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意象即寓"意"之"象",用以寄托主观情思.《逍遥游》通过广泛塑造意象抒发哲理,在其翻译中,意象的处理亦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逍遥游》不同英译本中意象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意象的翻译策略和效果,为文学典籍中的意象翻译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布鲁克斯的文本解读方法是"细读法",意象在细读法中至关重要。布鲁克斯在《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中解读诗歌时,首先强调的是意象,布鲁克斯抓住意象与语境及其他修辞的关系,分析意象如何完成主题结构的构建,彰显意象的非凡力量。意象作为重要的结构要素,在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批评中的隐喻、象征、反讽等修辞术语都与意象密切相关,在彼此联系和配合中共同促进诗歌有机整体的发展。可见,布鲁克斯在使用细读法进行文本分析时,意象是文学批评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4.
从李白对庄子《逍遥游》接受(包括误读)的角度,论述李白人格气质与艺术风格中的庄子因素.李白人格中的自大倾向,与《逍遥游》中庄子对个体自足的超越性大的追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同质相关性.李白性格中的自由精神,狂放不羁、飞扬跋扈,以及对超常规晋身崛起的迷恋和向往,与《逍遥游》中人类经验、知识、观念的破除与嘲弄,也紧密相关.而《逍遥游》艺术上的大时空视野,以超越性意象的描摹,构建超经验世界,以实现对现实经验世界的超越与否定——这一手法,更是几乎被李白完全照搬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位居《庄子·内篇》之首,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历来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把它列为必修必选篇目。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其本身的艺术特色,以及教材选法失当等诸多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鉴于庄子的散文属于典型的象征型文学作品,它是象意思维的产物,从理论上来说,教学《逍遥游》毫无疑义应该用综合同构教学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目前尚未为人们所熟知,教材对该文的选法又由来已久,因此,这里笔者想着重强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以多个意象、多组隐喻及其构成的多个场景来展开论述,要获取《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必须通过解析这些意象、隐喻、场景来实现。从对《逍遥游》的语义分析来看,文本借助“鲲鹏”意象引出“小大之辩”的论题,再通过对“至人、神人、圣人”形象的描述,揭示出《逍遥游》对“我”与“他人”及其“物”之间关系调和的主旨。这种“物我”与“人我”关系的核心在于打破人为规定的产物对“我”的控制,“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是“我”的行动与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我”的行动与“物”的效用在动态的、开放的时空环境中发挥着最佳搭配效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物理教学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问题教学,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等.因此,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分析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共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逍遥游》一文的教学中,理解把握代表庄子最高理想“逍遥游”的人生境界,无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中职学生特点、中职语文教学特征和"探究学习"法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探究学习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优势,探析了其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步骤。文章结合《生命的五种恩赐》、《宇宙的边疆》、《胡同文化》与《浪漫的灵魂》四篇中职语文课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分析了"探究学习"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通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写景散文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学习文本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品味鉴赏的探究能力往往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难点。文章以《江南的冬景》的教学为例,阐述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意象赏析法、填词法、想象散文化法、比较鉴赏法等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之美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领会《逍遥游》的主旨上,但作者汪洋恣肆的文笔及思想的复杂性给学生的正确把握带来了一定困难。作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教授本课时,只有先深入解读鲲鹏形象,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水到渠成地把握《逍遥游》的最终意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行动导向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对《分析化学》课程中"挥发重量法"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尝试,并对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心得体会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文章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个光怪陆离、荒诞虚幻的意象。这也是《逍遥游》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仅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五中节选部分便有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等拟人化并寄托了庄子思想的意象,也有彭祖、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在文章中,庄子阐述了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的问题。这“逍遥”,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而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奇诡浪漫,文理深刻奥妙,结构繁复纷纭,语句估屈聱牙,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  相似文献   

16.
李婷婷 《考试周刊》2011,(91):26-26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现象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因此,作者以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的法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体现,以促进日后翻译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整体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阐述了整体法的内涵和作用,讨论了以研究对象为整体的对象整体法和以研究过程为整体的过程整体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碘的特性》这一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头脑风暴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头脑风暴法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和实际教学调控。  相似文献   

19.
大鹏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极具生命力的意象。该文着重探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原型的内在涵义,以及后代文人在诗文中使用大鹏这一意象的两种价值取向──作为远大志向的象征和作为精神自由的象征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交际法理论特点的论述,分析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指出交际法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要求,强调联系实际是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取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