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人格特质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不同人格特征学生对自我认知、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的差异性,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落脚点,开展细分化生涯教学培养与就业指导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根据大五人格特质的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同影响,开展差异化“三涯”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寻求最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主动性人格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就业压力问卷》对399名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求职行为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探索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归因风格、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明确求职意向、培养健康人格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求职行为,对于提高求职行为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成为高校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调控,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使他们实现自我人格完善,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格不完善、社会经验不足、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加强他们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要加强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培养顽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就业等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依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在对204名大四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职业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中的职业成长能力存在显著相关.(2)文科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就业能力高于理科生.(3)高职业自我效能和高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均高于低自我效能和低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正确分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缺失状态下就业的心理障碍,指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待,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促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心理素质与人格的缺陷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健康人格教育刘不容缓。高校应加强健康人格教育,使学生以健康的人格来应对走出校门后所面对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的就业结果存在紧密关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就业人格、准职业形象以及人格兼容度等四个基本维度。专业能力是核心,具有统摄作用;就业人格决定职业的发展性;人格兼容度决定职业的适应性;准职业形象是其他维度外显形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职业课程建设,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建立全域式职业指导机制,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的有序性;拓展多元化的职业实践机会,提升大学生对职业情境的体验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而主动性人格为就业成功开辟了崭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与可雇佣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创业以及就业成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文章通过对自我效能感及其信息来源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提出,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已久,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作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核心领域,历来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内部分大型企业与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需求与大学生自身拥有的就业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成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核心素质群应该由职业素质、社会兼容度、准职业形象、就业人格以及其他相关就业能力这五个大的方面构成,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大学生自身对就业能力的认识和自身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尚有很大差距,本模型的提出除了对于大学生自我提高、高校毕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匹配性需求有很大帮助以外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入了就业能力的研究内容[1]。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学业成就水平、潜能的发挥与个性的形成。教师要通过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归因能力等,促进大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大学生调研数据,用罗吉斯蒂回归法分析了人力资本、家庭资本拥有情况对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显著性影响。学习成绩越好,其就业自我能力认知程度越高;在校期间若担任过学生干部,则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领导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会更好;学习成绩越差,其感觉到的就业形势压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应当引领学生在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能力,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社会资源整合匮乏和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引导不利等问题。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支持正式组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给予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资源利用的便利。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该辩证地看待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引导非正式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要求,是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职能和必然要求。我们认为,只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给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平台,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中专学生自我培养就业意识的主要途径 ,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课外读物 ,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完善人格 ,为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职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特征的总和.在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容易出现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性焦虑、超前就业心态突出、缺乏必要的信息感应能力等就业心理误区.学生的认知方式、气质、性格、能力、兴趣、自我评价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心理因素.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技巧指导,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0.
中专学生自我培养就业意识的主要途径,肾产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课外读物,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完善人格,为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