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事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中国博物馆事业在曲折中已走过近一个世纪。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中国博物馆事业有其存在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其存在的阶段性。关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研讨,一直受到中国博物馆界热衷和关注。就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主导意见认为:随着各学科更趋细化的世界潮流,中国博物馆事业也必然向此方向发展,多种类型、小型多样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受此影响,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必然走向分化,并游离出自然馆、历史馆、艺…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是在中国从被迫走现代化道路到主动走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冲突、会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中国成立前,它的发展始终同政治变革、救亡图存相连,教育及科学博物馆在旧中国博物馆占有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以历史文物为中心的博物馆逐渐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主体,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博物馆依然遇到了来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的困扰,与政治化的叠加使其难以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生存环境逐步改善,社会对博物馆的认识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是当代中国博物馆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3.
说到蔡元培,人们都知道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但是,他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关系似乎一直不大为人们所看重。蔡元培作为著名的教育家,看到了博物馆在教育,科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非常关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他关于博物馆的一些论述和实践,仍可使今天的博物馆工作者深感敬佩。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1987年写了一篇关于博物馆史的文章《天津考工厂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发表于《中国博物馆》杂志,它引起博物馆学专家的注意和批评。关于“天津考工厂之争”,其焦点似乎不在于“第一、第二”,而集中于“天津考工厂是不是一个博物馆”。这确实是关系到“近代博物馆概念”的问题。打开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概念属于博物馆学研究中的元问题之一,关涉博物馆现象发生发展、博物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认知水平等诸多议题。近代国人博物馆概念的探讨,是在西方博物馆观念与中国收藏文化传统汇流、碰撞,在救亡图存的特殊时代主题下进行的。中西古今观念的杂糅在近代中国博物馆领域的表现就是博物馆形态的多样化。返回近代中国博物馆发生的历史语境,对多样化博物馆形态进行具体梳理,可以发现当时的博物馆概念具有复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1905年,实业家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博物馆。她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博物馆学术活动的活跃。而在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学术活动中,《博物馆研究》于1982年12月出版了创刊号,至2007年11月,《博物馆研究》出刊整整100期。回顾百期的学术发展道路,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明确认识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他创立了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理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誊博物馆思想是在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的博物馆思想具有爱国性、教育性、综合性和长久性。时至今日,张謇的爱国主义思想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宣传教育已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综合性博物馆仍然在发展;博物馆的长久性已得到人们普遍赞同。研究张搴博物馆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数量有限,但是博物馆建筑已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通过对初创时期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回顾和分析,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博物馆建筑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和渗透,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建筑师为创造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建筑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博物馆生存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一个世纪前 ,西方文明产物———博物馆被带进了中国 ,四十多年前我们又将苏联模式学了过来 ,可以说中国博物馆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反思的问题。 10 0多年后中国博物馆学会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 ,又将七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前卫的生态博物馆引进了贵州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毫无疑问 ,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幸事。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生态博物馆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 ,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欢迎与接受是必需的 ,而理性的思考、深入地研究 ,提出我们自己的生态博物馆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博物馆学成为研究领域之前,康有为以其亲历西方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并结合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研究,在他的论著《意大利游记》中,卓有创见地提出了博物馆学方面的见解。他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论证了博物馆的职能,向读者展示了意大利发达的博物馆事业,并提出了发展中国博物馆的设想。这些见解有代表性地反映着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对博物馆事业的认识水平,也是康有为留给博物馆学界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本书是关于近代中国博物馆研究的专著。近代是中国博物馆产生及初步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段,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中,不但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古物私藏秘守的固有模式,同时宣扬了新的公共文化观念,拓展了公共服务空间,对此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该书在中西文化冲突及交流的背景下,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博物馆事业一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有百年间的历史。其间虽然几经曲折,道路坎坷不平,但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自立于世界博物馆之林,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重视,成为世界博物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虽然在中国出现较晚,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却为发展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现将胡乔木同志在去年二月四日中国博物馆学会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刊载于此,供有关的同志们阅读、研究。胡乔木同志对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布局、改革、提高等问题,都有所评论。他在讲话中着重指出,中国博物馆事业需要逐步地有一个大的发展,范围要扩大,博物馆品种要增多。这是中国人民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博物馆事业是重要的社会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智力投资。国家把博物馆的建设放到重要的地位,并正式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为了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对博物馆学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聚,伴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作为收藏古代物质文明的博物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复杂多样。古老的文明,不同的地理环境与民族差异,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变化,仍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世人。深厚的文化积累与绚丽多姿的文化特色,也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将中国文化传统与博物馆现状相结合,将中国博物馆按五大区域加以概述。一、京津地区北京早在三千多年前便是诸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全面进步,中国博物馆事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如何减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博物馆良性健康发展是较为急迫与现实的问题名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实践。新时期的科学指南就是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理论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对传统的博物馆学理论,运行与管理模式和建设方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是要求更是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至今已整整十周年了,十年来陕西省博物馆事业在博物馆学会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科学管理、藏品登记和陈列研究与布展方面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值此十周年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加快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文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对二十余年来中国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指出,走出去,在国外举办各类文物展览,展示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中国博物馆走向国际化的先行步骤;请进来,举办国际著名博物馆藏品畏,为国人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开通了一条便捷渠道,是中国博物馆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和培训专业人才,是中国博物馆走向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恢复中国博协与国际博协的联系,积极参加ICOM各项重要事务,是中国博物馆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国际化进程和交流,对我们以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认识和发挥中国博物馆在全球中的地位与作用,架起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为和谐世界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以及提高中国博物馆工作者的政治眼光和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我国博物馆事业国际化水平,实现博物馆的创新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天然场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民国知识界形成了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主体,社会教育是博物馆主要功能的共识,认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民众教育、科学教育和美育教育三个方面并进行了阐释。这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丰富和研究近代中国博物馆思想史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12,(1):128
《中国博物馆》杂志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博物馆学会自1982年3月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十年。这十年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迅速前进的十年。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学研究的迅速前进;博物馆学研究的前进,促进着博物馆事业向更高的科学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