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传媒时代的大众传媒对预防和平息突发群体性事件有着极为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控制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举措在于加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法律现象中的具体表征,在和谐理念下有着新的内涵。大众传媒因其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法治价值、矫正法律意识形态等功能应成为阐释和谐理念指导下的法律意识形态内涵的主要载体。大众传媒应通过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和舆论监督等进路建构以和谐理念为根基的法律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治理迫在眉睫。网络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危机属性,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应从观念意识、信息沟通、法律法规制定、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以期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获得民众的支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及政府的信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而引发事件的因素相当复杂,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政治、管理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而许多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危害。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和演化路径,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只要善于从利益的视角来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从技术角度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扩大和深化,从管制和法律的手段来扩充网络群体性事件诉求的渠道,就可以有效缓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相当复杂,大体有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学生自身因素、高校内部管理不善等,有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可控、可防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要构建预防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这要求积极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矛盾虽是错综复杂的,但深层次原因是群众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缺失.固本培元,应对群体性事件关键是预防,重点在基层.基层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73-7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带有明显社会转型和经济危机双重影响的特征。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利益分配失衡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原因;基层政府信任危机、权威弱化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危机引发的新型失业及社会治安等问题,增大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基层政府预防、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策略是:转变和优化自身职能、完善并落实对其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政策执行力、以健全的信用制度来树立自身权威。同时为了有效地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当前应突出强调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1.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高校敏感问题之一,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是高校维稳重中之重。高校群体性事件需“预防为主”,应加强人性化管理、学生的宿舍管理和网络虚拟空间监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应明确责任人、提早介入、合理干预参与人、疏散围观学生并做好后续工作,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高教园区发展中办学集约化、格局开放化、功能城市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提出了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对策,即以学生为先,努力消除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统筹管理,抓紧建立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培育浓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的交织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高校与社会稳定。许多群体性事件是可控的,可预防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机制的研究,建立预防体系,加强教育管理,构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管理预案。群体性事件发生时,高校若能迅速反应,制定计划,平息事态,就有利于维护高校及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而稳定历来都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堆积、城市发展欠缺、政府管理不到位及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群体性事件还引发了一些社会政治问题。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一要畅通社会沟通渠道;二要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三要强化政府责任;四要提高民众的利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深深地拷问着高校的教育伦理、管理伦理和服务伦理,用伦理化视角找寻其预防和化解方法应该是根本之策。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伦理路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高校制度伦理化;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高校民主精神;建设富含伦理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失权作为失权现象中重要的一种,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维权路径的缺失、人身自由权缺乏保障、就业权的不平等以及农村居民先天权利缺失等。群体性失权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一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表现滞后的法律,二是公权力对私权的过度渗透,三是在法的运行过程中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上的缺陷。群体性失权的救济路径包括实现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政府职能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健全法律监督机制、提高民众的权利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失权作为失权现象中重要的一种,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维权路径的缺失、人身自由权缺乏保障、就业权的不平等以及农村居民先天权利缺失等。群体性失权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一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表现滞后的法律,二是公权力对私权的过度渗透,三是在法的运行过程中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上的缺陷。群体性失权的救济路径包括实现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政府职能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健全法律监督机制、提高民众的权利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预防和处置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需要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分类研究。泄愤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本文分析了该类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尤其在农村地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外因: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引进污染项目;城市化发展而农村出现边缘化倾向;城市污染源转移向农村.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不足。其内因:民众参与环评机制缺失;民众环保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民众预防心理增强。政府应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完善环评机制、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公益诉求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环保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从而有效地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深深地拷问着高校的教育伦理、管理伦理和服务伦理,用伦理化视角找寻其预防和化解方法应该是根本之策.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伦理路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高校制度伦理化;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高校民主精神;建设富含伦理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