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 活泼、爱动、调皮、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有很多家长和老师,特别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一有调皮行为就严加批评,甚至经常用“好”与“坏”去评价孩子。我认为用“坏”这个词去评价一个孩子,有欠妥当,这样极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真实,每个孩子都有地闪光的一面,不要因一两次错误,就戴上有色眼镜,只看孩子的缺点,大加斥责,而忽视了他们的可爱可取之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随时观察每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对孩子给予热情的…  相似文献   

2.
闲时,读到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马上分享给我们班的家长:父母应该注意,不要对小孩儿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慢慢就变成了孩子实在的头痛病,做父母的年龄大了也会下肢腿脚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的性灵也被牢牢地禁锢和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口头上主张用“打”来教育孩子的人为数不多了,然而日常生活中家长打孩子的事却时有发生。这中间有没有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残余在作祟?街坊孩子调皮气人,有人慨叹:“就欠给他一巴掌!”孩子在幼儿园打闹,有的教师说气话:“如是我的孩子我就揍他一顿!”当然也不会真的去打。而对待自家的孩子则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细致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实践中,许多事例说明,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由于教育方法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这说明对儿童的教育方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方面,许多老师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只想谈一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要正确理解孩子的“调皮”。有不少教师往往把“调皮”看成是一个坏字眼。其实,“调皮”,这个字眼并不尽是坏意思。它  相似文献   

5.
一些年轻的妈妈们往往埋怨自己的孩子“调皮”:埋怨天下雨时靴子里都是水;埋怨干净衣服穿一天就有泥巴;埋怨出口就有脏话;埋怨出门就会惹祸……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甚明了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因而也不明白怎样对待自己孩子的“调皮”。  相似文献   

6.
一、尊重孩子的创造性(一)首先需要有自由的家庭气氛。如果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限制,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允许孩子去想和表现,才能使孩子得到勇气。(二)孩子专心想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要去妨碍他。应该鼓励孩子“再进一步想想”、“再换一种方式想想”、“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做试试”等等。(三)想要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一开始难度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失败。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失败,而要让他尝到甜头,这很重要。(四)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父母要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做。如果孩子的答案是错的,也允许孩子对答案作出说…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我带幼儿散步回来后,孩子们都去上厕所,这时,一幼儿跑来告诉我:“刘老师,厕所的洞里有一支水彩笔。”我一听,心想:“是谁这么调皮,把笔扔到厕所里了。”于是我就展开了“调查”。 首先,我脑海里浮现出平时几个较调皮的孩子,并回忆刚才自由活动时用过笔又上过厕所的孩子,我把这些“怀疑对象”逐一叫到面前询问,但他们都否认,那会是谁呢?  相似文献   

8.
今天,狐狸爸爸可高兴了,因为在这个幸福的家庭诞生了一只可爱的小狐狸。可狐狸妈妈却不怎么高兴,因为只要她一想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一个美丽的摇篮,而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她就难过。于是,狐狸爸爸就和狐狸妈妈一起出门,去为他们的孩子找一个与众不同的摇篮。走啊走啊,他们来到一棵香蕉树下,狐狸爸爸想摘一只香蕉给小狐狸做摇篮,狐狸妈妈说:“不行不行,咱们的宝宝是个小调皮,这个摇篮很容易被他摇坏的!”走啊走啊,他们看到路边有一块棉布,狐狸妈妈高兴地叫了起来:“你瞧!我们可以用这块棉布给宝宝做一个吊床摇篮。”“不行不行!太危险了!宝宝晚…  相似文献   

9.
每到假期,你送孩子到亲戚家去度假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担心?你可能会想,“我希望他不要让他外婆烦,不要给他的阿姨留下坏印象”,或者,“如果她一直使她的房间乱乱的,怎么办才好?”有工作的父母不能总跟孩子一起旅行,但没有人想让自家孩子没礼貌.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家庭环境的反映.礼节是孩子潜移默化地从父母那里学习的.”临床心理学家普里亚·沃里克说,“让孩子有好习惯,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要一步一步耐心培养.规则应该内化成孩子自己的东西,而不应该只是口头上告诉他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淘猫妈 《家长》2009,(4):11-12
前几天我先生终于把坏了的数码相机拿去修了。望着先生不满的样子,我就感到好笑。他认定数码相机是女儿搞坏的,因为前一段时间孩子曾拿着这架数码相机与朋友们聚会,回来后数码相机就坏了,为此我先生便一个劲儿地批评孩子。这事让我老爸知道了,他很不满意,对外孙女说:“外公把那架带DV的数码相机送给你,你什么时候都可以用。”他还对我先生说:“东西就是给孩子用的,坏了就去修,不能总是怪孩子,我相信孩子不会有意把东西搞坏。”  相似文献   

11.
曾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读了这么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招一:不能管得过死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型的孩子,可孩子真的有了创造型孩子的特点,一些家长又担心了,因为创造型孩子往往不太听话。家长们往往喜欢老实的孩子,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因为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而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  相似文献   

14.
一些父母常常为孩子间发生吵闹而烦恼,认为这是孩子调皮、淘气。其实,有时并不是这样。13岁半的方也和1岁半的表妹在地板上玩。突然,还不会说话的表妹委屈地哭叫起来。哭声引来了两个妈妈,一个说:“不要吵!”另一个说:“不要哭。”而且异口同声地“命令”孩子:“两个人不要在一起玩!”这时,外婆来了,她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场面:一张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4,(4):7-7
他生于北京,是一个让母亲挠头的“坏”孩子。可父亲却另有他的看法: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太乖的孩子往往抵挡不了坏。有时候孩子“坏”一点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坏”孩子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他会变乖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配合丈夫对孩子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家长们常对我说,孩子总不学我们大人的好样,老是学坏样! 其实,孩子既模仿大人的坏样,也模仿大人的好样,只不过坏样让人显眼而已。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幼儿用的书常有掉封页、掉内页的现象,上课时由于我忙于授课,当有孩子告诉我说:“我的书破了。”我便不经意地说:“夹进书里去。”让孩子继续看书听课。没想到时间一长,孩子得出了经验:“撕  相似文献   

17.
孩子成绩好、表现好,我们要“奖励”孩子,上一期《家长学堂》谈了“奖励”的话题。可孩子犯了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批评”。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有客观、冷静的态度,要本着帮助、教育孩子的目的,不要光顾着自己的面子,就任着自己的性子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免不了要犯错,关键是我们大人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在批评孩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么一想,我们的心就会平静许多。“批评”不是心罚,更不是体罚。批评的方式有许多种,不一定非要用严厉的方式孩子才会接受,很多时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种平等协商的态度,更加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让我们部学学批评孩子的智慧和艺术吧。  相似文献   

18.
第二节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们要善于在作业、游戏、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时刻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有的成人看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说孩子教不“转”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管怎样调皮的孩子,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耐心长期的教育,孩子是会听话懂道理,成为毛主席的好孩子的。这里介绍几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昨天,张小姐发帖称,同事的孩子在花同某小学渎一年级,上周五老师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器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  相似文献   

20.
妈妈给小健用纸做了一只漂亮的篮子,小健可高兴了,马上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狗”往里一塞,坏了;妈妈又给她做了一只,小健又把“小花狗”往里一塞,还是坏了。妈妈生气了,小健真调皮,不给她做了。可小健也是一肚子委屈,眼里滚动着泪花:“篮子不是可以放东西的吗?怎么一放‘小花狗’就坏了呢?”的确,篮子是可以放东西的,妈妈做的是篮子,就应该可以放“小花狗”。从孩子的这一推理过程来看,实在挑不出什么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