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离开“三贴近”,新闻必然会远离受众;“三贴近”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与最终归宿;只有践行“三贴近”,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三贴近”原则为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增加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三贴近”原则对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今日女报》来说,就是要贴近女性的工作和生活,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关注女性的发展与进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是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坚持“三贴近”。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新闻媒体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一、“三贴近”是市场化条件下高教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贴近”是中央对出版工作提出的方向性要求,是一种国家指令性要求,我们无疑应始终认真贯彻落实。而从另一个视角看,“三贴近”又是市场化条件下高教期刊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应做到以下五点:实现教学理念的“三贴近”;实现教学内容的“三贴近”;实现教学手段的“三贴近”;实现教学形式的“三贴近”;实现教学途径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5.
论邹韬奋在新闻实践中的"三贴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重读有关邹韬奋先生的集,感触很多。笔认为,现在中央大力提倡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韬奋先生就在新闻实践中非常注意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韬奋先生是我国最早全方位地进行“三贴近”的楷模,他身体力行的“三贴近”作风,对于当代传媒人来说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党报新闻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报新闻报道要敢于用正确舆论导向来触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改进会议报道,新闻记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中央领导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关于“三贴近”的重要论述,联系《永州日报》的实际,笔者深深感到,坚持“三贴近”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认真贯彻“三个…  相似文献   

8.
“三贴近”是党中央对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报道群众身边事。各报纸传媒贯彻落实“三贴近”,最显眼的是增加了新闻评论,使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因此,报纸新闻写作必须创新,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真品、精品。  相似文献   

9.
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指导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既是临沧日报社贯彻落实市委“解放思想,为民办报”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转变文风,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提高舆论引导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宣传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个事关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问题。离开“三贴近”,新闻必然会远离受众;“三贴近”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与最终归宿,只有践行“三贴近”,才能实现新闻宣传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张国宏 《职教论坛》2006,(6X):48-5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倡导和坚持“三贴近”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体现与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应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岳丽琴 《考试周刊》2012,(87):186-186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要求,把“三贴近”作为美术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就业。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三主”(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之路,采用课堂教学、平台讲学、论坛研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三位一体”的效能教学方式,实现系统教育、纲要教育、精典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青少年生动的道德实践,广丰中学主要是通过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加强“三结合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努力营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们都认同政治课教学要体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要求。“三贴近”究竟如何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本埠性即是“三贴近”的具体表现之一。本埠性,即地域性,是指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地方特色,教学内容中包括本地的实例,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洋溢地域生活气息。好的课堂教学要有本埠性、地域性。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突出"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德育课教学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选用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实施“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即“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它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层面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关注和研究学生实际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如网络化和信息化带来的问题、贫困生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贴近”的要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深化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把“三贴近”作为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力求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需要认真考量紧密相连的三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要“贴近”,以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和要求特征能不能“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第二是“贴近”什么,即大学生现实生活有哪些具体内容和表现?第三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做好“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本文主要对上述三个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闻报道"三贴近"的人文关怀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新闻报道“三贴近”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其内核是人本精神,“三贴近”人文关怀内涵的主要表现是关注生命和存在以及草根情结。指出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人文关怀”错位主要表现,提出新闻报道要把握好“三贴近”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