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其作用十分重大,现归纳说明如下:1.用字母表示公式和定律把三角形的面积表示为S=12ah,这比用语言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叙述方便得多.把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这比用语言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简洁十倍.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下乡调研过程中听了一位教师的一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质数和合数",简要过程与内容如下。【教例一】一、铺垫孕伏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二、探究新知1.按照每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这些数分成几类?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汇报:只有1和它本只有一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身两个因数2,3,5,7,11,4,6,8,9,10,12,113,17,1914,15,16,18,20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中,有这样一组练习题.如下:2.4×3=( ) 2.4×5=( )2.4×1.5=( ) 1.2×0.4=( ) 1.2×0.11=( ) 1.2×0.35=( ) 分别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这组练习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在以往浙教版教材中是当作新授内容来教学的.这组练习题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一个因数乘以一个小数时原数与积的关系,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看似简单的题组,其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蕴涵着解题策略.于是,我就有了把这应用类课例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很喜欢做一题多解的奥赛数学题,特举例和大家交流心得。例:已知两个数相除的商为4,相减的差是39。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数是多少?(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试题) 分析:这是一道差倍计算问题。特点:已知“两个数相除的商和相减的差,要求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多少。关键是要熟悉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除数看作1  相似文献   

5.
课前,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研究学习"单. 课堂实录: 学生分小组交流"研究学习"第1题.随后第6小组的学生与全班交流. 吕佳蕙:下面由我们小组带领大家讨论第(1)小题.我在表中举出了两组比较小的数、一组比较大的数来验证我的发现.我发现a+b+c等于中间数b乘3,任意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就是中间数乘自然数的个数.  相似文献   

6.
把1,2,3这三个数,任意地安排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然后把相邻的两个数相乘,得出三个数,再把这三个数相加.请看图1:这里a,b,c代表1,2,3的某种排列,相邻的两数相乘,我们得到三个数ab、bc、ca,然后把它们相加,得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92天平游戏(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  相似文献   

8.
(Ⅰ)求最大公约数①三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②较小数分别是其他两个数的约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这个较小数。③把较小数缩小至其他两个数的约数为止,那么缩小后的数就是原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④短除法: A.除数,只三不二(只能用三个数的公约数,不能用两个数的公约数)。 B.商除至三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为止。 C.所有除数相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中,乘法分配律是算术运算性质方面的重要内容,它联系了乘和加两种算术运算,贯穿了四则运算教学的全过程,可用于简算,而且与中学的因式分解内容联系紧密.乘法分配律内涵丰富,其表达式(a+b)×c=a×c+b×c,左边有两个运算符号(一个加号、一个乘号)和三个数,右边运算符号(两个乘号、一个加号)及数的个数(四个数)...  相似文献   

10.
分 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其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题目,更是教学的难点。对此,教材主要采用列方程解答的思路,即把这类问题纳入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的思路,从而把乘、除法应用题统一起来,把逆向思维转变为顺向思维,既降低了解答的难度,又强化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一个数乘…  相似文献   

11.
数的推理     
程鹏 《数学小灵通》2005,(5):35-36,22
四、数的自乘1.解题注意点(1)数的平方是指这个数的自乘。例如:4×4就是42,不能把42看成4×2;(2)数的立方是指这个数的自乘再自乘。例如:4×4×4就是43,不能把43看成4×3。2.举例例1.请在下面五个数中,选出与其他四个数不同的一个,并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 在○里填上>、<、=. 3/5×1/2○3/5 3/4×3/2○3/4 5/7×1○5/7 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段. 王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立即进行提问. 师:在○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数怎样? 生:相同. 师:另一个数与1比怎么样? 生:另一个数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有的等于1. 师: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 生: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等于这个数. 师:如果不计算,你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会. 李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圆圈左右各有一个数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一、把1,2,3,4,5,6,7,8,9个数填在九宫格中,使每行、列和对角线的和都相等:1.确定这个相等的和:(1+2+3+4+5+6+7+8+9)/3=15也就是1+5+9=152.确定中间格的数:(1+2+3+4+5+6+7+8+9)/9=5也是9个数字中间那个数3.确定其它格的方法:因为只有1,3,7,9与另两个数相加等于15的是两组,而2,4,6,8与另两个数相加等于15的是三组。  相似文献   

14.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传统方法是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是它的简略表示),其特点是“细分细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既要分解又要累积的矛盾。用如下约分法来求,似可避开这个矛盾,使求解得到简化。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约分法: 将两个数a,b写成分数b/a,把这个分数约成最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数学中的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四种。目前,我们对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的定义基本上是这样的: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从这些运算定义来看,加法是所有运算的源头。减法是依据加法来定义的,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也是依据加法来定义  相似文献   

16.
一、结合法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可根据情况改写成用这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的形式,使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我们一起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法则1.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3.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相似文献   

18.
求平均数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求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时间,等等。如果两个数分别是a和b,那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A,可用公式(1)求出: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P78。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2.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征,合理选择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3.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思路:1.学习材料的产生。书上的例题是这样的: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这样的情境设置远离学生现有的生活环境,难以唤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因此,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处理。本课从学生喜欢的比赛情境入手,…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早在七、八岁上小学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智.一次老师板演了一道计算题:计算1 2 3 …… 100之和.当时许多同学算了半天也得不出正确答案,小高斯却很快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老师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小高斯不加思索的说:把这100个数分成两组,1-50和51-100,它们两组头尾两数合为一对,其和都是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