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责问谁呢     
宁宁的奶奶有两个孙女儿,不知为什么奶奶总是偏爱宁宁。春节前奶奶给宁宁买了一双大红皮鞋,又暖和又好看,宁宁兴奋得又笑又叫。在给宁宁试穿皮鞋的时候,奶奶对宁宁说:“我知道你准喜欢,有件事我得嘱咐你,二婶来了可别说是奶奶给你买的。”妈妈点点头,也对宁宁说:“二婶要问,你就说是外婆送的,记住了吗?”宁宁眨巴着  相似文献   

2.
宁宁牙疼,爸爸用手指在宁宁的虎口上揉了一阵,牙真的不疼了。有一次,隔壁的顾奶奶牙疼,宁宁拿了根细棒替她轻轻地戳了一阵,顾奶奶的牙疼也真好了。顾奶奶很高兴,夸他是小牙科医生,乐得宁宁什么似的。于是,宁宁将爸爸的白衬衣反穿了当白大褂,拿了根冰棍棒,真的当起牙科医生来。他见了小孩就问: “你牙疼不疼?”说来也晦气,转了好半天,就没一个是牙疼的。最后,他问到了小红。“小红,”宁宁说,“你牙疼不疼?”  相似文献   

3.
“哇——”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一个紫色的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的手臂上,问是谁,孩子用手一指:“宁宁!”我生气地问:“宁宁,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的。”宁宁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宁宁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瓜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明确  相似文献   

4.
早晨,我在幼儿园大门口碰上宁宁的妈妈,只见宁宁从自行车上下来连忙摆摆小手说:“妈妈再见!”妈妈说:“你走吧,我给你交伙食费去。”宁宁非常着急地说:“不用你交,让爸爸来交。”妈妈还是要交,宁宁急哭了:“你快上班去吧,千万别来,好妈妈,你别来……”我当时很纳闷,难道宁宁是怕老师向妈妈告状吗? 宁宁六岁,在班里是数得上的聪明孩子,表达能力强,老师很喜欢他,因此根本不存在怕老师告状的问题。宁宁的妈妈说:“以前大多是我送他到幼儿园来,近些天不知为什么,他只让爸爸送他。那天他爸爸外出,一说我送他,他就不愿意……”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有意多接近宁宁,终于使他说出了原委:“我听老师们说我妈妈长的丑,××  相似文献   

5.
一个寒冷的早晨,小猴被猴奶奶不停地咳嗽吵醒了,他一个翻身跃起,跑去看望奶奶。小猴看见奶奶本来红红的脸,咳得变成了紫红色。小猴关心地问:“奶奶,我去请大夫给你看病。”猴奶奶说:“不要紧,天气寒冷,老毛病又犯了,请大夫也不管用。听说,用雪梨煮水喝就会好一些。”小猴惊奇地说:“雪梨?这好办,包在我身上好了。”他话未说完,一溜烟地跑了。  相似文献   

6.
天气十分闷热,宁宁放学回家后,在书桌前一边做作业,一边擦着汗水。奶奶端来了一杯凉开水,宁宁一饮而尽,连声说:“谢谢奶奶!奶奶您坐下,我也为您倒上一杯!”奶奶笑着说:“傻孩子!”  相似文献   

7.
宁宁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有时9点来到幼儿园,还没吃早饭。为此,老师和宁宁的妈妈交换意见“:9点吃早饭会影响孩子吃午饭,希望您早点儿把他送来。”宁宁的妈妈每次都答应,但坚持不了几天,又会重蹈覆辙,老师问宁宁的妈妈“:您8点左右将孩子送来有什么困难吗?”宁宁的妈妈说“:我每天10点钟上班,宁宁爱睡懒觉,所以我会晚送他。”如果您是宁宁的老师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面对经常迟到的宁宁,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相似文献   

8.
说"鬼"     
四川丰都是驰名中外的“鬼城”,1944年农历4月16日我出生在那里,可以说是伴着“鬼”长大的。有一次姐姐发高烧,她从楼上跌跌撞撞地跑下来:“抽屉里有一个人!”这一叫非同小可,全家人提着棍棒奔上楼,可所有的抽屉都紧闭着。奶奶向姐姐移动着尖尖的小脚问:“那个人是啥样子?”姐姐回忆着:“胖——胖胖的。”“脸白吗?”奶奶赶忙追问。“白——白白的。”“戴帽子吗?”奶奶问而变色。“好像戴了。”“是不是穿的蓝绸子衣服?”奶奶惊惧。“是——是穿的蓝衣服。”奶奶双手一拍膝盖,呼天号地哭起来:“那是你爷爷呀——他看我们来了——”“爷爷不…  相似文献   

9.
豁牙儿     
宁宁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整整齐齐。一天,宁宁的邻居王大婶家来了个小客人,他叫松松。松松又黑又瘦,小眼睛,还少一颗门牙,远远看去象开了个小黑洞。宁宁见了,眼睛一眯,心里说:“哟,原来是个‘豁牙儿’!”一天下午,宁宁从幼儿园回来,拿了乒乓球和球拍,来到楼下院子里,对着墙壁练球。他一面往墙上打,一面数着:“一、二、三、四……”玩得可高兴了。忽然,背后响起脚步声,宁宁回头一看,原来是“豁牙儿”松松来了。宁宁脑瓜一歪,举着球拍问松松:“你会吗?”  相似文献   

10.
1.阿辽沙为什么站墙角傍晚,奶奶从幼儿园把阿辽沙接回家。阿辽沙不声不响地吃完饭,也不要求看电视,就上床睡觉了。奶奶在他旁边躺下,这时阿辽沙才告诉奶奶:“今天我在幼儿园哭了,我还叫妈妈来着。”奶奶心里一沉,问他:“你为什么哭呢?”“老师罚我站墙角了。”“啊,”奶奶松了口气,“你做了什么错事?”“不对,”阿辽沙伤心地说,“小房子是德尼斯卡弄坏的,老师为什么罚我了?!”第二天早上,奶奶悄悄地把阿辽沙的话告诉老师,  相似文献   

