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职院校是构成整个教育完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现代化也关乎整个教育的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厘清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治理主体内外关系建构、多重网络单层次的作用机制和治理系统内生可持续运转四大内涵特质的基础上,应从治理思想、治理体系、治理制度、治理人员和治理手段五方面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统筹协调高职教育工作,形塑多维、多层、多界与多域的复合型治理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治理模式由“单维”“分裂”向“多元”“融合”转变,可推动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等办学主体实现多元共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完善现代治理标准、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结合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多维解码与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完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优化高职教育治理手段,提升资源整合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治理研究是高校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因高职院校自成体系而使其治理研究也带上了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对高职院校开展治理研究能丰富院校治理的理论体系。以治理理论为基点,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内涵进行解读,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治理过程制度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手段法治化、治理运行高效化、治理方法协同化",这"五化"是衡量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所需。制度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制度治理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高职院校现有的内部治理体系普遍存在权力的配置不均、运行失衡、监督缺位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制度困境问题,需要持续强化制度意识、理性构建制度体系、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健全完善制度反馈,把制度治理效能转化为内部治理效能,实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多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与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定位多主体在高职院校治理过程中的角色与任务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治理的前提条件。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在阐述多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学校、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三角模式,在目前多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存在参与态度普遍冷漠、参与组织尚不成熟、参与资格的严重匮乏、参与能力的普遍低下等多重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高职院校治理思想产生的政府战略导向路径、基于高职院校治理过程管理的高职院校服务导向路径、基于高职院校治理结果运用的企业反馈导向路径,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多元治理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元治理模式是指对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等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治理形式、机制进行宏观安排,达到治理机制的优化配置。元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间的责任和能力属性,避免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治理方式的相互倾轧,实现三者间有效结合;同时,即使面对高职院校元治理失灵的困境,也可在认识上分清治理得失并进行反身性定位与定期重新评估,在实践上通过承认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来规避治理失灵风险,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建成普遍的价值观。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元治理策略有:推动高职院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探索推进社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制责任等。  相似文献   

7.
张衡宇  王元 《教育与职业》2021,999(23):43-47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校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性改革意见多、与高职教育实际环境匹配度较低的现状,应积极探索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重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健全校行企社等利益相关方治理机制、强化学术权力治学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等举措破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发展的瓶颈,明确高职院校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规、有绩可考"的院校治理模式,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和均衡社区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即社区治理结构问题。现实中的二元结构社区相对立、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不对等、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不协调,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因素。本着统筹治理的导向,我国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实现理念现代化、主体协作化、方式科学化和制度再造化等方面有机整合,同时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以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能力建设及其绩效全面提升为核心目标,并以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保障能力和统筹能力等建设为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厘清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价值意义、建设原则,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相统一的要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诉求。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要坚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把握高职教育特点,推进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突出治理现代化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党委的领导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前提.高职院校党委应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对基层组织和专业组织的权威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党建理论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以及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发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兼具宏观与微观双重内涵,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教育治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而做出相应变革、跨越与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体制等诸多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由传统向现代不断持续变革、跨越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本质体现了一个从教育管理的现实样态转变为教育治理理想形态的过程。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以及治理制度等方面发力,以确保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2.
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院校改革的着力点。基于对美国社区学院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梳理,发现由于功能转变带来的治理结构及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变迁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呈现,更是学院内各利益相关主体运用权力及相互博弈后所呈现出的动态平衡格局。其治理结构要素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三部分,呈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均衡化和治理方式的扁平化的特征,因此在"治理主体是谁"和"治理主体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均能为我国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审视民办高职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以及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陷入董事会机构运行虚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弱化、权力主体权责边界模糊的困境,导致各治理主体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失衡,阻碍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因此,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要发挥党建引领来增强党组织政治监督与保障作用,用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立足依法治校构建多元共治的长效治理新格局,并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完善内部治理是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完善基于院系两级管理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树立现代高校治理理念、完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改革机构设置与功能、健全多元化参与机制,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教育治理,"治"的是权力,"理"的是关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内部关系呈现复杂性、混沌性、挑战性、失衡性和不适应性。高职院校外部关系的关键即为与政府的关系,院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为鱼和水的关系,院校与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关系。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要素,即院校运行和决策的系列制度安排和权力层级构造,均是围绕着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重构。由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须在法治、共治、善治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又因为职教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治理体系的构建体现区域性、开放性、跨界性、系统性、共赢性的特征。"三治"和"五性"的实现,需要依靠有效公平的制度规范、运作有序的权力机构和良好协商的沟通平台。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从推进高职院校党建思政工作、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高职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状及困境,指出存在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数字化治理平台需整合、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特色不明晰等问题。最后,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优化推进党建思政工作的路径给予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明确发展理念、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化现代治理模式、打造特色文化治理生态"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治理新道路,开拓高职院校党建思政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韦海晋 《高教论坛》2022,(10):103-105
建设与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改革的关键任务。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治理理念滞后、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理念、机制与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思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吴宝明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105-109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中产教融合文化制度、产教资源统筹发展制度、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制度、产教融合中企业主体制度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五个次制度体系的功能定位,既勾勒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框架,同时还凸显了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建立健全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制度创新的实效性、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水平,是新时代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吴宝明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105-109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中产教融合文化制度、产教资源统筹发展制度、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制度、产教融合中企业主体制度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五个次制度体系的功能定位,既勾勒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框架,同时还凸显了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建立健全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制度创新的实效性、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水平,是新时代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吴宝明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105-109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中产教融合文化制度、产教资源统筹发展制度、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制度、产教融合中企业主体制度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五个次制度体系的功能定位,既勾勒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框架,同时还凸显了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建立健全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制度创新的实效性、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水平,是新时代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