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构建孩子的人格长成。因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  相似文献   

2.
微语录     
《今日教育》2015,(3):7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时隔多年后,重申自己曾提出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意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一些科学原理或深奥的思想很难写得人人都懂,阳春白雪注定是少数人的。——葛剑雄教授在汕头大学演讲时称,读书是快乐的,但读书不能只要快乐,有些枯燥的书也要读。有人说书应该写得让大家都懂,他认为这种观点也不对。  相似文献   

3.
8岁的侄女欢欢,字写得很好,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时间长了,欢欢开始对自己作业本上大大的"优"字视若无睹了. 欢欢的父母对此很是不解:这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孔屏 《中华家教》2012,(4):32-33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字写得不好,英语考试没有考到90分以上,结果家长每天让他写200个字帖、背10句英语对话,而且每句对话要写10遍。这样过了一些日子后.  相似文献   

5.
作文刚起步的孩子最头疼的就是字数。老师规定得写两三百字,怎么办?于是孩子只能一边数一边写。可怜的孩子还可能疲于应付父母的"无理要求"——不能只写一页纸,必须翻篇。文章写不长,是细节不够饱满。孩子写作,爱用概括的语言。如:"爷爷丢了手机,非常着急。"一次,我跟几个孩子聊到这个话题,让他们回想一下,人着急时会有什么反应。孩子们纷纷作答:眉头紧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论坛》2012,(29):56-57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一个针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班上听了半节课,"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郑渊洁觉得,作文辅导班的老师对孩子讲的几乎全是让人今生今世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话,"就好比给孩子注射了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疫苗。"郑渊洁回到家,找出一些出版社近年寄给他的连信封都没拆过的作文类书刊,仔细研读,读完毛骨悚然。在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上,专家们在文末写几十个字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评语。有的作文书甚至还将别人描写诸如春夏秋冬的段落集中在一起,供学生"借鉴"。"这不是培养孩子抄袭吗?使用别人对生活的感受写你的文章,和吃别人吐出来的饭菜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8.
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迫孩子做很多事情,比如强迫孩子吃不喜欢的食物、穿不合意的衣服,强迫孩子上各类辅导班、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有时候孩子正兴致勃勃地与同伴玩耍,父母却强迫他去写作业.强迫会伤害孩子的情感,如果偶有使用并在事后及时给予孩子心理抚慰,可能不会引发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经常地使用强迫的方法,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高中语文的教研员袁老师,曾经在一次大市高中语文教研活动中提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应当致力于以下朴素目标的实现,那就是:让学生读得再精一点,让学生背得再多一点,让学生写得再勤一点。相对于"背"和"写"的具体可见,"读"则相对抽象,阅读完成的效果检查也不易进行。双体、长假、寒暑假……学生现在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笔者觉得:如何让孩子在充分休息的同时,也学会自己学习,就是如何使得"阅读"成为"悦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父母有关孩子问题的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心呢?"爸爸说:"该经历的就得让他们经历,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说不定他们会生活得比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学生爱上写作。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真正爱上写作呢?一、让每个孩子真正熟知"我为什么要写作"每次接手一个班,我都会先对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写作"的调查,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要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写所以不得不写;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中有的是因为要完成作业,有的是因为父母逼着写,极少的学  相似文献   

12.
假期,是孩子们休养生息的时候,而不是开足马力往前跑的时候;是孩子们在紧张的学期结束后的放松时间,而不是为了学习马不停蹄的赶赴各种辅导班的时间。可是,对孩子充满期盼的父母们,却早早的给孩子选择好了辅导班,为了能够让孩子充分利用假期,不惜重金,不顾及孩子的喜好,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孩子报上名,就好似赶时髦,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  相似文献   

13.
周杰 《教育文汇》2012,(1):22-23
刘阳是我们班非常有个性的孩子。他做事麻利,反应灵活,率直大胆,尤其是记忆力超强(三年级时就能将《中学生必背古诗文80首》背得滚瓜烂熟)。但他也有弱项——字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他的个性特强,只要他不想做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去做,即便是面对老师、长辈严厉的批评,也丝毫不会妥协。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名上各种才艺班、辅导班。许多孩子虽然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可在行为上常表现出孤傲、自私、任性、缺乏爱心等不良的品质。也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好,但心胸狭隘、行为偏激,遇到问题不会处理。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具备健全品格呢?我觉得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杨锋 《教育导刊》2007,(10):60-60
妈妈的孩子上次奶奶买菜回来说:"肉价又涨了,比海边的潮水涨得还快。"正写作业的毛头儿说:"肉价涨得快,哪有我们老师的作业涨得快。昨天一个‘日’字让写三遍,今天就变成了六遍。"  相似文献   

16.
融立 《家长》2014,(10):33-34
正每个孩子都是乐于学习的,导致他们缺少学习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多以功利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业。很多孩子一提学习就没兴趣,父母一提孩子的学习就犯愁,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看下面这则小例子。一位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在每个寒暑假都要为孩子报几个辅导班,平时双休日,孩子也没闲着,至少得去一个辅导班学习。即使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上去,还是在班里中游晃荡,既不拔尖儿,也不  相似文献   

17.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诸多节目中,钱文忠先生的节目我看得最多.看他讲<玄奘西游记>是因为自己赶巧读过<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和佛教都还有点兴趣,看他讲<三字经>是因为那阵子正在陪孩子背<三字经>.他本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对我辈这些"传统文化盲"来说,看看还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8.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我在这个房间看书,儿子(六岁)在那个房间看电视,井水河水,各忙各的.忽然儿子背起<三字经>里的句子来.今天怎么了?儿子是从来不会自动背这些的.我过去一看,是电视节目动画片里父母在调教儿子.我问儿子:"这孩子是谁呀?""李白呀."  相似文献   

19.
《父母必读》2021,(4):50-51
道理讲得够多了,耐心给得够足了,可还是无法让孩子主动、顺利地写作业。每次写作业都是一出闹剧,孩子哭闹,父母号叫,搞得"鸡飞狗跳"。妙妙一写作业就会哭闹,有时候是自己默默地掉眼泪,有时候甚至是一看到妈妈拿出作业本就开始号啕大哭,有时候是唉声叹气地磨蹭,或者坐在书桌前发呆,或者摔打自己的书本、文具……妈妈把深呼吸都做了20个。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