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的思想多是依着他们的愿望的,他们的谈论和言语多是依从着他们的学问和从外面得来的见解的;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随着他们平日的习惯的。所以马基亚维利说得很好(虽然他所论的事是很丑的),天性的力量和言语的动人,若无习惯的增援,都是不可靠的。他所论的事情是,为了完成一件极险恶的阴谋,一个人不可信任所用的某人之天性的凶猛或约言的坚决,而应当任用以前曾经亲自下过手,手上染过他人的血的人。但是马基亚维利不知道有一个乞僧克莱门,也不知道有一个哈委亚克,也不知道有一个约尔基,也不知道有一个巴尔塔萨尔·杰拉尔;然而他的定律依然是不移的,就是,天性与言语上的允诺要约都不如习惯有力。只有一件,就是现在迷信很盛,以致初次为迷信杀人的人简直是和业屠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2.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小学阶段则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所形成的发音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语音概貌。小学生语音教学是小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言、思维之间关系密切.不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积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以思维为认知基础,同时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言语交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也难以摆脱它的影响,无论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的独特思维方式、言语习惯、交际策略,还是言语事件中不同的言语过程和语用特点.以及言语情境的变迁与认知构建等,都给我们对跨文化话语的理解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而通过从文化角度对跨文化话语分析中的言语行为、言语事件、言语情景分析,我们可更好地理解跨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应以切实培养学和拼读、朗读、书写等为基础,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言语实践机会。培养他们敢说英语的习惯和敢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和敢于运用英语与人交流的勇气和信心。显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和目的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常规课堂教学,但是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培养文言文语感重在诵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习惯,它的  相似文献   

6.
对语言的体验、运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言语经验,引导学生深潜文本,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探究,经历讨论、仿写和思辨等语文实践活动,促使他们重构自己的言语图式。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读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汲取乐趣。虽然是小小的或薄薄的一本书,包含的内容却极为深广,绘本习作具有丰富的多元指向性。一、审视:对绘本习作的重新认识1.题材创意对认知缺乏。小学生已经习惯了集体生活,伙伴在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他们的言语争吵多过肢体的冲突,这表明语言正越来越多地调控他们的生活。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嗷嗷待哺"的习作状态,但对现实生活却  相似文献   

8.
菁菁校园,阵阵书香,身处宁静而充实的校园,虽算不上物质富有,倒也怡人心神。春去秋来,樱红柳绿,朴实淡雅的生活让我忘记了许多,但永远不能忘记的,是那些裹着泥土味道的农民家长们,这些常常出现在校园里的农人们,永远牵动着我心灵深处最脆弱的地方。他们的朴实、憨厚、谦逊和伟大,无时无刻不让我虔诚地仰望着、祈祷着!我的衣食父母哟!农民家长们没有太多的言语,一如土地般的深沉和木讷,他们把所有的希冀和话语都装进了孩子的书包里,习惯了默默无闻,习惯了无言付出,即使屡尝苦涩,时运不济,也从不怨天尤人。看着自己的孩子捧着书本伏在凳上专心…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时时刻刻都会通过其日常评价给予幼儿即时的言语和非言语的反馈.这些反馈有时像阳光照耀着幼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塑造他们的个性;有时则像阴霾笼罩着幼儿发展的天空,压抑着他们的天性、潜力,甚至使其自卑而沮丧,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相似文献   

10.
常作印 《河南教育》2007,(12):30-31
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是顺应自然的教学,这个自然,就是存在于学生生命本能中的言语需求和天赋.学生的言语意识、言语才情、言语智慧,应该是从他们鲜活自由的内在生命中生长、绽放出来的绚丽花朵.因为,孩子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选择兴趣和情感体验与我们成人明显不同.但是,当前的多数作文教学恰恰忽略了这种差异,学生的写作语言游离于他们的言语生命之外,超越了他们写作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高校辅导员打开大学生心灵窗口的金钥匙,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辅导员的言语艺术对做好日常工作至关重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良好的言语修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提高辅导员的言语艺术,要注重构建辅导员言语艺术性评价体系,建立辅导员言语培训机制,提升辅导员的言语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与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的载体与工具,影响着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文章从多个维度透视幼儿教师的言语行为,重点分析了幼儿教师言语类型、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提问,教师言语霸权,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语等.  相似文献   

13.
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性的人,总在进行着言语活动,语言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语言的习惯性特征早已为古希腊罗马的一些学者所注意:苏格拉底认识到人们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是按照惯例,通过语言学得的;亚里士多德总结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基础是理解,而"可理解的言语就是习惯的言语";贺拉斯更是看重"习惯"对语言的绝对性,称"习惯"为"语言的裁判"。人们在无形中被置于一张语言网中,看似个性化的言语其实都是内隐的集体言语模式的生发。每个人的思想也并不是独立的,既是历代语言的纵向发展,又是同时代语言横向渗透的结果,因而语言成了一个社会人的生存方式。这种"习惯"语言观道出了语言的根本特征,时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汤燕辉 《教育导刊》2004,(18):41-43
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受到宠爱,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情绪不稳定、好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种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习惯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玲 《华章》2008,(20):152-152
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表明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为了扫除语言翻译上的障碍,了解各民族心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刘玲 《华章》2008,(19):152-152
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表明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为了扫除语言翻译上的障碍,了解各民族心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社会制度,影响并塑造着其言语习惯。因而,在言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言语行为,它们伴随着语言交流而出现,对言语内容进行补充。非言语行为是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必不可少的沟通要素,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理解非言语行为内涵的特性,适当分析来访者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不一致时的深层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让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巧在时机、巧在策略、巧在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靠教师言语的描述和讲解来把握;学生智力的开发也主要靠教师启发式的教学言语来启迪;同时还通过言语把教材的思想因素有机地、合理地传送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加深他们的体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品德。由此可见,教学活动能否获得成效,与教师的言语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言语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笔者在这里不多赘述。本文着力要探讨的是关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非言语行为即指言语行为之外的依靠或借助副言语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  相似文献   

20.
言语是儿童思维、交际的基本载体,发展这种能力是幼儿教育的头等任务之一。当前,在幼儿生活中有着许多因素,对他们的言语发展形成严重干扰,归纳起来有:第一是由于成人过度介入,使幼儿不能主动参与生活。减少了使用言语的机会:第二是在农村教育环境中,方言影响了普通话和规范语言的练习与交流:第三是幼儿倾听习惯培养不足,使练习有效对话的机会和效益减低:第四是住楼房的幼儿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机会减少。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