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了解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动力特性,对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循环及单调三轴试验对泡沫混凝土动力特性及循环后强度特性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纯水泥和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试样轴向应变发展规律随加载幅值增大渐次表现出稳定型、临界型和破坏型,临界加载比分别为0.27和0.32,破坏加载比同为0.67。循环后试样的抗压强度受密实程度和内部微裂缝扩展情况影响,纯水泥和纤维增强试样分别在累积应变大于0.22和0.24时,循环后抗压强度低于循环前强度。  相似文献   

2.
吊车引起的循环荷载受外界影响较为明显,且循环幅值比较大。论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静力和循环荷载条件下桩身应力应变的传递特性,研究了当桩周填土分别为黄土和饱和黄土时不同循环荷载幅值对单桩承载性特性影响。最后得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的变化规律,饱和黄土中单桩承载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对薄壁管进行多轴恒幅比例加载疲劳试验,并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该加载条件下的薄壁管进行分析和计算,材料弹塑性特性由von Mises屈服准则和多线性随动硬化准则来描述。结果表明,用有限元法计算的试件应力应变值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后,用此方法对缺口件危险点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渗水高度法进行渗透试验研究了加载和未加载条件下,聚丙烯纤维和硅粉掺量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混凝土渗透性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未加载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加;而硅粉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预加荷载会劣化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硅粉对预加荷载非常敏感,而聚丙烯纤维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荷载对混凝土渗流的劣化作用。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渗透性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初步评价混凝土渗透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静  刘向东 《科技通报》2015,(2):230-232
泡沫混凝土在应用中存在强度偏低、开裂、吸水等缺陷,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泡沫混凝土会产生开裂,需要研究泡沫混凝土的刚度软化与剪力传递关系模型,准确描述混凝土结构长期变形及受力行为的徐变耦合特性,掌握服役期内的结构的长期变形及受力状态,为建筑结构防护提供参考。传统模型中仅考虑未开裂部分混凝土的徐变及开裂混凝土对整体刚度的影响,在裂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结构刚度降低。提出一种基于裂缝坐标系下泡沫混凝土刚度软化与剪力传递关系模型,分析泡沫混凝土徐变产生及载重分配的机理,得到单轴受压条件下本构关系,按等效应力-应变关系来计算变化的切线弹性模量,在裂缝坐标系下,较准确地描述了泡沫混凝土的平均盈利比率变化与温度和刚度软化之间的关系,经算例验证表明,计算结果可靠,计算精度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伍盛  陆春阳 《大众科技》2005,(11):85-86,84
文章通过对6根陶粒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彤柱在双向偏心受压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截面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试验表明中和轴不垂直于弯矩平面,中和轴位置随荷载作用的增大而变化,并可用截面混凝土受压等效矩形应力图计算极限荷载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MTS815型电液伺服材料实验系统上进行砼——岩体两种力学模型的单轴循环压缩载荷试验,根据σ-ε全过程的曲线,分析出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两体两介质模型产生的残余应变更大更容易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8.
通过2个钢管混凝土柱与桁架穿心螺栓端板式连接节点试验,对该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依据荷载叠加理论,建立了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的荷载加载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路基有限元模型,并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动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瞬态动力反应分析,得出了动、静荷载耦合作用下路基土的应力、变形变化规律,通过改变静载大小或动载幅值,研究不同组合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分析载重汽车车厢的力学响应性能,对其受力情况进行试验加载分析和数学模拟,提高载重汽车车厢的安全性和寿命。采用机械锚固的方式进行移动荷载作用下载重汽车车厢的负荷加载。分析了移动负荷加载下载重汽车车厢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动力学关系模型,得到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载重汽车车厢动力受力状态云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载重汽车车厢动力学性能分析,对受力情况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用电量的大量增加,输电线路也随之增加,对特高压输电塔的承载能力的要求也高起来,循环荷载的作用会使塔架基础损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承载力,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用一带地脚螺栓的混凝土模型来模拟,再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采用加位移的加载方式加载循环荷载,结果表明加载下损伤从无到有,考虑到实际工作的应用,此研究方法和结果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受到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为研究动力因素与混凝土徐变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的动力特性,本文选择适当的状态变量来建立状态空间公式,然后得到两端简支边界条件下自由振动的频率特征方程和对应的各阶模态。公式是基于节点处的受力平衡与应变兼容性的基本力学微分方程利用D’Alembert原理推导出的,在此基础上还额外加入了考虑混凝土的徐变影响的系数项。然后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在均布简谐荷载、集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齐次方程解以及动力响应。无论荷载类型如何,该数值模型都可以成功地用于模拟任意跨连续梁的时变结构行为。最后通过给出分析结果与数值结果的比对研究和若干相关参数研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长期暴露在室外,所以内部会产生大量的非线性温度场。