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专访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字,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可听性,所以给采写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成功的人物专访,常给人一种“近距离交流”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好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2.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的特点在于一“访”二“专”,主要记叙被访问者和访问者的现场活动,特别是对话,重点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内容,借以描绘人物形象,反映出被访问者的精神面貌。人物专访既区别于写某一人物某一新闻事实的人物新闻,又区别于记叙某一人物某些事迹的人物通讯,可以说是访专人、记专事、谈专题,属于人物特写的一种。1 专访的对象,往往是与某一新闻有关的新闻人物。如:政治活动家,知名人士,英雄模范,专家学者,等等。因此,写专访首先要注意新闻性、时间性,即要有新闻由  相似文献   

4.
试论专访     
近年来,“专访”这类体裁的稿件已遍及各报刊,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轻骑兵。专访是对人的访问,即便是采写一项工程、一个科研新成果,也是通过对人物的访问来进行的。因此,本文所谈的“专访”,是指人物专访,而目前报刊发表的一些事件性专访、问题性专访,亦可包括在人物专访之内,故不再另加论述。 “专访”这种形式的出现和发展,给各个报刊增添了新貌,同时也为人物新闻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  相似文献   

5.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所以给记的采写都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更具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人物专访,是常见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强调可读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在采访的环节把握住几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的专门访问。她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体裁.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鲜活。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电视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视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人物专访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发表人物专访,有的报纸还开辟了“专访”、“本报专访”等专栏,刊登较多的人物专访,使这一新闻体裁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还是其他种类的通讯,都具有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的特点,都要求作者“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而且要写得“具体深刻,生动感人”。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通讯是要写故事的,是通过写故事来完成作者的主观意图的。因此,通讯的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故事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找准故事、用好故事,让通讯真正成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12.
通讯是一种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经过及结果或新闻人物成长的某一典型阶段的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只有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深入探讨通讯的美学品格。 这里所说的通讯的美学品格,是指通讯在审美意义上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及其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笔者认为,通讯的美学品格包括五大要素,即“时”、“实”、“识”、“史”、“势”。 一、“时”、“实”,两大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人物通讯报道的宣传效果,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如何处理好人物通讯的新闻性和思想性之间的关系;二、如何使人物通讯的人和事的选择在掌握平衡原则的基础上,更有实际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三、如何正确看待人物通讯的教育功能,拓展人物通讯的其它功能。(一)从50年代以来,当人物通讯体裁在我们的报刊上大量出现的那一刻起,它就始终是作为我们新闻宣传中的最形象、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武器来运用的。如果说,消息的写作是力图体现客观事实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4.
新闻性和深度是人物专访节目的内在要素,新闻性和深度应该统一。但二者也可能彼此制约,这时需要发挥主持人的临场挖掘能力,或采用连续报道的方式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做好人物专访节目。  相似文献   

15.
一、专访的类型所谓专访,就是报刊为了阐述、说明、介绍读者所关心的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某个人物而采写的专题访问记。专访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单位的专访。比如《方寸小纸魔力无穷──访中国邮票总公司》等。第二类是对人物的专访。这类专访的数量很多。通常是一篇专访写一个人物。也有一篇专访同时写两、三个乃至更多人物的。比如《让世界走向和平──访中国核试验基地三任司令员》。通过中国核试验基地三任司令员的亲自经历,向世界雄辩地展示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的,中…  相似文献   

16.
李云 《河北广播》2009,(5):78-79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可以说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实践,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物专访,是通讯中的一种,大都是以写人物现场谈话为主要内容的。这是它同写事迹为主的人物通讯的一个明显区别。人物专访以“谈话”为主,但又不能总是让被访问者说、说、说。从开头到结尾,如果都是“他高兴地说”、“他激动地说”、“他略沉思片刻接着说”,……那就不如干脆写一篇讲话纪要,岂不是内容与体裁更协调一些(?)! 医治一些专访单纯写“谈话”的毛病,方法就是:把“谈话”与“描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访问记、大特写、社会纪实、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盛行于报刊,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是因为这类新闻体裁注重报道读者所关心的人和事,而且更多地采用了描写、抒情等手法,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正因为这类新闻体裁较多地采用了描写、抒情等手法,于是一部分作者产生了迷惘:新闻性纪实作品是向文学靠,还是向新闻靠? 所谓新闻性纪实作品是向文学靠,还是向新闻靠,说白了,就是新闻性纪实作品是允许虚构,还是遵循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应该说,一般的消息、通讯、特写、专访,根本不存在向何处靠的问题。大家都很明确,运用这些新闻的写作形式,是绝对不可以渲染、夸张、想  相似文献   

19.
人物访问记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记述各行各业较有名气,较有影响或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行,篇幅不太长,回答的是读者应知或欲知的问题。其形式往往是记者代表无法出面的读者同被采访者交谈,有的放矢地提问和解答,从而获得某方面的新闻、信息或被访问者的思想见解、活动等。它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很受读者欢迎。目前,报刊上发表的人物访问记,有许多写得很引人入胜。探讨和总结访问记采访与写作的经验,对于克服“一般化”、“模式化”的毛病,提  相似文献   

20.
隗鹏 《青年记者》2012,(18):68-69
捕捉新鲜信息,抓住公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和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是期刊展现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做好期刊的新闻性策划很重要.《山东教育》是以教育政策、人物、教师教育教学等为主要报道对象的一份教育类月刊,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在做主题策划时仍然十分注意体现其新闻性. 一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无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