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独特性。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一般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图片来进行理解,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确有必要跳出固有模式的束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需要关注研究与思考、回顾与反思等学生学习环节的强化与落实.即使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只要教师通过深入思考将其加以改编或拓展,并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在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中感悟思想、理解本质;在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中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在数学问题的回顾与反思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得经验,就一定能够取得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起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问题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而且在思考的同时能够主动质疑问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问题情境中才能够主动探究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自身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枯燥复杂一直是学生们对高中数学最直观的印象,教师也一直致力于怎样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问题导入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掘数学的魅力.这一教学方法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点前后之间的联系有很深的理解,要从知识的根本上来增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互动的主要方式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宝贵的45分钟,将重点知识内容进行传授,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一位教师课间答疑的观察,通过教师访谈,以一类方程组增解问题为例,提出只有基于“三个理解”才能开展有效答疑.理解数学问题本身,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方能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精准的指导;理解学生,就是能够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可能会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理解教学,就是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答疑方法,设计合适的答疑流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形成正确解答,建构良好知识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图形,具有直观性.对学生学习中进行的数学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通过代数抽象问题的直观形象揭示和呈现,除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外,也能使学生从过度的代数"形式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洞察、欣赏、理解数学.教师能够善于抓住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展开数和形两方面的分析讨论,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蒋朝霞 《考试周刊》2014,(80):69-69
应用数学中的问题驱动就是指教师用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中,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最终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目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心,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一些较为棘手或学生一时难以解决、难以理解的题目时,通常由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进行解答.然而,当教师将题目解答完成之后,学生通常会问:"老师,为什么你会这样解答,您的思路是什么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利用多元表征理论,将其作为数学解题教学的指导,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够提升解题的效率.鉴于此,本课题对"多元表征理论指导下的数学解题教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以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或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或拓展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或提出如何归纳小结整理新知的问题.总之,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已经成了时尚.实验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讨论.一、实验教材中提出问题的编写特点分析大家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前,大纲要求“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标准》却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就可以看出《标准》的要求比大纲更高,高在要求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各种版本的实验教材中,都有提出数学问题的内容.大家分析了不同版本教材在这个问题上的编写方式,总结了三个特点.1.在现实性和趣味性的题材中提出问题《标准》提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实验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挑选了一个个为儿童乐于接受和思考的学习素材作为问题情境.如现实情境有从图书馆里借书、商店里购物、课外活动做纸花、比身高、饲养家禽、拍照片、集邮、浇花、跳绳、拔河等;童话情境有小兔和小猪跳绳、小兔分蘑菇;科普情境有婴儿、儿童和大人的骨头块数,地球、火...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素质教育教学,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过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数学课堂了,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转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来进行教学。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它的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误区,对一些知识点自己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化繁为简,以此来方便学生学习。因此根据这个问题,提出探讨,致力于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较好地“悟”呢?在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有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一、教师有情促操作 翻开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知识点比较简单,没什么好教的.其实这些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数学,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成长中真正需要什么,在教学手段上也会忽略动手操作.当然还有教师面对班额大、准备材料太繁琐、操作时场面难控制、浪费时间等问题也较少让学生操作.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自主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可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中考中占据较大比重,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较高。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很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数学知识,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属于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核心,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解 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问题能够引发思考,帮助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更为深入全面地去考虑与之相关的多种知识和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注意提问的艺术,利用更为合理的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依托于情境来为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利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且要鼓励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理解提出质疑,从而不断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更为深入地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1.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数学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相关数学思想,有效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其渗透给每一位学生。在掌握数学思想的基础上,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使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有自己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从问题出发,得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的完善,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用问题情境作为铺垫巧妙实现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于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保证问题的出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创造一个激励、探索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理解设置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精心组织学生提问,进而学生解决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那种为了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或者人为编造问题,甚至将提问题理解为标新立异是不恰当的。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基于对已有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结合已有的思维策略去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让提问题不浮于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分类讨论思想是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全面渗透,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引导,对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应用进行优化设计和组织,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助力支持.数学思想方法众多,学生对学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认知偏差,教师需要做出矫正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