冲在这两者之间插入了“船”和“石头”两…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创造力的源泉,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适时地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抓住联想和质疑这两个关键环节。  一、运用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课文的结果进行联想,展开讨论。例如,教学《小…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精读课文,放飞想象”“内化迁移,提升想象力”“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等方面,探索激发小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联想能力培养举例青铜峡市培红小学马桂华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联想可以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一、引发学生联想,促...  相似文献   

12.
在看图学文中培养学生能力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小学尹丽萍小学语文中的看图学文是由图画与说明图意的课文组成,图画是客观事物形象的反映,课文表达了图画的内容。它把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紧密结合起来。看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学文,可以使学...  相似文献   

13.
把好作文单元关静宁县城关小学王寨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中,每单元突出一个读写结合点,并围绕这一知识点安排一次习作训练。如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读写结合点是“分辨事物和联想”,作文训练则要求“写一处景或一处东西,把自己联想到的也写进去”。...  相似文献   

14.
记叙文中的文艺性课文在描述中,为了突出文章中心和抒发思想感情,有时写“实”,有时写“虚”——由“实”引起的联想,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小音乐家杨科》、《月光曲》、《小木船》等课。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可以运用“辨析法”,即辨别事物和联想的一种学习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敏锐的语感,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感染学生,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指导阅读时,引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从而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5.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6,(26):38-39
小学语文是一门需要情感投入、思维发散、主动联想、激发想象的学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处于思维发散度极高的年纪,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且思维尚未被定性,此时正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相结合,达到既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又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适时地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抓住联想和质疑这两个关键环节。一、运用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课文的结果进行联想,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想象力在积  相似文献   

18.
一、从发散思维入手,解决“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联想和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它们使学生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能使有关材料尽快“汇集”,或形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多种视角,从而打开写作思路。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追忆联想、推测联想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所学的语文课本,指导学生展开联想。…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不是指在学习中创造了什么,主要看有没有创新的学习意识。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在开放的背景中,对事物或者事理的一种新的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创新,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创新。它的特点是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开展想象,激活思维,推动联想。需要强调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紧扣“小”和“语”这个…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保兵 《云南教育》2000,(23):29-30
想象是一种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想象,可以加深对词语、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所以,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第 12册的“读写例话”就有《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的专门训练。实际上,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到六年级才进行,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了。   一、通过观察,丰富表象   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些事物的图像、图解和语言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某一事物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