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吴凡 《宁夏教育》2008,(12):77-77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包括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感情、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等。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影响家庭心理环境的诸因素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的。他们的合力如同一个磁场,对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心理环境,就能造就出孩子什么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1.概述 一个人自出生起,便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气氛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十分重要。它通过家庭成员日常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环境。 家庭气氛的分类,除了冷、热之分外,还有诸如进取氛围、团结氛围、敬老氛围、书香氛围;好、一般、差;和睦型家庭气氛、紧张型家庭气氛等等。  相似文献   

3.
孩子个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道德气氛、心理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家庭内部微型环境的分析,家庭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具有良好道德气氛的家庭。这对孩子道德面貌的形成起良好作用。二、表面上平安无事的家庭。这类家庭成员对公民义务、端正行为、诚实、积极劳动的认识是有限的。长辈一心发财致富,用物质刺激孩子取得学习好成绩,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充分的有益的交流,这一切会养成孩子自私、寄生心理。孩子长大,需求越来越大,当家长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便会发生冲突。三、不正常的家庭。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由于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以往的研究成果[1-3]表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个性创造力及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显得更重要,而家庭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一、认识家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家庭意识,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随着重组家庭的增多,重组家庭幼儿的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的棘手问题。为了让这些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寻找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另一半结合成一个新的家庭,我们称此类家庭为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最主要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关系复杂,而且相对来说,家庭成员也过于敏感。因此,重组家庭中的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重组家庭一般从单亲家庭演变而来。从单亲家庭到重组家庭使幼儿的心理一次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家庭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成人未必都能很好地适应,更…  相似文献   

7.
关颖 《家庭教育》2014,(9):25-27
家风,对家庭来说,是家庭中稳定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模式。家风通过家庭成员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生活方式、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表现出来,其核心是家庭的价值观,所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的家庭文化,是家庭的灵魂,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对社会来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个个家庭的家风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而社会风气如何,又对家风产生作用。家风正,可以抵御不良社会风气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家风不正,会阻碍社会良好风气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家风,社会学叫做“家庭文化”,心理学叫“心理气氛”或“精神风貌”,是指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共同具有的相似的生活习惯、思想方法、道德准则、行为表现等的总称,是家庭成员文化修养、人格品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上,有的家庭生活清苦,但精神富有;摆设不多,却井然有序;相互关系,和睦友好;待人处事,文明礼貌。而有的家庭虽生活优裕,但精神空虚;摆设豪华,却杂乱无章;言谈举止,轻浮庸俗;相互关系,格格不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每个家都有每个家的“家风”。它是每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情趣修养,理想追求,思想作风和相互  相似文献   

9.
家庭矛盾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今,都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婆婆和儿媳关系又是家庭矛盾的重中之重。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家庭矛盾产生的起因在于家庭成员中首先有人心理不平衡,即心里某个角落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而导致心理失衡、情感失落,从而产生强烈的发泄情绪的欲望,矛盾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源清 《中国德育》2006,1(8):80-82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受到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高,但由于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他们的心理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生理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特殊家庭可能导致的对子女心理行为问题,进而总结了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1):44-45
《妈妈走了》这部作品问世于2003年,获德国儿童文学大奖提名,被译成英、日、俄等文字。它选取重要家庭成员“妈妈”因病去世对家庭的影响这一典型事件,完整地记叙了这个家庭由不安、混乱,到恢复正常运转的过程,通过生动的情节反映了家庭成员们的心理成长之旅。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一、家庭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毫无疑问,家庭的破裂对于子女的成长是巨大的消极因素,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4.
熊斗斗 《考试周刊》2011,(66):129-130
家庭体育的蓬勃兴起,是现代大众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家庭体育肩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历史使命。家庭体育活动能使每个家庭成员在健康、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乐山市家庭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分析其特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家庭对话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家庭规模大小、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关系、父母言语交流方式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假装游戏等.主动创造同伴间对话机会、积极改善言语交流方式和经常开展家庭假装游戏等有助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儿童赖以成长的一种重要的家庭因素——有效家庭心理支持的条件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阐述,旨在从理论的角度使广大家庭成员明确认识到,为了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应该怎样卓有成效地为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家庭结构缺损型学生(以下简称缺损家庭学生)是指家庭成员结构不完整,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父母离异、双方或一方亡故或弃家出走的特殊家庭的学生。本文应用心理测验法对缺损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完整家庭学生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缺损家庭学生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心理异常者,尤其在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2个项目上,均有约占7%的学生存在中等及其以上程度的心理异常;②缺损家庭学生在各项目上的得分(T分)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孤独倾向;③缺损家庭学生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恐怖倾向3个项目上的得分显著性地高于完整家庭学生;④缺损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年级、性别及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夏洁 《教学与管理》2006,(10):31-33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需要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学生,通常都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或是家庭教育沟通缺失,或是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如何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辅导切入点?如何整合家庭教育帮助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幸福家庭是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家庭成员一生的共同追求。本文立足于幸福学理论,探讨发展性、多元化的家庭幸福观,并从转变幸福观念、引导家庭成员挖掘幸福资源、提升家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寻找幸福家庭的支点、构建家庭共同体等核心环节入手,提出幸福家庭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提高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改善家庭成员的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幸福家庭这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民生大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