温度场由于其直接作用于混凝土预应力箱梁的材料产生应变,所以直接影响到混凝土预应力箱梁的耐久性以及其可靠性。在施工中经常可以见到设计完美的一些桥梁由于温度应变导致梁板开裂,降低功用。本文通过具体试验以及运用计算机拟合实验数据分析在温度荷载条件下混凝土预应力箱梁的耐久性与可靠性。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在温度荷载条件下,混凝土预应力箱梁会受到哪几个方面的应力。(2)在温度荷载条件下,混凝土预应力箱梁会受到哪几个方向的位移。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建成桥梁的承载能力状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桥梁实际的使用条件和运营状况,通常需要对目标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本文以宣威市的浦山路梁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图纸使用MIDAS/Civil 2020有限元软件对桥梁进行建模计算,并基于现场荷载试验法对目标桥梁进行承载能力状况评定。结果表明:各试验工况下,在各加载下求得的荷载效率系数值介于0.95~1.05之间;桥梁测试截面的实测应力校验系数介于0.98~1.01之间,各测点的挠度校验系数在0.500~0.711之间,说明该桥的结构强度、刚度具有一定的富余度,能满足实际运营需求;控制截面上多数测点的相对残余应变和挠度值较小,表明桥梁结构多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另外,有部分挠度和应变测点出现残余挠度和残余应变,其相对最大值分别为13.3%,7.5%,表明该桥在受到荷载作用后能产生可恢复原来状态的弹性变形,结构整体的刚度分配较为均匀,横向连接可靠。试验结果表明该桥技术状况以及承载能力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底应力附件固结法计算孔隙率方法与土力学中孔隙率,得到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有限元单元分析钢管混凝土柱在扭矩作用下的非线性弹塑性行为方法,实现对强振动下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断裂预测,并分析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扭矩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对围堰水模型进行冲击模型构建,采用Sierpinski地毯和Menger海绵分形模型设计,采用网格划分方法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单元数量,提高建筑强度。试验得出,该施工模型能使得基底应力消散时间约为5~7 d,能有效满足基底的排水固结处理时间,从而使得各层土的水平位移基本维持在50 mm以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60k Pa,满足设计要求的120 k Pa,提高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16.
袁芳 《科技通报》2015,(2):173-175
路面超荷载承重对沥青路面的损伤较大,研究超荷载运作下的弹性恢复机制,对道路铺设的改进设计和维护保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调加载和二级等幅疲劳加载的试验方法,测量沥青混合拌料合成型路面在各损伤状态下的预应力弹性恢复应力变化和挠度的变化,并记录裂缝开展的情况,进行动力测试获得路面在超荷载下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在弹性恢复测试中,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荷载-位移曲线、路面的应变及变形等。水平荷载采取位移控制加载量,得到在不同超荷载弹性恢复机制下的路面抗裂横向特征分析,得到沥青混料抗裂层应力模型和限载三线型力学分析模型,确定车辆荷载效应分布模型对限载取值的影响程度。试验得出,该方案机制能定量分析超荷载下的弹性恢复机制,准确地进行超荷载下的路面弹性恢复预测研究,提高公路的抗裂和抗荷载能力,以及合成型沥青路面的弹性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24块事先已经经过冻融循环的混凝土试件,外加循环荷载条件,考察循环荷载和冻融循环次数两个参数对CFRP-混凝土界面的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荷载作用下,界面极限荷载下降很快,总体呈现线性下降趋势,界面极限荷载减少为原来的1/8,界面承载能力大为削弱。影响界面极限荷载中的因素中,循环荷载其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克珍 《科技通报》2020,36(7):107-111
分析地震作用下道路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特征,提高道路排水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地震作用下道路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分析模型。构建地震作用下道路排水结构的动荷载监测模型,重构应变传感器力学特征,积累大量的道路排水结构应变力学监测数据,提取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的统计特征量,优化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分析,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进行道路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特征分解,根据特征分布的差异性进行地震作用下道路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监测和动态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地震作用下道路排水结构增量循环累积应变分析的准确性较高,对应变特征的自适应性较好,提高了增量循环累积应变监测和动态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线性荷载下混凝土梁抗拉强度幂值函数预测模型,对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分布,构建钢筋混凝土柱状结构下的应力损伤模型,实现对混凝土梁抗拉强度幂值函数预测,对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混凝土抗拉强度线性徐变的本构关系分析,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效应与时间非线性效应,根据低短期荷载模型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徐变多块结构化网格,得到线性荷载下的混凝土梁多块结构化网格模型。试验采用4点弯曲分级加载方式,分别是试件DSHCW-1、试件DSHCW-2、试件DSHCW-3和试件DSHCW-4,进行幂值函数预测。得到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剩余抗拉强度与承载力数值分析,构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滞回曲线,实验结果得出,采用该试件模型,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抗拉强度,通过对幂值函数准确预测,对混凝土梁结构的强度提高有较大贡献,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计算或加固提供数学模型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废旧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原料,配制了一组再生混凝土,替代率为20%,一共3个试块。在通过实验室自动加载装置进行加载试验,并获取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对替代率为20%的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应变进行割线模量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割线模量相比,替代率为20%的再生混凝割线模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