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先秦始,中国与印度已有经济文化交流。中印之间最古老的交通线即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线路之一——"蜀身毒道",其主要路线区域就是《史记》所载之西南夷地区。秦汉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经营,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由民间商道逐渐发展为官方通道,进一步促进了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南方丝绸之路亦由以往的民间便道发展成为国家经营的官方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联系中央与西南边疆地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更是在中央王朝开发治理西南边疆地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央王朝将西南广大地区纳入王朝版图,并赖以维系其统治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
1992年11月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会理县召开,川滇两省二十余家博、历史、民族科研单位的八十余位专家和学出席了研讨会,代表们热烈而深入地对南方丝绸之路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会代表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和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中国古代三大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日益得到重视。随着考古发掘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同时,随着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项目的设立和中国政府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的启动,南方丝绸之路的"申遗"既有成功的机会,更有时间的紧迫。因此,一方面加紧进行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普查,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以文化线路项目加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丝绸之路(中国段)"项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野,把学术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四川云南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其历史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如何把古代滇蜀文化与当代滇蜀文化相联结,把南方丝绸之路与当代东南亚及印度文化相联结,探寻出一条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发展途径,是南丝路旅游未来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四川与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方向之一。新南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国-东南亚-印度公路与铁路网建设,实现古老南丝路沿线现代旅游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在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如沿途考古学的发掘基本上都是一种抢救性的发掘和研究,沿途历史地理的研究缺乏与考古学方面的有机结合,相关的田野考察也做得没有针对性,交通地理考证的信度还不高,特别是对缅印地区路线走向的具体考证研究更是十分薄弱。对丝路系统全面的民族人类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研究手段较落后。对丝路的分类深入研究不够,特别是对缅印地区和近代时段的丝路变迁研究不够。系统的南方丝绸之路旅游开发思路并没有形成,更谈不能上实施。目前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一要注意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注意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研究和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大兴有具体目的的田野考察之风。建议成立"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研究会"。  相似文献   

7.
承认佛教艺术通过滇缅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近10年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佛教南传系统”研究的成果①。学术界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云:丹阳人刘英、笮融等把佛教艺术带过长江,并且“大起浮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汉武帝前后二次发兵西南夷、开通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研究,提出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是以成都为中心,南方丝绸之路在汉王朝版图内,//地段一度成为官营、官管的国家交通线路。考古发现表明这条道路贩运的货物主要为高级奢侈品,《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的骠越、身毒之民为缅甸、印度移民,他们多为工商业者。  相似文献   

9.
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业已初步开通。它的起点是以"三星堆"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共有三条主线穿越西南地区绵延逶迤的群山,而远达域外诸方。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亦是中西方文化交往最早的信道,它促成并实现了中西方最早的相互了解。于是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滇南文化、印度文化、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亦藉兹互通,从而谱写了一曲中外、东西方宗教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华章。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夷"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开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南疆土的开拓与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西南夷中具有游牧性质的部族众多,它们往往纵横千里,活动范围极为广阔,成为西南边地商贸活动的主体,在文献和考古材料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证据。西南夷的活动与汉王朝对西南交通路线的开通恰好形成互为补充的两条线索,体现出中央政治体制与西南民间族群在两汉时期围绕"交通西域"所形成的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学术史为视角,介绍学术界关于先秦南方丝绸之路线路、性质以及巴蜀地区与滇文化区和东南亚、南亚、近东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及争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路线。  相似文献   

14.
横断山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多样性,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古代文化与族群。近年的考古新发现揭示,该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成为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与族群移动的重要走廊,来自西北地区马家窑和仰韶文化传统深度影响并参与了当地新石器文化的构建。横断山区新时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西南地区龙山时代新石器文化图景和西南丝绸之路的史前基础,拓宽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凸显了横断山区在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丝路”概念的提出,在巴蜀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将巴蜀文化从一个区域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的高度。感谢童恩正、李绍明以及一大批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南方丝路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身毒道"沿线各地秦汉文物考古资料,以证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存在。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水陆主要路线。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朝隋唐,"邛窑"青瓷烧造的兴起,以及沿南丝路的传播。其中着重论述了邛窑与越窑、耀州窑、长沙窑以及会理绿厂窑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文章最后对唐宋时期邛窑外销瓷产品以及外销路线等问题提出了大胆推论,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南丝路,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原始野桑树从南充移栽全球;二是原始野蚕从南充"移民"全球;三是中国古丝绸从南充走向世界;四是四川丝绸比张骞早一千年到了阿富汗、古埃及;五是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文章认为南充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源点,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9.
张继强 《大理文化》2011,(4):104-112
博南古道的发现"博南古道"被冠以"南方古丝绸之路"的称誉,又被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称为"云南的皇家古道"和"通往印度的黄金之路"。事实上"博南古道"是我国南方最早对外进行开放贸易、建  相似文献   

20.
历来楚辞注疏家多不认同屈辞所处先秦时代会有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本文置屈辞于先秦广阔中外交通历史大语境,以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为背景,特别是南方丝绸之路所证实的由中国西南进入南亚、中亚、西亚甚至地中海区域的交通线路,为探寻屈辞外来文明提供了时代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