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昌族的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蕴含多民族文化内涵,是阿昌族与其周边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文化涵化的结果。阿昌族民俗深受傣文化和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地理环境、政治体制、宗教传播、族际通婚等是阿昌族民俗文化涵化的主要原因。阿昌族本着“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加以采借与调适,从而形成了具有融合特征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文化共存与交融,奠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民俗文化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2.
从战国末叶秦灭巴蜀到秦汉之际,是巴蜀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巴蜀文化从先秦独立王国形态和民族性质的文化,向秦汉统一帝国内的地域形态和以秦汉文化为符号的中华文化的亚文化转化.巴蜀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文化解构、文化重组和文化整合.其结果,一方面,巴蜀文化经过分化和重组,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生机;另一方面,通过与秦汉文化的整合,使它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表现出整体进化的新姿态.创造性适应(变革)与连续性发展(继承),成为巴蜀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史与文化史两个方面对宫廷收藏的意义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认为:皇家收藏是人类收藏行为的极致反映,清宫收藏在文化总体特征上表现为封建集权制社会的文化神秘主义和专制主义.但就一般情形而言,不同类型的收藏品又蕴含特定的意义,由此可将清官收藏分解为:古礼器(青铜器与玉器)、士大夫逸品(书画、瓷器、文房用具、古书、杂项)两个类别,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认为"主体自然"和"客体自然(环境)"在文化传统生成中扮演着一种"自然规定性"(包括主体自然规定性和客体自然规定性)的角色。半封闭的内陆大河型和典型的资源丰富型的客体自然规定性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在物质生产实践向度表现为一次性创造后的重复性与保守性、对自然的强烈依附性特征,在社会交往活动向度表现为持续时间非常长的具有强烈宗法色彩和王权专制主义的"虚假的共同体",在理解解释行为向度表现为尚中(崇天、尚根)思维特征的成因,也是其强烈农耕气质文化主体精神特性的成因。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历史唯物主义地重构文化传统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解释方式、主体性精神方面,我们必将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责任已然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从信仰视域来看,企业文化责任包括两个方面:把本国民众的信仰和价值理念推向全世界以及把全人类的"信仰共识"、"文化共识"、"价值共识"引入国内,丰富发展国人的信仰体系.作为优秀民族企业的代表,五粮液公司的企业文化责任就涵盖"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方面.伴随着五粮液越来越多的这种交往,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将会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清末是四川近代教育体制逐渐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师生关系向近代师生关系过渡的初始阶段。通过对清末四川新学师生关系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在新式学堂里的师生关系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师生平等思想的传播、学生群体意识的觉醒等,有助于在新教育体制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如学生过分关注自我、摒弃"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等,对后来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于1609年将他的十四行诗献予的一位神秘人物“W.H.先生”,文学史上最旷日持久的争论之一就是有关W.H.先生的身份问题。多少年来,毫不夸张地说,专家学者们对谁是“W.H.”以及他同大诗人之间的关系撰写了数以百计的书籍、文章和论文。他就是那个为出版了1609年四开本的莎翁诗集的伦敦书商托马斯·索尔普搞到手稿的人吗?一位首先鼓励莎士比亚创作出十四行诗的朋友?他就是那个象某些人所猜测的莎士比亚的男性恋人吗?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华人文化常被视为集体主义的代表;而法国以其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被作为是最具个人主义性格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性思潮的面对面,犹如一滴水里的分子般不停地发生无声的碰撞与融合。今天,尽管两国交往日益密切,民间文化认同日益增进,中法人文交流进程中仍然存在矛盾和误解。  相似文献   

9.
“文化”就是你、我、他,众人之间有序的和谐关系之体现,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三五好友休闲的片刻,总之,在有人的地方都必须讲文化。一个社会如果做到文化无处不在,这个社会必然是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在大城市建设各种博物馆、剧院、电影院,这些固然是文化的主要标志,但这些代替不了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加值得提倡。人与人交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思想感情。三朋四友相聚议事,总要有人说话。即或是亲戚朋友们相见,总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在这中间就有文化问题,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讨论文化怎样…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接触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应合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制定旅游开发的实施方案.显然,在规划区域的诸多资源中,核心文化资源的发掘与运用对整个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而言,具有决定其未来命运的重要意义.本文将UPS理论运用于核心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文化主题与形象定位,并结合旅游开发项目实践案例加以解读,对如何发掘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旅游规划——基础资料的调查、动态信息的收集、旅游文化的深度发掘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不同文化的诠释.传统观念中,翻译对文化的忠实与叛逆是各有其理,却又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忠实与叛逆的结合需要有"度"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考虑客观文化条件和译文读者倾向性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翻译对文化忠实与叛逆的度的问题,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12.
黄杭西 《世界文化》2014,(12):31-32
<正>《神盾局特工》(Agents of S.H.I.E.L.D.)是当前热播的一部真人科幻动作美剧,源自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所制作的"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系列的一部分。作为"漫画电影宇宙"系列电影的衍生品,《神盾局特工》在情节、人物和特效等方面都并不比《钢铁侠》(Iron Man)、《雷神》(Thor)、《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n)和《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系列电影出色,整个故事的套路依然是传统的"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其中,两位正派女主角梅特工  相似文献   

13.
“百周年纪念讲堂”以别致的建筑风格、完善的服务功能、先进的舞台设施、科学的运营管理和独特的艺术理念,成为北京大学颇具标志性的文化阵地和师生心目中高雅的艺术殿堂:同时,也是国内海外老校友返校及外国政要、文化代表团、艺术表演团访问燕园、交流文化的宽广舞台。  相似文献   

14.
本杰明·迪斯累里 (1804.12.21—1881.4.19) 我活得相当不错,不过我也不害怕死。录自W.F.莫尼彭尼和G.E.巴克尔合著: 《本杰明·迪斯累里传》(1929) 本杰明·迪斯累里于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柯曾街他的寓所去世。他克服了由于自己的犹太血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他生长在犹太教徒家庭,于1817年受洗),摆脱了巨额的债务负担,他的名气也仅仅是思想活跃,穿着时髦。他在政坛上崛起,  相似文献   

15.
灾后新北川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是文化创意产业.本文对新北川文化创意产业的六大文化资源作了概括性分析,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作了探讨,特别是对创意产业的"情趣群体组织"和柔性管理作了探讨.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对北川政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生动实践作了新的探索,在构筑创意活动空间与搭建创意产业平台、创意人才培养与政策保障等方面,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休闲与娱乐都是以生活悠闲和快感为追求的,娱乐活动正是休闲生活快感的重要来源.但是,作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休闲文化与娱乐文化在形影相随的同时,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文化内容、文化取向和文化制度上说,休闲文化与娱乐文化有着极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9日)同志们: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我市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区文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如何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五四"以来中国三次文化宣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甲申文化宣言>,其显主题是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问题,隐主题是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即有建设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问题.从文化心理来看,这三次文化宣言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到真正确立"文化自信"的复杂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