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五贤书院由县令秦士望创办于乾隆十一年,是清代连城一所重要的官办书院。历代官员高度重视书院教育,县令秦士望、王立韩、刘亦山等带头捐俸办学,士绅积极响应,县令杨环还在培元书院设立乡会卷资以补书院经费之不足。书院延聘名师掌教或主讲,既有李修卿、李龙官等连城域外之名儒学士,也有童廷寅、谢国治、吴作梅等连城境域的名儒学士。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作为县级官办书院,在传承和播衍程朱理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48岁辞官南归,先后在杭州的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卒于云阳书院。  相似文献   

3.
古代甘肃书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甘肃书院考漆子扬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名称始于唐玄宗时建于都城长安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亦如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所言,唐朝的书院只是“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书院真正形成于宗代初年,且多设在环境幽雅...  相似文献   

4.
清代有不少著名学者在江苏的各地书院讲学。清初在江苏书院讲学的诸名师中,以李顒、陆世仪影响最大。李顒(1627~?),字中孚,号二曲,陕西西安人。理学家。曾主讲于关中书院,世称“关学”,与“北学”孙奇逄、“南学”黄宗義并称“三大儒”。康熙七年(1668年),应常州知府骆钟麟之请,南下讲学于时属常州府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地,每期三个月,昼夜不休。后又主常州延陵书院讲席。讲学各书院时,听者云集,“即宿学名儒,亦退就弟子之列”。其讲学特点有二:一“因人而施”,“资之高下,学之深浅,诱之固各不同”;二诲人不倦,“凡有答问,穹昼夜不倦,必使其人豁然于心目之间而后已。”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又以广东地区最为繁盛。从清代广东书院的历史发展、广东书院与清代广东学术源流的关系、清代广东书院的教育特色、清代广东书院的社会影响、清代广东书院人物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清代广东书院研究文献,发现以往对清代广东书院的研究多是片段、零碎的,缺乏系统、动态的研究,对清代广东书院的地方特色研究也不够深入。今后可尝试多学科研究法来研究清代广东书院,使之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局面。  相似文献   

6.
姚鼐(173l—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一说号为惜抱),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曾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年余因病辞官告归,绝意仕进。历主江南、梅花、钟山、紫阳诸书院四十余年。他是与方苞、刘大相鼎足而立的桐城派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宣布书院改制为学堂,制度层面的传统书院至此消失,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的书院传统亦随之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民国学者发现在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仿效西方建立起来的新式教育亦存在诸多不足.于是,他们开始反思书院改制的影响,试图为改革、发展新式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地处金陵城南,秦淮河畔,白鹭洲旁,乌衣巷口,朱雀桥边。秉钟山书院之文脉,承江南贡院之积蕴。雅韵相传,灵秀天成。钟山书院始建于雍正二年,是清代书院中的佼佼者,雍正皇帝亲笔为书院题写"敦崇实学"匾额,表彰其实实在在做学问的品质。杨绳武、钱大昕、姚鼐等学者大儒曾在此开坛讲学。太平天国时期,书院原址(今白下会堂一带)毁于战火,书院停办。1864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下令恢复书院,  相似文献   

9.
崔来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2-143,145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肇始于唐朝,止于清末,拥有长达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科举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鼎盛时期,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省拥有书院达500余所,其书院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冠。以清代广东书院为范本,对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经费投入与经营机制、经费支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梅花岭记》作者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宁波市)人。全氏自幼聪慧,十四岁考取秀才。年轻的全祖望,勤奋好学,初露头角,曾受到清初名家查慎行、方苞等的赏识与荐举。乾隆元年(1736)他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土,因忤逆上官,散馆后遭左迁,在京待补知县。此时,他已无心功名,毅然归里,研究经史。后受绍兴蕺山书院及广东端溪书院之聘,前往讲学。晚年多次受荐,执意不仕。一生安贫乐道,不谐流俗。撰述颇富,他曾续修黄宗羲《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记闻》,并著有《经史问答》,《鲒埼亭集》等,为清代之大儒。  相似文献   

11.
敬敷书院考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在清代,敬敷书院曾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其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影响巨大。探索敬敷书院的办学历程,对于了解安徽清代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敬敷书院的创办与移建、管理组织、教育特色作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敬敷书院考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在清代,敬敷书院曾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其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影响巨大。探索敬敷书院的办学历程,对于了解安徽清代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敬敷书院的创办与移建、管理组织、教育特色作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肇始于唐,而发展于宋、元、明,至清代而达到鼎盛时期.在清王朝存续的260多年间,全国各地修复和兴建了大约5000所书院,这些书院分布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问,遍及全国城乡,成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清代书院的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乾隆以降,清代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官办书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4.
何绍基推介     
<正>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持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他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葬于长沙南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第一部分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清代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一种精神资源,而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绵延近百年的创办书院的实践,也从另一方面证示书院存在和研究之价值.第二部分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角度评述数种清代书院研究论著.第三部分指出清代书院研究中的两大问题,一是书院基本文献和相关文献未能充分发掘利用,二是从观念出发,过分强调书院对乾嘉考据之学的培育和推衍之功.  相似文献   

16.
云南的书院     
明清时期,书院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机构。明朝景泰年间,大理府浪穹(今洱源)县建起了龙华书院。从此,云南书院开始了它为期约450年的历史。我省书院大多数为官办。据粗略统计,明代官办书院占76.7%。清代一些名为民办的书院,也大都名不副实,其经费、员额、负责人(称为山长)的任免都由官府一手把持。甚至学生的试卷、津  相似文献   

17.
全省四星级的重点学校中,江苏省泰兴中学的历史最为悠久。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一位名叫金以诚(时任泰兴知县,后改任镇江知府)的浙江人,在泰兴县衙的东南侧,创办了一所“规制齐备”的新学府——“襟江书院”。这所已穿越143年历史的书院,是江苏省泰兴中学的前身。在襟江书院内驻足流连,你不仅能感受到书院独特的静谧、古朴和典雅之美,还仿佛能聆听到100多年前先生们谆谆的教导声,孺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石刻“襟江书院记”中明确记载,金以诚创办该书院,为的是培养“出为名臣,处为纯儒”的社会有用人才,并欲使“士若民……闻圣贤之训,修忠信之…  相似文献   

18.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为北宋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罢黜归里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等  相似文献   

19.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15):74-76
要论上海中小学的历史,敬业中学及前身敬业书院是最为悠久的。如果从书院时代算起,学校发端的历史可远溯到清代乾隆年间。1748年,负责管理上海地区的最高长官苏松太道翁藻和上海知县王侹仿照各地通例倡建申江书院,作为.“举贡生童,月课文会之所”,不久之后的1770年,扩建后的申江书院改名为“敬业书院”。至近代的1902年,敬业书院改组为敬业学堂,  相似文献   

20.
陈荣昌(1860——1935),字筱圃,号虚斋,又号铁人、盾农、困叟、桐村。云南昆明人,祖籍,江南上元县(今南京)。陈荣昌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生于清代,为政廉洁。曾做过山东学政,贵州学政,任过福建宣慰使,昆明经正书院山长。辛亥革命后,隐居不仕,闭门撰述。他一生编著丰厚,有《虚斋诗稿》、《虚斋文集》、《桐村骈文》、《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