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作志 《成才之路》2023,(19):33-36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优秀文化,对教书育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到德育中,能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应重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明确教育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积极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科德育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是实现其德育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与初中数学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发现其蕴含了激发积极情感、树立正确信念、形成理性思维和培养优秀品质等丰富的数学学科德育价值,可以通过结合教育技术、利用古今对照、融入问题提出和布置数学写作等多种实施策略落实其相应的学科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新加坡不同时期以儒家伦理开展学生德育的实践进行考察,提出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应在当前我国学生德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主张,并根据新加坡以儒家伦理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特征与效果,提出了提升我国学校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价值的思路:1.端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2.在规划我国学校德育文化体系时积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3.在德育中加强科学精神教育;4.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利用时注意体现学生的生活需要;5.把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落实到社区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王需 《文教资料》2013,(34):56-57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作用,探究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从事中职学校德育各方面的研究提出见解。在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生的德育实践中。通过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作用,丰富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栽体、创新教育方法、营造教育氛围,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全新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目标。并期待通过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中职德育的渗透作用,对加强中职德育领域研究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内容的进一步选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德育,可以提高德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并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系统,实现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革新,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说教式品德教育方式迫在眉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能极大地丰富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历史名人、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爱国故事等都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教育素材。文章针对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提升小学生品德的方法进行研究,梳理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实施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小学德育活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本文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活动融合的产生背景、实践价值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凝练主题,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目标相结合;丰富内涵,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建构课程,将传统文化与德育体系相结合;神形兼备,将传统文化和儿童生活相结合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寻求实施策略,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小学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关系,阐述将两者结合的意义后,提出了相结合教育的方法,从分学段开展两者的融合教育、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开展校内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融合五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具体展现,蕴含丰富的内涵,在大学生德育层面有着重要作用与价值.本文透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并结合大学生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做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中华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德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数千年,是广大未成年人的成人之“魂”和“根”,蕴含着做“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和追求境界。当代中小学校须有文化自觉,深度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培育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要保持文化育人的德育敏感,不断夯实课堂教学作为转化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主阵地,同时还要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综合活动的德育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文章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现实必要性,并以先秦诸子思想为例,管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德育资源的丰富性,最后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进行了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因此德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而良好的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属于人生正式教育的初始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开展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小学德育依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的土壤,探讨了小学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过岁月的洗礼,直至今日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可以对小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极大的帮助。仔细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赵永斌 《学周刊C版》2022,(17):124-126
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德育管理创新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也顺应了小学教育的改革趋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其引入小学德育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优化小学德育管理模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7,(2):40-47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其关键环节之一在于推动课程化改革,然而如何课程化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文博德育实践基地是传统文化课程化最直接、重要的资源来源,其不可取代的优势至今未得到深入揭示与利用。据教育部分学段有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基地资源可被创造性地活化为多维读本,进而促使教学手段的变革,使文博德育实践基地转型为可持续性学习的场域,贯穿学生的成长历程。利用文博德育实践基地资源展开课程化设计,既能为传统文化课程化提供实践方略,有效解决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培育一批优秀的"研学旅行"基地,促成教育合力,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模式,又能助力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小学德育教学如果能够深深地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其基本内容将会进一步充实。与传统文化结合,并不是直接将传统文化搬进德育课堂,而是与德育教材有机融合,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成长价值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沉淀历久弥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虽然今天的中国正高速发展着,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校一定要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基于此,本文将初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渗透,重在引领,创设学习情境。文章从德育渗透的意义、渗透路径和渗透内涵等方面阐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文化底蕴,培植文化之根,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78年以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发现,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在构成与内在意涵经历了诸多的嬗变:传统文化教育的要素类目由集中分布走向均衡分布;分段布局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移;载体形式从偏向单一到偏向综合;主题内容注重国家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角色地位从素材取向为主向学习取向为主移动。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从重视德育教科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优化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文本内容和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外部构成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