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华作家柯清淡的小说创作有着深层的化底蕴,生动表现了海外游子从漂泊、彷徨到怀乡、寻根的情感历程。在艺术上也有着娴熟的技巧,且思想性和艺术性水乳交融,我们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小说中蕴涵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对儒家性善思想、中庸之道,以及弘毅的人生态度和入世精神的深刻体会和认识,也显现出其小说创作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3.
汉语拟人格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修辞史 ,从文化学的视角探讨拟人格的发生。认为拟人格产生于先秦 ,且南北有异。汉语拟人格主要导源于楚文化 ,楚地作家拟人以楚地原始信仰为背景  相似文献   

4.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阿城试图从社会批判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起文化思考与批判的维度。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从历史到人生,还是从内在体验到表现形式,都表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尤其是在个体层面,阿城"寻根派"小说文本注重文化审美的现代性思考,其具体表现主要是超越政治阶级层面的"文化寻根"、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寻根",以及感性力量与非理性因素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80年代的中国坛,呈现出色彩纷呈,多元共生的局面,“化寻根小说”即。是其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现象。1985年前后,以“知青作家”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在报刊上撰,倡议、宣扬有关化寻根的主张,并以他们的创作阐释其主张,形成走红一时的学潮流。笔认为,老舍虽早于“化寻根派”作家数十年,他的小说也没有冠以“化寻根小说”,但老舍实为中国现代学史上开“化寻根小说”风气之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屈原在湘楚文化的土壤上以其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世界,开创了巫术与文学相结合且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巫诗传统;这一传统在韩少功的寻根小说中得到发展。韩少功的寻根小说通过魔幻世界的构造,歌舞氛围的渲染和巫楚文化的显现三方面横向拓展了巫诗传统的内涵,又在纵向上延续了屈原、沈从文的文学传统,再现了这一传统的发展轨迹,使得这一传统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得以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雅典文化和与其相媲美的楚文化,都是在遥远的古代,同时达到了人类艺术发展历史的顶峰的伟大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不同的是,楚文化及其艺术血脉千百年来一直在楚地民间广为流传,至今尚能在楚地的民间艺术作品中寻找出它们的踪影。楚地挑花刺绣,就是这样的十分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造型和审美上与楚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楚艺术品中的漆器出发,寻找其与枝江挑花艺术的联系,以加深对枝江挑花这一民间艺术的历史源流和价值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商州文化作为秦文化的子系统,具有秦文化的浑朴厚重和楚文化的神秘奇幻.出生于商州的贾平凹受商州文化的濡染,其作品除了极富秦文化意蕴外,对楚文化同样表现了很大的亲和性,其作品体现了秦楚文化的基本精神浑朴与空灵,厚重与飘逸,务实与浪漫.其小说<废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秦楚文化的孕育形成了贾平凹独特的创作个性,使他在地域文化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角度观察,与魏晋南北朝一流诗人作家相比,陶渊明颇有其独特之处,即生长于、长期活动于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该文着重探讨了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楚文化精神和吴文化风韵,并发现三种文化以楚文化为主导,在陶渊明作品中自然地、合和地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历来是评论的焦点,从作品的主题、精神内涵、文化寄托,到近年来针对《马桥词典》和《暗示》的文体争论,评论的文章非常之多,可是却很少有一篇是单独分析其作品的人物的。本文从韩少功的小说出发,分析具有韩少功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却在精神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坚忍却不美好,究其原因,自然少不了湘楚文化的影响和作者创作态度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李杭育,新时期以来重要文学流派“寻根派”的代表作家,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教授。25岁,他以“葛川江系列”小说闻名文坛;26岁,以《沙灶遗风》荣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7岁,他今生今世最重要的“作品”——李田桑诞生。  相似文献   

12.
熊建成是一很中国化的作家,他的小说集《激荡的大宁河》是一部精品。作品呈现给读的是一个虽有缺陷却不和温暖的世界,对人的同情、理解与关爱,构成了熊民小说最普遍的底蕴,小说结构看似随意,实是运匠心于无形,小说语言简洁、质朴、机智。  相似文献   

13.
司汤达历来被誉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经典之作《红与黑》也被称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人们曾对此作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与此同时,现代派作家对其作品又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司汤达的作品表现了属于二十世纪的某些现代意识。他的作品被誉为小说创作艺术的化身,萨特指出:“他的风格是尽善尽美。”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寻根文学的先锋作家,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在都市和乡村的对比中,他发现了都市人病态的品性和湘西边民健康的人格。为此,他从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入手,努力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去发掘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借以重造民族精神品格,将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国民性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对当代寻根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正是湘西小说深层的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5.
沈从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散比起他的小说,更能表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的散精品当数《湘行散记》、《湘西》两本书:栩栩如生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感受、幽妙舒放的意境、深沉隽永的探讨,犹如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湘西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显的化历史指向和深厚的化底蕴,对后来的湘籍和非湘籍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寻根思潮的背景下,阿城小说以其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成为文坛上一道新的风景,他在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觉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丰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同时,这也是阿城对文化寻根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47-154
马华作家黄锦树作品中的"热带暴雨"意象是其一大写作特色。黄锦树在小说集《雨》中编织"热带迷宫",是处于断裂历史时间与离散家国空间中华文作家的情感宣泄方式。雨林中南洋小镇的家族叙事模式为黄锦树小说研究提供了文学—文化的视野;小说中对于"文化寻根"的焦虑与开拓创设出"南洋雨林书写",对当下华文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作家。他的小说批评多以读后感、杂文、论文等形式收录在其散文集中。在《谈小说批评的标准》一文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小说批评的三项标准:作品的文字技巧及形式结构和作品的内容题材相互协调;作品中应该有广袤的世界观和成熟的人生观;永恒的人性。在文论中,白先勇从作家的特色谈到作品的艺术世界,从作品主题谈到作家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檀辉 《考试周刊》2008,(19):211-212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是寻根派的代表作,小说主题隐晦,却又呈现出一种神秘奇特的美学风貌,这是由于: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人物、事物的怪异: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神话传说和怪异的习俗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作家也许正是借助这样的形式去挖掘民族的"劣根性",实现"寻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作家之一,他不同于同时代的乡土小说作家,而是在同样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基础上,自辟蹊径。但他并不曾完全逃避生活,他的很多作品表现出人生的困顿。即使发展到“不欲闪露”的阶段,这也有一个过程。他的部分作品显得奇僻晦涩。他写就了一种非写实非浪漫、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是淡薄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