11.
我的奶奶可能干了,她不仅是家里的“财政部长”、“后勤部长”,最近还担任了“通讯部长”。所谓“通讯部长”,就是每天把来电话人的姓名记录下来,等家里人回来了向他们汇报。咦,你说我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怎么能记录这么多人名呢?我告诉你吧。这天放学回家,我一进门便看见奶奶坐在电话机边,在纸上写着什么。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爷爷说:“对了,今天有个人打电话给你,他姓……什么来着?等会儿,我去查一下。”说着,奶奶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来一个小本子,她看了看说:“噢,对了。叫‘余有波’。”“咦,奶奶不是不识字吗…  相似文献   

12.
海底观光     
“早晨,迷迷糊糊的宁宁睁(zhēn)开眼睛,看见机器人拉拉又来到了他的床前……”咦?这是怎么回事?来吧,看看下面两位小朋友充满想像力的作文,你就全明白啦!2050年的一天早晨,迷迷糊糊的宁宁睁开眼睛,看见机器人拉拉又站在他的床前。宁宁赶紧问拉拉:“你把海底观光机带来了吗?”拉拉说:“带来了。今天,我就带你去参观3000年的海底城市!”宁宁一听,高兴极了,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两分钟后,宁宁就在机器人小管家的照顾下洗漱(shù)完毕,又吃了一份西式早餐。拉拉便带着宁宁坐上了海底观光机。拉拉启(qǐ)动了海底观光机上的时光加速器,只听“嗖…  相似文献   

13.
熊奶奶家里有空余的房间,房子后面还有一块大大的空地。她想:“我为什么不办个托儿所呢?”于是,熊奶奶挂出了一块“熊奶奶托儿所”的牌子。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小孩子来上托儿所。“一定是我老了,没有准用得着我了。”熊奶奶想。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个案1:宁宁是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每天早上他总是很早到校。他是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还是负责早自修的小干部?其实一样都不是。宁宁是为了提早来抄袭别人的家庭作业,避开老师的“火眼金睛”而这样辛苦的。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做作业?”宁宁坦率地说:“我上课时没有听懂,题目做不出,只能抄抄别人的,否  相似文献   

15.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正在院子里做作业。突然,一位身材高大的叔叔挎着一个大皮包迈进了院门。他好像认识我似的,眼睛盯着我不放,嘴巴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叔叔,你找谁?”我警惕地问。奶奶可给我讲了许多人贩子拐卖儿童的事。“晖晖,我是你爸爸啊!”我不相信,回头喊奶奶。奶奶从屋里出来了:“傻孩子,快叫爸爸!”我睁大眼睛打量着“从天而降”的爸爸,怎么也喊不出口。“你大老远回来怎么不先打个电话!”“太忙了,今天回家看看你们也是顺路。晖晖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胆小了!”“唉,几年不见,越发见生了。”奶奶叹着气说。看着眼前陌生而又…  相似文献   

16.
课间一笑     
“座右铭”“抓明天!”丁丁把这三个字写在纸上,贴在桌子上。宁宁见了,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丁丁说:“这是我的座右铭。”宁宁说:“怎么不抓今天,要抓明天?”丁丁说:“‘抓今天’已被作家姚雪垠当作座右铭了,为了避免重复,引起混乱,我用‘抓明天’,以示区别。”宁宁听后恍然大悟:“你天天松松垮垮,作业潦潦草草,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7.
北风怒吼,大雪纷飞,焦裕禄去看望一双无依无靠的老贫农。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你的儿子”。老人问他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焦裕禄是患有严重肝病的人,在大雪天还去看望两位无儿无女的老贫农,说是他们的儿子。这种热情关怀贫下中农的精神,怎不令人感动呢? 我是一个教师,心中应该有学生,特别是有贫下中农家庭出身的学生,不仅要帮助他们能够进得来,而且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读得  相似文献   

18.
我的儿子宁宁从幼儿园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的舞蹈在比赛中得了第一,老师给我发一块巧克力。”后来妈妈碰到老师,老师说“没有啊!宁宁他根本没有参加舞蹈比赛。他的节目是童话剧。”后来我还听说他还对班里的小朋友说:我爸爸开的奥迪汽车有10个车轮;妈妈就是白雪公主……知道这些我惊讶不已,也很苦恼,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说谎”了?我该怎么办?太原读者陈某  相似文献   

19.
我的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最近却把咱们家“通讯部长”一职当得非常出色。等我们外出回来,她总能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谁谁来过电话了。奇怪,她是怎么记住这么多人名的呢?听我慢慢讲来。这天,我和爸爸从公园回来,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坐在电话机边写着什么。晚上吃饭时,奶奶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爷爷说:“对了,今天有个人打电话找你,他姓……姓……姓什么来着?等会儿,我去查查。”说完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来了一个本子,她看了看说:“噢,对了,叫余有波。”咦,奶奶不是不识字吗?我疑惑地拿过奶奶的本子,想看看她是什么时候学会写字的。我翻开…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奶奶可能干啦,她不仅是家里的“财政部长”和“后勤部长”,还担任爷爷的“通讯员”——就是每天把来电话的人名记录下来,等爷爷回来后作汇报。可是,你说怪不怪,我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怎么能记下那么多的人名呢?有一天,我放学回家,一进门便看见奶奶坐在电话机边,在纸上写着什么。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忽然想起什么,急着对爷爷说:“对了,今天有个人打电话找你,他姓……姓……姓什么来着?等会儿,我去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