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它在伊犁地方近现代多民族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有独特重要的地位。然而记述塔兰奇历史的著作寥寥无几,阿布都拉.霍加.木比尔《塔兰奇史》是其中的代表作。近年来,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资助下,苗普生同志组织专家对一些重要的清代察合台文献进行了翻译,《塔兰奇史》便是其中之一。笔者就《塔兰奇史》的汉译本对阿布都拉的史学思想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伊犁“塔兰奇文化”的内涵、历史背景、现状及其与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之间的关系,提出加强伊犁“塔兰奇文化”的保护工作,发挥“塔兰奇文化”在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清代伊犁望河楼诗歌的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望河楼诗歌,是以清代乾、嘉、道三朝新疆首府惠远城的望河楼为题旨的诗歌,其中以伊犁塔兰奇徭歌《望河楼》之流传并佚名近200年之经历令人瞩目。对望河楼诗歌予以评介和历史文化考察。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加快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加快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塔兰奇”是对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和哈萨克斯坦七河地区维吾尔人的旧称.学术界对“塔兰奇”一词的研究和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塔兰奇”一词是蒙古语,意为村庄、种子、粮食、耕地等;有的学者认为“塔兰奇”一词是满语,意为庄稼汉;还有大多数学者认为“塔兰奇”一词是突厥语,意为粟、耕种者、种植者、聚集者、很卖力气的农人、归附者、臣属者、农夫、农民、迁移等.对上述观点作一归纳总结,并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伊犁是遣犯的主要流放地之一。乾、嘉两朝时,伊犁戍客中,不乏名人学士,或著书立说,或吟诗明志,形成一种独特的戍客文化现象。杨廷理的伊犁诗,数量丰富,内容多采,在清代伊犁戍客中,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清乾隆25年(1760),伊犁始驻军组建军府制政权,伊犁地方的财政遂正式纳入了清廷中央的国家预算管理.新疆统一后,伊犁地方空虚,当地无任何财政收入来源,由此决定了伊犁地方财政由国家补助为主的局面.同时为减轻内地的财政负担,利用屯田贸易、畜牧业等有利条件,发展伊犁地方的产业,形成了与财政需求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格局.官产经济成为伊犁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代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下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均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并实行奏销制度.伊犁将军相当省级收支预算单位,但实际负责将军府本级和伊犁参赞大臣所属军府营及土尔扈特各部财政管理.将军府专设粮饷处管理财政.伊犁地方的  相似文献   

8.
徐松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他的成果与其壮年时期长达七年的伊犁遣戍生活关系巨大。新公布了三份与徐松遣戍生活相关的清宫史料,即《呈原任湖南学政徐松获罪缘由清单》《奏为废员效力七年期满请旨释回事》《奏为请效力废员徐松赏给职衔帮办伊犁粮饷事》,为我们提供了徐松遣戍伊犁时期的一些重要细节,如徐松被判遣戍伊犁最终的获罪缘由、徐松到达遣戍地的确切年月、徐松遣戍伊犁的年限以及减免缘由、为他请旨释回的当事人和时间,以及松筠为徐松请旨赏给职衔帮办伊犁粮饷事的前后因由。这些材料,不仅对于徐松本人流放伊犁的研究是重要的史实,同时对于我们了解清代新疆的流放制度和伊犁将军幕府的文化建设,都是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伊犁将军保宁与乾嘉年间的伊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宁是第八任伊犁将军.在乾隆、嘉庆两朝交替前后,调整了伊犁军府制的财政管理政策:配合国防、财政、屯田和民生的各种需要,加强屯田的开垦;重视战略储备粮的积累;调配闲散人员,增加饷额;设置牧场,开创采矿铸造业,增加收入,改善军营生活条件,改变了伊犁驻军过分依赖地方财政的局面,不仅减轻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疆人民的负担,维持了伊犁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宁,为清代治理、发展新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伊犁的非物质文化是伊犁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开发非物质文化为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举措。可以通过搭建伊犁区域化教学的平台,编制伊犁区域化课程材料。完成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开发,开发应提倡三个结合原则,重视各民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1.
乡土教材是乡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乡土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考察对照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乡土教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当前乡土教材发展存在目标定位不清、质量参差不齐、实施队伍缺乏等现实问题。要推动乡土教材发展,必须从振兴乡村战略、提升编撰质量、保障师资队伍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以期为寻找故乡、振兴乡村探索一条可能的通路。  相似文献   

12.
方志比较研究是认识方志地位、价值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清代皖志与其前后时期的方志比较为例,分析了清代皖志的地位、特点。认为清代皖志是在前代方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沿袭前代方志内容、体例、体裁较多,但也有较大变化,内容更为丰富,体例上逐步完善,并对民国方志编纂影响较大,为民国方志的编修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的经济互助--以徽州会书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书是探悉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经济互助的钥匙之一。徽州经济类型的“会”可追溯到宋代,到清朝极其普遍。它具有组织严密、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等特点,是徽州民间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移民进入临沧地区的第一个高峰期。移民的到来加快了临沧地区的发展,也造成了本地文化生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时,移民也给清末及民国时期临沧社会的动乱潜伏下隐患。  相似文献   

15.
辛亥鼎革,清季士子大部分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民国,即使自况为"遗老"、"遗民"者,其身份界定亦大有讨论余地,其中曲折甚有探讨之处。以云南绅耆在鼎革之际的政治选择的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与民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延续性,民国建立的特殊方式,为清季士子接受和进入民国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是移民进入临沧地区的第一个高峰期。移民的到来加快了临沧地区的发展,也造成了本地文化生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时,移民也给清末及民国时期临沧社会的动乱潜伏下隐患。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历史过程,该文选取清、民国、当代三个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以青海省循化县为个案切入研究,利用档案、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系统梳理了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状况,展现了不同社会时期当地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政策、水资源分配制度和民众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态度及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清代与民国时期,广西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移民社会,境内族群关系复杂,特别是由于人口压力与反动的民族歧视政策的存在,不同族群间时有冲突且交往不多。民族壁垒的形成、封闭的婚姻圈以及不同的祭祀圈发展,反映了清代到民国时期不利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族群交往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朝到民国,经历了政权更迭,但清末新政中创设的许多司法制度在民国时期得以传承,民初的司法变革就是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就司法官制度设置而言,民初司法改革强调司法官必须是新式法政人员,这导致大量旧式刑幕人员“下岗”;而在清末已经担任司法官的新式法政人员,则可在新政权中继续任职。历史变迁往往如此,新旧并存,更迭中包含传承。  相似文献   

20.
南音指套的形成历史悠久,其中《我只心头》指套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相关记载的南音古曲。该古蓝传承衍进,历经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的南音(南戏)文献记载,从小领域真实映照出南音传承历史大背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依据历史资料,通过插图举证,从明刊指套萌芽、清代指套衍进、民国时期指套记载、新中国时期指套记谱诸方面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南音传承的历史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