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电视黄金时间段的节目优化俞席文电视黄金时段是指一天内收视率高、节目效果好、影响大的固定的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已形成了两个黄金时段。第一黄金时段是19:00-20:00,节目有《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神州风采》;第...  相似文献   

2.
精心编排 增加分量──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编排特点万里波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我国收视率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电视节目。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增强新闻宣传的分量,这个节日从内容到形式的诸多方面都作了很多努力,形成了一些特点。从近期的《新闻联播》节目...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新闻。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脊梁,电视因为有新闻节目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和声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观众分布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各地观众都希望有本地新闻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又包括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观众,又都希望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本民族的形象。对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节目,观众也有同样的愿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观众的这些正当愿望,说明电视新闻应该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在我们这个有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电视新闻中充分表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对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节目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是对这种节目形式的最早尝试。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热潮的兴起,则是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获得空前成功之后。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湖北卫视的《往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北京卫视的《国际双行线》等。  相似文献   

5.
左莹 《新闻爱好者》2005,(12):65-6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以来,其独特的节目样式越来越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推出,为电视谈话节目树立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各类不同风格的电视谈话节目日趋成熟,很多成为品牌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那么,空间是什么东西赋予了电视谈话节目如此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6.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0):64
《新闻联播》片头将增加3D效果"新闻联播体"将有显著变化日前,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上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他们还透露说,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央视此次在沟通会上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  相似文献   

7.
王健 《声屏世界》2013,(12):21-22
2013年5月22日,中国电视发展年度创新榜(2013年)在云南昆明发布,央视《新闻联播》与《金牌调解》《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被评选为最具创新力十大上星栏目。《新闻联播》作为中国电视界的一大特色,从中央到地方,电视荧屏上都有类似定位的节目,它是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在西方已有多年的历史,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节目,开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联播》可能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蓝本,各省、市都相继创办了与此类似的节目。这种地方版的《新闻联播》担负着宣传所在地方的重要任务,“政通人和”是其内容配制和话语设置的主方向。但是,据央视索福瑞公司《2005中国电视收视年鉴》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频道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统计表明,18:00~20:00是卫视新闻集中播出的时段,而这一时段恰恰是各卫视频道在外地市场占有率的低谷。换言之,肩负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两大重任的卫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除本地区外的其他区域是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开播前后,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火遍了大江南北.以《今日说法》为代表的电视法制节目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方面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电视法制节目,特别是地方台的电视法制节目已呈现出“风光不再”的颓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最大“路障”逐步扫清和第四媒体——网络电视的崛起,中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电视传媒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空前严峻,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当属电视新闻节目。 纵观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各省市电视台的几乎所有新闻节目都是以CCTV《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现在播报》、《新闻30’》等各档名牌新闻栏目为蓝本制作出来的,其栏目设置、宗旨定位、制作形式、编播方式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走的是“采访——拍摄——编辑——播出”的传统套路。90年代掀起的省级台“上星热”,其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3.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节目片头栏目头一般由节目名称、节目主题词、音乐、音响和图像等混合构成。它是节目的脸面,是节目的品牌。好的节目头是先声夺人,让人久听久看不厌的,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引起大众对节目的理解和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星星火炬》、《全国新闻联播》等节目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之子》、《曲苑杂谈》、《军事生活》等节目的片头就深受群众青睐。但是,也有一些节目的片头栏目头在设计、制作上考虑欠周,结果使节目和受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一位听众对穿着印有“729早新闻”字样T恤衫的…  相似文献   

15.
何波 《视听纵横》2002,(1):64-66
所谓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精神、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从80年代中国早期较单一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开始,它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恢复和建设、电视传播水平的提高,以及传播规模的扩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具体节目形态以及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成熟。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法制节目的近200家电视台中,电视法制节目纷纷进入了播出的黄金时段,湖南电视台甚至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法制专业频道。  相似文献   

16.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算起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谈话节目在中国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7.
张时 《新闻传播》2006,(5):58-58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国外也称talk show,在我国一般是以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产生的标志。此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引进了谈话节目这一节目形态,越来越多的节目类型采用了电视谈话的形式。在我国众多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不乏精品,比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面对面》、《超级访问》等等。  相似文献   

18.
电视军事社教类节目是我国电视军事节目中数量最多、每天播出时间最长、比重最大的一个节目种群,承担着传播国防知识、培育国民国防素质的任务。《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是CCTV-7《和平年代》栏目于2008年11月20日推出的一档全新军事社教类节目。截至2009年12月3日,共播出52期,受众关注度不断升高,逐渐突破《和平年代》常规节目收视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以《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为分析样本,探索增强电视军事社教类节目传播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央视新闻中心在这个庞大的电视台中是重中之重。《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档节目不单只是一档普通的电视新闻节目,它们还代表着某种导向。而在各地卫视崛起,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央视也必须选择改版。新闻中心的改版与改革又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人民报刊"思想作为马克思重要的新闻理论,是我国新闻事业长期的指导思想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成为人们最为熟悉的媒介形式,以《新闻联播》为典型代表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同样渗透着"人民报刊"思想的理论精髓。本文以2015年《新闻联播》的春节系列报道为研究样本,从版块设置、话语风格、镜头语言和典型案例出发,探究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在节目中的媒介化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